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全油6号的选育
2015-03-20薛守中丁必华
薛守中,丁必华
(全椒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全椒239500)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1]。选育和推广双低(低芥酸、低硫甙)、高产油菜新品种是科研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我国在油菜育种研究中,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已选育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的油菜常规种和杂交种,并在生产中大规模推广,极大地推动了油菜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油菜籽含油率每增加1%,相当于单产提高2% ~3%。因此,在油菜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提高油菜种子含油率成为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主攻方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提高油菜种子产量育种的基础上,加强了含油量的育种工作[2-3]。自2004年以来,全椒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高含油率为育种目标,采用品种(系)间双交的方法,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双低品系沪油16为母本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鉴6(浙双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沪油16/鉴6,经低世代采用开放选留种(尤其注重产量和抗性的选育)、F3代后采用田间农艺性状鉴定和实验室品质筛选同步定向选择,培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常规品种——全油6号。该品种具有高含油率、双低品质、茎秆坚硬、抗倒性较强、抗冻性较强等优点,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皖油2015003,适宜安徽产油区种植。现对其介绍如下。
1 选育过程
2004年春配制杂交组合,其母本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沪油16,父本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浙双6号。F1代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熟期比较,选择优良组合主花序开放留种。F2代开始田间农艺性状定向选择,F3代种植3株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株系比较,开始田间农艺性状和实验室品质筛选同步定向选择,以农艺性状选择放在首位。F4代注重田间农艺性状、熟期和抗性选择,中选单株采用套袋保纯,结合实验室品质筛选同步进行定向选择高产、高油分、双低株系。F5代对农艺性状优良株系进行大量单株品质筛选,F6代获得一批含油量在45.59% ~51.21%的株系,在自然隔离条件下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测产鉴定,2010年油菜品比试验产量表现突出,平均产量3 115.9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8.23%,品质表现为芥酸0.02%,硫甙含量16.19 μmol/g,含油量50.10%。2010年冬种推荐进入安徽省联合鉴定试验,2011~2013年参加安徽省油菜区试,2013年秋种进入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
2 产量及产油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安徽省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全油6号平均产量2 442.8 kg/hm2,比皖油14增产7.02%,平均产油量1 149.6 kg/hm2,比对照增产15.65%。2011~2012年度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2 92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12%,平均产油量1 423.1 kg/hm2,比对照增产26.03%;2012~2013年度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2 924.9 kg/hm2,比对照增产4.0%,平均产油量1 38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1%。2011~2013年度安徽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2 924.9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8.56%,2年平均产油量1 383.5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20.07%。2013~2014年度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全油6号平均产量2 850.6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6.55%。
3 品质、抗性、熟期
3.1 双低高含油 由区试主持单位抽送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2011~2012年度全油6号芥酸含量0.9%,硫甙含量23.84 μmol/g,含油量45.98%(对照皖油14含油量为41.27%);2012~2013年度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1.20 μmol/g,含油量48.62%(对照皖油14含油量为44.31%)。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2年平均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22.52 μmol/g,含油量47.30%,检测结果表现为双低高含油。
3.2 抗性较强 2011~2012年区试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全油6号菌核病病指为15.58%,冻害指数18.60,菌核病抗性鉴定结果为感。2012~2013年区试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全油6号菌核病病指为8.86,冻害级别为2级,菌核病抗性鉴定结果为中抗。2年综合抗性结果表明:菌核病病指12.22,抗寒性、抗病性均强于对照皖油14。
3.3 熟期适中 2011~2012年度安徽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全油6号生育期228.0 d,较对照皖油14长1.2 d。2012~2013年度安徽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全油6号生育期226.1 d,较对照皖油14长1.1 d。2年安徽省油菜新品种区试,全油6号生育期平均为227.1 d,较对照长1.2 d。2012~2013年度安徽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全油6号生育期224.5 d,较对照短0.7 d。2011~2013年全油6号表现为生育期适中,属中熟品种。
4 特征特性
4.1 形态特征 全油6号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子叶肾形,幼苗偏匍匐,叶色深绿,叶柄较短,叶片宽大叶缘近全缘,苗期生长旺盛,春发快,幼苗半直立,叶色常绿,顶裂叶圆形,裂叶2~3对,叶缘浅锯齿状,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鲜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角果近平生,成熟时呈枇杷黄色,籽粒圆形、黑褐色;株高中等,茎秆青色,抗倒性较强。
4.2 生物学特性
4.2.1 主要经济性状。全油6号单株有效角果数350个,每角粒数19.2~22.0粒,千粒重3.7~3.9 g,属匀生分枝型。
4.2.2 生育期。据2011~2013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全油6号平均全生育期227.1 d,比对照皖油14迟1.2 d。
5 繁种技术要点
严格按照“系谱法”进行提纯复壮和原种繁殖,要求:①选地育苗,要求苗床肥力条件好,灌溉方便,且3年内没有种过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作物。②严格隔离条件,要求空间隔离距离不小于2 000 m或网室繁殖。③严格去杂去劣,去除杂株工作在苗期、蕾薹期、初花期及成熟期进行。④及时收获,必须在充分成熟时收获,种子含水量不超过9%。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争冬发 安徽省油菜种植区移栽油菜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 d,直播9月下旬至10上旬播种。
6.2 合理施肥促春发 要求重施基苗肥(占总肥量的70%),适施薹、花肥(占30%),增施磷、硼肥。
6.3 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不低于120 000株/hm2,直播密度22.5万~37.5万株/hm2,早播宜稀、迟播宜密。
6.4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苗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开春后做好开沟排水防渍害,花期做好蚜虫和菌核病的防治。
6.5 保优防杂 为确保优质,应避免与其他非双低品种混栽,并特别注意增施硼肥。
7 适宜种植地区
全油6号全生育期227.1 d,比对照皖油14迟1.2 d,适宜于在安徽省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1]王汉中.中国油料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中国作物油料学报,2004,26(3):98-101.
[2]刘后利.油菜的遗传与育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刘后利.对油菜品质改良的看法[J].作物杂志,199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