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2015-03-20王小红夏春娟
王小红,夏春娟
随着美白祛斑产品的不断涌现,含汞化妆品致汞中毒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汞具有肾毒性,慢性汞中毒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1],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近几年我科收治28例美白汞中毒致肾病综合征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28例使用美白祛斑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1岁~67岁,平均38.93岁。既往均无肾病病史,应用美白祛斑产品时间为2个月至3年,病人出现失眠、乏力、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其中4例出现腰部酸痛、全身水肿、腹胀。查体:病人意识清楚,双下肢可凹性水肿;4例病人伴有腹腔积液,移动性浊音阳性;6例病人出现双下肢麻木;2例病人三颤试验:眼颤(+)、手颤(+)、舌颤(-)。实验室检查:尿汞5.217μmol/molCr~133.247μmol/molCr(正常值<2.25μmol/molCr)。生化全项:清蛋白(ALB)4.7g/L~28.3g/L(正常值32g/L~55g/L),血清胆固醇(CHOL)6.73mmol/L~29.52mmol/L(正常值3.62mmol/L ~5.70mmol/L)。尿蛋白:(+++)~(++++),24h尿微量总蛋白287mg~6 483mg(正常值50mg~150mg)。均给予二巯丙磺钠0.25g肌内注射驱汞治疗,每日1次,连续3d,间隔4d为1个疗程。其中2例病人因出现肾功能损害,应用大量络合剂会加重肾脏负担,故驱汞治疗的第1个疗程给予二巯丙磺钠常规剂量的半量(0.125g)进行驱排。检测3d治疗期间的24h尿汞,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本组21例病人进行了2个~3个疗程的驱排,7例病人进行了4个~5个疗程的驱排。遵医嘱给予醋酸泼尼松、还原型谷胱甘肽、托拉塞米(丽泉)、人血白蛋白、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丁钙等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抗凝、降脂、预防感染、补充微量元素及钙剂等对症治疗。4例病人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静脉输注。经1个~5个疗程驱汞治疗后,病人尿汞水平降低,水肿逐渐消退,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转为阴性,实验室各项化验指标趋于正常,预后良好,于入院后8d~14d好转出院。出院诊断:慢性汞中毒,肾病综合征。
2 护理
2.1 水肿护理 双下肢水肿是本组病人的首发症状。汞在肾脏内主要积存于近曲小管,可引起近曲小管再吸收障碍;汞也可能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系统,使蛋白滤过增多;汞与体内蛋白质结合生成抗原,导致肾病症状[2]。本组病人均出现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其中4例病人合并腹腔积液。护士密切观察腹腔积液及双下肢水肿程度、部位、特点,尿量及尿色,严格记录24h出入量。4例高度水肿病人嘱其卧床休息,护士严格按时翻身,每小时更换体位1次。剪短指甲避免划伤皮肤,选择柔软、宽松的衣服,袜口避免过紧,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避免出现压疮。每周测量体重1次,4例水肿明显的病人每日测体重1次。通过细致的皮肤护理,本组病人未出现压疮。
2.2 饮食护理 给予病人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鼓励病人减少食盐的摄入,食盐控制在2g/d~3g/d。减少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如动物油脂;多进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鱼油等,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以下。给予优质蛋白,如瘦肉、鱼、鸡蛋、牛奶等。驱汞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等食物。使用络合剂驱汞治疗的同时,体内其他微量元素也随之排出,导致微量元素丢失。为此,注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嘱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合理营养。必要时药物补充钙剂(钙尔奇D)及微量元素(金施尔康),防止出现络合综合征[3]。
2.3 预防感染 病人因白蛋白低,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感染,我们采取减少探视,特别是限制上呼吸道感染者探视,以减少病人感染的机会。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护士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告知病人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嘱病人注意保暖,勿着凉。协助病人加强皮肤、口腔及会阴部护理。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体温变化;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尿路刺激征等感染迹象。本组1例病人发生尿路感染,每日给予会阴冲洗,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
2.4 用药观察
2.4.1 驱汞药物 二巯丙磺钠具有两个巯基,其巯基可与金属络合,形成不易离解的无毒性络合物由尿排出。本组病人均应用二巯丙磺钠驱汞治疗,常规剂量通常为0.25g,护士做到严格核对药物剂量,尤为关注肾功能损害病人的医嘱剂量,本组2例病人的药物剂量为0.125g,每日1次。除剂量准确外,还应做到深部肌肉注射,缓慢推注,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心动过速、头晕及口唇发麻等症状,以及是否出现皮疹、寒战、发热、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水肿严重的病人,先将水肿皮肤推向一侧后进针,注射后延长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时间。本组6例出现皮疹,遵医嘱停止应用驱汞药物,给予苯海拉明肌内注射及氯雷他定片口服后皮疹逐渐消退。
