APP下载

国家援助及双边贸易的效应分析

2015-03-20王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受援国援助越南

王丽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 510830)

国家援助及双边贸易的效应分析

王丽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 510830)

在两国经济关系中,援助和贸易是两种主要的形式,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国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在国内,由于对外援助的数据难以收集,对这两者结合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新中国最早的对外援助从建国后的第二年开始,历经60多年,将国家援助与双边贸易结合起来研究,对促进援助国和受援国的经济增长有着积极意义.

援助;贸易;经济增长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援助与贸易作为双边经济合作的两种主要的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国外已有很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而在国内,由于对外援助的数据的缺失,还没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由于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非洲,因此较为系统地研究对非援助及其贸易效应就显得尤为必要的.自新中国成立第二年起,中国就开始了对外援助,至今在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助历史中,亚洲和非洲是中国援助的重点地区.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亚洲和非洲更是中国外贸的重要领域,分别是我国的第一和第二大出口阵地.有研究表明,一国贸易额在全球的份额如果增加1%,它获得的利益等于该国所受外援的5倍,由此可见,援助与贸易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

2 中国的对外援助情况

2.1 援助的必要性

2.1.1 受援国方面

受援国需要外界援助一般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争取独立之需.40-50年代是殖民地国家纷纷起义独立的阶段,暂未独立的国家需要得到独立国家的援助军事物资等,帮助自身争取独立.其二,经济建设之需.在国家独立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恢复经济建设,受援国急需得到来自各方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尽快恢复国内生产,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1.2 中国方面

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政治上,早期对周边国家进行援助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其他国家的反殖民主义战争,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确保中国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进行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议;近期的援助以建立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为主.第二,经济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转移比较劣势产业、寻求贸易产品的互补市场,优化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以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2.2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程和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国的对外援助至今已有60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1977年起步阶段;1978-1992年调整阶段;1993年至今成熟阶段.

2.2.1 起步阶段

从1950年起中国开始对外援助,当时新中国对外援助的工作处于探索时期,主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相结合,主要提供无偿援助.

军事上,中国对外无偿提供武器弹药、通讯设备、粮食医药等军用物质,并派遣军事顾问,支持独立战争.经济上,中国提供大量物质,以开展贸易的形式援助他国,将援助于贸易中在援越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以贸易的方式实施对越南的援助,即只要是越南要出口的产品,中国都买;只要是越南要进口的产品,中国都以低价卖.这种方式使越南人民得到了生活必需品,也适当地恢复了生产.

2.2.2 调整阶段

中国不顾自身国力输血式的对外援助做法从1978年得到纠正.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外经济合作的方式由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根据自身国情适度调整了对外援助的规模、结构、领域及布局,在对较贫穷国家进行援助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长远效益,援助方式更加灵活,如开展代管经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等,探讨出一条适合国情和受援国需要的发展之路.

2.2.3 成熟阶段

在中国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中,对外援助的重点是推动援助资源来源和方式、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如设立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受援国官员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除通过传统双边渠道商定援助项目外,还在国际层面加强与受援国的协商,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援助和贸易.

2.3 援助中存在的问题

2.3.1 起步阶段

援助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中国对受援国的援助是有求必应,长期大量无偿提供援助,对外援助已经成为了国内人民的负担,透支了中国的实际承受力,严重影响了本国国内的经济建设.

2.3.2 调整阶段

首先,制度缺乏.在援助项目实施上较随意,前期论证不够,援助效果难以保证.其次,缺乏理论研究.不充分了解受援国的需要和中国的国情,从根本上找不到两者的结合点,援助未发挥最佳效果.

2.3.3 成熟阶段

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援助工作新形势的变化,结合2005年提出的五项援助具体措施,对受援国的援助在社会文化方面有欠缺,对援助的长远规划不到位.

3 中国的援助与双边贸易

3.1 双边贸易的发展情况

3.1.1 双边贸易总额呈增长趋势

一国能对另一国提供援助,意味着两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能使受援国与援助国双边贸易总额呈增长趋势.如:中国与越南于1990年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后,199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为3200万美元,2011年突破4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千倍.又如:中国自1956年开始对非洲援助,1950年中非贸易额仅有1214万美元,占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979年,达到8.17亿美元,2013年达到2012亿美元,60年间增长了千倍.

3.1.2 双边贸易产品主要呈互补性特征

以中越贸易为例,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国家,越南属于资源密集型的国家,两国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越南,人均收入水平也高于越南,在贸易产品的进出口上主要呈现互补性的特征.中国从越南进口的产品中,电子、矿物质、木制品、蔬菜和机械排前五位;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产品中,以电子、机械设备、服装、纺织品为主.中国向越南出口产业链的上游产品,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等成本,还可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互补.

