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活寄生汤的杂病治验举隅

2015-03-20王洪涛

环球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桑寄生独活杜仲

王洪涛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的痹证的主要方剂,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己、细辛、杜仲、牛膝、茯苓、肉桂、人参、川芎、甘草、生地、芍药、当归等组成,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这样记载着“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1],很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其主治的病症。如今,独活寄生汤一般多用在关节炎、腰腿痛等病证中。而笔者将其应用到腹泻、痞满、咳喘、化疗药物致神经炎及妇科的崩漏等方面,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化疗后神经炎

患者,为一肺癌病人,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方案化疗3周期后,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腰酸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考虑为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证型: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兼血瘀。处方: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30 g、杜仲15 g、怀牛膝30 g、当归15 g、防己10 g、桂枝10 g、黄芪30 g、阿胶烊化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补骨脂15 g、鸡血藤30 g、忍冬藤30 g、独活15 g、熟地黄30 g、红花15 g、炒谷芽30 g,3 剂,水煎服,每天1 剂。同时药渣煎水3 L,熏洗、溻渍患肢。

3 天后二诊:肢麻,乏力,腰酸腿软减轻,之后继予上方加减应用7 剂后,前述症状消失。

按 《症因脉治》卷三“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痛,或凝结关节,或重著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2],可见本病人的症状虽然为化疗药物所导致,但据其症状,仍应属中医的痹证。在《素问·痹论》中记载“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3]。本案患者经过反复化疗,导致肝肾精血损伤,气血不足,血行迟滞,脉络失养,气血不荣四末而发痹病,故辨证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兼血瘀。肝主藏血,肝虚藏血不能,肾主精,肾虚精亏,精不生血,终至气血亏虚,经筋失其濡养,而见麻木、乏力、腰酸腿软等,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中熟地黄、当归、黄芪、阿胶等补肾养肝,治其根本;桑寄生、杜仲、红花、鸡血藤等化瘀通经,活络舒筋,使经络气血运行畅达,治疗其标,标本兼顾而取效。

2 痞满

患者,女,65 岁,2009年2月18日因全腹胀1 周来诊,纳可,不喜凉食,腰痛,大便不成形,每天两次,小便可,舌淡红,苔白厚腻微滑,左脉沉,右脉沉弦滑,有哮喘病史,测血压160/90 mmHg。诊断:痞满(痰湿) 腰痛(肾虚)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补肾。处方:陈皮10 g、半夏10 g、枳壳15 g、香附10 g、柴胡10 g、郁金15 g、当归15 g、茯苓15 g、白术10 g、炒薏苡仁15 g、白蔻15 g、炒山楂15 g、炒麦芽15 g、炒神曲15 g、厚朴15 g、木香10 g、砂仁10 g、桃仁10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肉苁蓉15 g、鸡内金15 g、黄柏10 g,3 剂,水煎服,每天1 剂。

2009年2月21日二诊,患者述服上药效果不佳,夜寐差,舌淡红,苔白厚腻,左脉沉,右脉弦滑,改予:独活15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秦艽15 g、生薏苡仁30 g、桂枝10 g、制附子先煎5 g、白芍20 g、知母15 g、黄芩10 g、黄柏10 g、泽泻10 g、豨莶草30 g、络石藤15 g、炒山楂15 g、炒麦芽15 g、炒神曲15 g、鸡内金15 g、枳实10 g、半夏10 g、栀子6 g、炒酸枣仁30 g,3 剂,水煎服,每天1 剂。2009年2月24日三诊,服前药后,腹胀、腰痛症状大减,纳可,眠安,大便成形,舌淡红,苔白厚腻,左脉沉,右脉弦滑,前方加草豆蔻15 g、佩兰15 g,7 剂巩固。

按 从本案观患者症状、舌脉,初诊辨证为痰湿内盛,可是给予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却不效。再细审其症舌脉,与《景岳全书·杂证谟 痞满》所载“若脾肾兼寒,命门不暖,则中焦不化,或腹溏、或腹喜暖畏寒,或上下腹俱膨膨”[4]的描述相类,结合此患者虽纳可,但有不喜凉食,便溏、腰痛等症,亦可见其除有痰湿之邪外,还有阳虚的一面。首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5],痰湿之邪,非温药难以化除。再者,水液的代谢,与脾肾的蒸腾气化有关,故改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应用,以达温补脾肾之目的。脾气健运,水液得以运化,则水湿不生;肾主水,肾气强则水湿不聚,故而脾健肾强,水湿得化,痰湿不生,胃肠枢机得以正常运转,所以腹满、便溏之症随腰痛好转。