2.4.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4]。本组4例病人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最大剂量每日应用80mg;其他病人给予醋酸泼尼松口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溃疡、出血、感染、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出现。随着病人体内汞的排出,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化验指标趋于正常,遵医嘱减少激素的剂量。本组无副反应发生。
2.4.3 利尿剂 本组病人在驱汞期间应用利尿剂,可减轻水肿,增加尿量,对预防肾功能损害效果较好。护士除准确记录尿量外,重点观察病人有无电解质紊乱表现及是否出现低钾血症。本组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急查血钾为2.7mmol/L,护士接到化验室报告的危急值后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15%氯化钾10mL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输注,并予氯化钾缓释片补钾治疗,4d后血钾升至3.6mmol/L,病人症状得到改善。
2.5 预防血栓 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蛋白质的丢失及应用利尿剂加重高凝状态,易发生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多见[5]。本组病人血清胆固醇均高,遵医嘱按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及全身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凝血4项等化验指标。卧床时间较长的病人,给予双下肢按摩,指导病人进行双下肢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腰部剧烈疼痛、肉眼血尿、少尿、无尿等肾静脉血栓症状及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肺栓塞表现。经积极治疗及观察护理,本组病人未发生血栓,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2.6 正确留取尿标本 尿汞是检测驱汞治疗效果的指标,故正确留取尿标本尤为重要。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留取尿标本的目的、方法及起止时间。留取24h尿标本的容器选择非金属酸处理的清洁广口瓶,夏季需加防腐剂,避免日光照射。留取尿标本时,护士用量杯测量24h总尿量并准确记录,将容器内尿液摇匀后置于聚乙烯瓶中送检,注意尿样不得少于100mL。如遇病人月经期,则嘱其暂不留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7 健康宣教 制作健康宣教展板,宣传不合格化妆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告知病人应用美白祛斑产品时,应了解化妆品的品牌及生产许可证,选择合格的化妆品,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指导出院病人了解食物的含盐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罐头食品、啤酒、味精等含钠丰富的食物。烹饪时可用无钠盐、醋等增进食欲。出院后如果水肿或体重增加明显(每日超过1kg)或出现呼吸困难及时就诊。嘱病人注意休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劳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进食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低盐及富含纤维的饮食(如燕麦)。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定期门诊复查。
3 讨论
本组病人均为使用美白祛斑化妆品导致的慢性汞中毒,有病人将使用的含汞化妆品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检测,其中汞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 mg/kg)3万多倍。汞化合物会破坏表皮层的酵素活动,使黑色素无法形成,在美白祛斑霜中加入大量的汞,能达到迅速、高效的祛斑美白效果[3]。汞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汞中毒[1]。肾脏是汞最主要的解毒和排泄器官,摄入的汞80%蓄积于肾脏,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肾损害[6]。汞所致肾脏损伤预后较好,脱离接触及时治疗后多能康复[1]。本组病人经积极驱汞治疗,配合糖皮质激素、降脂、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尿汞水平降低,水肿逐渐消退,尿蛋白转为阴性,预后较好。通过加强对病人的水肿护理,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积极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感染、血栓等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健康宣教指导病人饮食及用药等注意事项,预防中毒再次发生,对病人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美白化妆品汞中毒,重在预防和监管。病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病人是通过电视(如健康之路)节目的播放了解到不合格美白化妆品的危害而前来我院就诊。汞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7],对女性的损害不仅仅是自身,在围生期极易给子代带来伤害。故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对人体的损害。
[1]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232.
[2] 岳良臣,杜永锋,罗志娟.汞中毒性肾病9例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13(3):155-156.
[3] 杜旭芹,王涤新,宋玉果,等.汞中毒性肾病6例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2):25-27.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9.
[5]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9-283.
[6] Kaizm K,Mrim K.Tubulointerstitial injuries in heavy metal intoxications[J].Nihon Rinsho,1995,53(8):2052-2056.
[7] 赵金垣.临床职业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8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