3.1.3 双边贸易地位提升

援助带来双边贸易总量的增长,双边贸易地位也随之得到提高.中国对亚洲和非洲国家加大援助力度的同时,与越南、朝鲜、柬埔寨、缅甸的贸易量分别从2004年的67.4亿美元、13.85亿美元、4.82亿美元、11.45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502.1亿美元、65.6亿美元、35亿美元、101.5亿美元,2013年中国已成为上述四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四国在中国的贸易地位也不断提高.随着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加,2009年至今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3.2 援助带来的双边贸易效应

3.2.1 直接效应

由援助直接带动国内产品出口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形的直接物质援助,即中国对受援国提供一般民用或生活等物资援助,可直接带动中国该类产品的出口.另一种是在低息贷款和合作项目基金的方式下,中国企业到受援国建设合作项目,由项目带动国内机器设备、物质产品的出口.

3.2.2 外溢效应

对外援助的贸易效应不仅体现在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上,还体现在由援助带来的贸易外溢效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援助促使国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便于开拓世界市场.中国自外援起,一直将国内的优质产品作为援助物质,一方面推动着国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受援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援助产品能通过受援市场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出口.

第二,援助是开拓新出口市场的一种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的出口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等,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外贸出口对某些国家的过度依赖,有效应对摩擦,降低商品的出口风险.中国商品要走出去,最初可借援助方式敲开他国的国门,在援助中被了解和信任,进而走上出口的道路.

第三,援助可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纯粹商品贸易中出口商品结构受市场因素影响极大,不利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控制,而成套项目建设援助方式,可大大带动我国大型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第四,援助可增强受援国的贸易潜力.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两国之间的市场将更加自由开放,可增强受援国的贸易潜力,拉动受援国对中国的出口,逐步缩小双边贸易中受援国的逆差程度.

4 将援助与贸易相结合以促进两国经济增长的建议

4.1 加快技术援助方式的制度建设,扩大双边无形贸易范围

技术援助应作为新时期的重点方式,通过技术的援助,带动相关产品的双边贸易,其表现为双边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共同研发等,由此在扩大双边有形产品贸易范围的同时,更多的促进无形的技术经验和技术咨询服务等贸易范围.因此,要尽快形成一系列技术援助方式制度,从项目确定、技术研发、交流培训、产品更新等各方面有制度可依,用相关的制度扩大贸易范围.

4.2 多采用工程项目援建的方式,用项目带动有形产品出口的多元化

中国可争取到受援国作项目援助建设,用国内优质企业走出国门,既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又能用项目带动国内水泥、钢材、塑料、玻璃等各种有形产品出口.在受援国享受工程项目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使出口产品呈现多元化.

4.3 货物贸易可作为援助优惠贷款的一种偿还方式

向受援国提供优惠贷款是一项长期的合作方式,在资金偿还的同时,还可考虑货物贸易偿还,不仅让受援国没有财政压力,促进受援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带动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又可以使援助国以稍低的价格获取本国相对劣势的产品,弥补国内的不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注释:

①唐慧云.试析中国对越南援助(1950-1978)——基于国家形象的视角.2009.32.

〔1〕武氏碧叶.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王玉灵.关于中越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4(14):54.

〔3〕张善岱,罗守贵.中越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49-53.

〔4〕唐慧云.试析中国对越南援助(1950-1978)——基于国家形象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NGUYENKIEN.越南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

〔6〕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6.

〔7〕保健云.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2009(7):71-75.

〔8〕薛锋.新中国初期援外:30年援助越南200亿美元.http://www.sinonet.org/news/china/2011-04-07/133750.html.

〔9〕阮芳鸾.中越贸易关系研究.http://www.docin. com/p-395115283.html.

〔10〕薛宏.利用国际援助的几种方式[J].国际经济合作,1993(11).

〔11〕李忠元.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支持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合作,2003(04).

〔12〕毛小菁.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J].国际经济合作,2009(10).

〔13〕黄梅波,郎建燕.中国的对非援助及其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10(06).

〔14〕周宝根.援外带动互利合作的六大效应[J].国际经济合作,2010(09).

〔15〕赵长峰,薛亚梅.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援助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0(01).

F830.59

A

1673-260X(2015)04-0160-03

猜你喜欢

受援国援助越南
中国援非对受援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越南百里“银滩”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凯萨娜”侵袭越南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