3 泄泻

患者,女,65 岁,因间断腹痛,泻下1年余,常于晨起、午饭后腹痛而欲大便,便后痛减,但便后自感乏力,大便最后常带血,微有肛门不适,口干口苦,舌淡红,苔黄腻,脉沉弱。处方:陈皮10 g、白术15 g、白芍15 g、防风15 g、甘草5 g、党参15 g、茯苓15 g、白扁豆15 g、炒谷芽30 g、鸡内金15 g、黄芩10 g、栀子6 g、乌梅10 g、附子5 g、柴胡5 g,3 剂,水煎服,每天1 剂。

3 天后二诊:效果不佳,症状同前,改予:独活15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茯苓15 g、桂枝10 g、甘草5 g、陈皮10 g、防风10 g、白芍30 g、白术15 g、生地榆10 g、槐角10 g、黄连6 g、栀子6 g、仙鹤草30 g、诃子10 g,3 剂,腹痛减轻,大便略成形,便血、肛门不适消失,继续上方巩固4 剂。

按 《景岳全书·杂证谟 泄泻》载“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及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4]。肾开窍二阴,肾阳虚损,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泄泻;肾虚封藏失司,则可见久泻滑脱。泄泻日久,多伴肾阳亏虚,失其温煦,肠腑传导失司,临床症状迁延难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治疗上参考《医宗必读·泄泻》所载“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一曰疏利……一曰燥脾……一曰温肾……”[6]而且此例患者,在脾肾亏虚基础上,还有肝气乘脾,间杂湿热之邪,借鉴中医大家姜春华在治疗慢性腹泻时,主张“温清酸涩寒热并用”[7]。改予独活寄生汤、痛泻要方、槐角丸三方相合应用,既起到健脾补肾,理气疏肝,又能清热利湿,故而见效。

4 崩漏

患者,女,20 岁,2012年9月10日初诊。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来诊。既往月经史正常,上次月经来潮,经期4天,此次月经于2012年7月2日来潮,至今未止,3 天前阴道出血量增加,曾用止血药治疗,效果差,伴小腹隐痛,腰酸腿软,头晕眼花,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崩漏(肾气阴虚)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止血。处方:桑寄生20 g、枸杞15 g、杜仲15 g、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当归10 g、怀牛膝15 g、白芍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续断15 g、茯苓15 g、白术15 g、地榆炭15 g、甘草5 g,3 剂,水煎服,每天1 剂。

2012年9月13日二诊:阴道出血减少,小腹疼、腰疼酸软减轻,上方继服3 剂。

2012年9月16日三诊:阴道出血停止,头晕、腰酸明显减轻,面色润泽,去地榆继服半月,随访3月前症未见反复。

按 本病属于中医“崩漏”的范畴,《诸病源候论·漏下候》载“以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8]肾藏精,为封藏之本,精能生血,血能化精,冲为血海,任主诸阴。故月事失常,崩中漏下,均与肾失封藏,冲任二脉亏损有关,故而治疗上予以补肾养阴,益气养血止血,标本同治,《药性论》载桑寄生”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9]。且“女子以血为用”,独活寄生汤内含四物汤能补血养血,故用桑寄生、枸杞、杜仲、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怀牛膝、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续断补肾填精,茯苓、甘草、白术益气摄血,地榆炭收敛止血。血止后,以补肾为主调治,使肾精得藏,冲脉得固,故而月事复常。

5 体会

独活寄生汤属于祛风胜湿剂,现代主要用于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10]在清代张秉成的《成方便读》里就有记载“独活寄生汤……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11],可见独活寄生汤是一个扶正祛邪并重,配伍严谨、组方恰当、疗效全面的标本兼治的方剂,有补肝益肾、益气养血、健脾温阳、通经活络、祛风化湿等功效,故而治疗时就不仅限于风湿痹证了。近年来临床上有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素亏,气血素虚而感染,外邪不尽,留滞经络的低热[12]及顽固性高血压[13]、胃痛等报告;再者,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施药,因此,在不同疾病中应用相同的方剂,就再正常不过了。所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应用于以上疾病,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9.

[2]秦景明.症因脉治[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401.

[3]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3.

[4]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412,419.

[5]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2.

[6]明·李中梓.医宗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4-285.

[7]张云鹏.中国百年百家中医临床家丛书·姜春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5.

[8]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0.

[9]唐·甄权.药性论[M].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3:40.

[10]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

[11]清·张秉成.成方便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9-60.

[12]卓鹏伟.独活寄生汤治疗低热17 例[J].陕西中医,2006,27(3) :331-332.

[13]杨昆蓉.独活寄生汤临床新用[J].光明中医,2012,27(7) :1431-1432.

猜你喜欢

桑寄生独活杜仲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桑寄生茶的应用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当归药对中5种成分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略阳杜仲
殃及池鱼
周末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独活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