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2015-03-20汪才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石 玥,汪才明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石 玥,汪才明

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具有价值导向、素质拓展、调节激励、规范约束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对尚存在于社团建设和管理上的一些问题,高校应加以重视并着力解决,通过优化管理保障机制、成员互教机制、活动运作机制,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活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团;功能

一、高校学生社团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当然其最终目的还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团体,它为学生提供了分享兴趣、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其他载体所不能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协同进步,它具有阶级性特点。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价值认同,以此来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它的价值导向功能上:政治上,增强大学生的政策观念,引导大学生坚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并在学习实践中践行党的理念;思想上,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在校共青团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与时俱进的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通过其媒介作用来发挥价值导向功能,不仅增强学生的时代感与使命感,也宣传了校园文化精神,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公益性、无偿性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精神品质;基于一种自主自愿性,学生社团易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能够增强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社团管理和活动运行的过程中,独特的社团文化、社团氛围和社团价值观会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和意志品质锻炼,这既易为学生接受,又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

(二)素质拓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强大的素质拓展功能是重要方面。我国历来重视“言传身教”的课堂教育,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参与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各色各样的社团中,学到广博的课外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其次,高校学生社团的自由性、民主性特点为培养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提供了开放和宽松的外部环境[3]。相对自由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成员的主体意识,促使其在自我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大学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学生社团则相当于一个小型职场。在社团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社团活动的领导者、协调者、参与者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协调与配合。这样,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社会角色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增强,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调节激励功能

学生社团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态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节上。大学生的性格品质具有多样化、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学习生活条件的问题。在学习之余,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培养能力的平台,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在遭遇挫折或面对压力时,社团活动往往会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和调整自我的有效渠道。同时,社团中聚集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性格迥异的学生,大家因为志趣相投走到一起并通力合作,在相对广泛的人际交往空间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沟通与了解。学生社团的激励功能主要指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潜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一方面,学生社团中具有明显的榜样效应。大学生重视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希望在相对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同龄人的认同,从中享受自我满足的愉悦感[4]。无论是社团中的学生干部以及表现突出的同伴,还是在学期末、学年终的评奖评优中荣获表彰的成员,都可以被当作比较和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自主自愿性使得它整体的精神氛围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社团成员又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情感和氛围,为学生多方面潜能的激发以及人格的升华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规范约束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指的是在大学中由志趣相投的大学生,根据一定的管理规章,围绕共同的活动目标,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5]。可见,规章制度是社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虽然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但这并不代表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不受任何规范与约束地为所欲为。相反,一定的社团管理规章制度能够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促使学生形成规范意识,是学生社团得以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为社团成员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作用打下基础。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加自觉自愿地遵守社团的章程和规范,在逐渐形成规范意识的同时,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今后步入社会时,这种在大学期间培养出来的行为规范,会帮助大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职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社团规章制度的存在,不仅保障了学生社团及其活动优质高效地运作,而且对大学生规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建设路径研究

(一)优化管理保障机制

无论是高校相关部门,还是学生社团自身,都应重视管理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具有自发性特征的学生社团组织往往也具有盲目性缺陷,这就需要加强党团组织和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保证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校共青团以及社团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社团管理办法,同时,指导社团拟定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章程,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规范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其次,要加强社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校团委及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社团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社团内部也要多进行有关的学习和讨论,保证社团在思想和方向上的高度统一,进而提高全体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社团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其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社团的重要决议都要通过大会讨论决定。此外,学校相关部门要对目前尚存在于社团干部队伍内部的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严肃整治。只有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学生社团及其活动良好地运作。再次,健全社团考评体系、完善社团激励机制。高校应根据社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状况以及各个社团的表现和影响力,对社团进行定期的考评,以此来树典型、立标杆。同时,社团内部也要根据部门、干部和成员的思想觉悟、活动参与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评选出优秀分子,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最后,要切实保障社团活动的物质条件。目前,社团资金匮乏、设备单一、场地局限等硬件问题在各个高校均存在,并且已成为制约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团活动的硬件和经费的投入,千方百计地解决社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其管理应当避免过于行政化,要变单向的制约型管理模式为双向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为社团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二)优化成员互教机制

学生是社团组织的主人翁,学生干部以及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和通力合作,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优化互学互教机制,是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一,重视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与换届形式。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社团骨干队伍,首先要注重学生干部理论品质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当“因材施用”,把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到恰当的岗位。最重要的是,要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干部选举和换届,让每位社团成员都能参与其中,避免干部队伍内部的暗箱操作。第二,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学生社团强大的激励功能,很大一方面是体现在榜样效应上。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大多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在社团中拥有较强的感召力。因此,党员和学生干部应积极主动地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同时不忘将自己融入到普通成员中去,随时准备为社团和其他同学服务。第三,倡导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团建设的终极目标,想方设法地增强社团工作中的人性化色彩,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对于诸如缺乏活动积极性、难以融入群体等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扰,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应当通过单独的沟通或座谈会等形式,给予学生帮助与心理疏导,让其切身感受到自己是社团的主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与社团共同成长进步。第四,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保障普通会员的权益。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有利于确立每位社团成员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障全体成员以及社团的利益。具体而言,社团应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选出会员代表、成立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应当代表广大会员的意志和权益,对社团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对社团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社团要注重完善沟通机制。学生干部不但要及时与学校沟通,更要与社团成员保持畅通交流,会员大会或座谈会,以及论坛、QQ群、微信群等都可以成为社团成员交流和沟通的渠道,让每位成员都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可以说,良好的沟通是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基础,是社团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优化活动运作机制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平台,是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活动运作机制的完善是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明确活动定位,保证活动方向。社团活动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占领社团舆论阵地,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时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活动中。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团的具体特色,开展集思想性与趣味性、学术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其次,要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提高活动质量。社团活动应追求“精”,而非“多”,因为质量低下的活动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而会大大削弱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这里就应发挥出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他们并不是社团的组织管理人员,但是他们能给活动开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建议,保证活动的高质量、高水平。同时,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往往可以成为大学生的朋友,这样既能体现活动的专业性,又能够营造和谐欢乐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对于社团的经典活动,如中秋诗歌会、化妆舞会等,应当予以保留和传承,但这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在策划活动前,应总结先前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发扬时代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改进活动内容,例如将新媒体等应用于活动中。只有努力寻找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契合点,不断注入新鲜元素于其中,才能保证社团活动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最后,要打造品牌活动,提高社团的校园影响力。社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勇于创新,创立社团品牌活动,从而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6]。对于校内的优秀社团及其品牌活动的策划理念、层次定位等,学校相关部门应对其予以认可和宣传,其他社团应积极主动地加以借鉴。同时,社团之间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这样既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相互支持,扩大活动规模,提高活动质量,增强社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有利于社团之间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的长处,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2] 蒋晨菲.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优化[J].理论观察,2014(6):137-138.

[3] 刘国平,赵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4(4):66-69.

[4] 邱伟光.青少年偶像和榜样的社会示范与传播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2(11):52-55.

[5] 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3.

[6] 冯刚,柯文进.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232.

责任编辑:李应青

石 玥,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合肥230036);通讯作者:汪才明,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授(安徽 滁州239000)。

2014-08-12

G641

A

1673-1794(2015)01-0107-0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