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与超越思考下的人性自我存在

2015-03-20杨云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境界人生精神

杨云霞,钟 华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美与超越思考下的人性自我存在

杨云霞,钟 华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人的存在在存在世界中具有卓越的独特性,认识、意志、情感使人成为唯一的存在在此被照亮的此在.而无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怎样被规定,美始终是关乎存在本身、人本身,以及绝对的超越者自身.审美需求的超越性是和人性的自我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审美需求的超越应建立在生存论的层面上而不是实体论,它是来源于人的生存并将最终归结于人的生存的.审美的超越性是一种对现在的诗意的超越.它是对志高生命实存境界的美的追求.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它将把人类带回到生存的本质.有了境界,人的存在才可谓为实存存在的存在,便是引导人的超越;认识到存在的存在,人就已经踏上了超越之途.

美;超越;存在

现代社会环境是由技术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律性,人的意识逐渐丧失.这实际上是主客对立、物我两分观念和概念性、对象性思考方式在现代生活中的现实化.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认为人的权能范围,不在身体、财产这些东西上,因此对这些东西我们不能有自由,只能服从必然性;我们的身体、财产之类只是暂时给我们使用的,所以我们想要在这些东西上享有支配的权能和自由,是虚妄,但审美的自由却是超然的.

1 美与超越的古典思索

人只要生存,精神和肉体就不能完全脱离.但是,尽管如此,精神嫌恶自己的活动被肉体支配,尽可能将自己从那里解放出来而要到达存在本身.精神的这样逻辑性解脱的时候,就是在思索.而美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在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在、对自我价值的追问与观照中产生的.人的精神超越所达到的境界是美的境界、精神的境界.

在日本学者今道有信的思想体系中,美居于最高的位置,它体现着最高的价值.他说“比起正直的心、善良的心,美的心是为他人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悔的心.”而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在韶乐中也看到了美与善的同一性.“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意味着已超越了作为感觉对象的事物之现象,人的精神已从肉体的、形体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的精神通过韶乐的高度,经验纯粹地超越了概念的沉醉.就连孔子他老人家也没想到音乐的境界是如此之高妙,使人达到忘我之镜.同样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可见如果精神得以超越,身体也会随之解脱.

但今道友信认为孔子是一位拘于伦理格局的哲人,而庄子却是追求绝对精神超越的,今道友信自身的哲学思路是将精神向本源还原.按照庄子的思考路子,人自身在音乐中享受还不是最大极限的恍游,因为人自身并没有完全从音乐中解放出来,是受限于音乐的声音的.比起精神在音乐的魅惑中的阶段,在对存在者根据的追问方式中超越是更高的阶段,因为精神在此时把握作为存在者的根据的无.从这层来看庄子区分了作为真正的超越性沉醉的恍游和在艺术欣赏中的魅惑,艺术经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纯粹的恍游的准备阶段,而纯粹的恍游只能在形而上学的思索中才能实现.而在艺术经验中所获得的魅惑,能够将精神从日常的平俗性中解放出来,通过它精神能够预感到超越的自由的幸福.美本身才是作为存在本身的光,即立于无的彼岸的东西.把握立于无的彼岸的东西,只有是超越无的思索,这样的思索才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精神在超越无的思索中获得恍游,这样的恍游将精神引向超越无的绝对的存在,这个绝对的存在实存于相对的存在之外.

2 人的现实求索与审美境界

现实生活中的人因为受生命的局限、生活空间地域的有限甚至是这快速发展的经济所给人带来的人性的分裂、对物质欲望的过分苛求,压抑着人的人生自由、理想以及人的身心、使人越来越不自由受局限,对人的想象力以及思维的能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分裂成两个背道而驰的地步.让人日益远离生活,享受不到审美的乐趣,人生的快乐.

人在精神探索这条道路上,古希腊时代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他的思想理论之所以开始就逐步走上了与原本寓于其中的世界的分离之路.分离意味着人的精神开始觉醒和独立,而柏拉图的理念论之所以几千年来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在于他的理念的全部不仅是对人的精神的迫切投射,而且还对后人的精神启蒙.但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这种人生精神德诉求使人从此走上了漫长而而又艰难的求索之路.常言之理“精神的觉醒便是理性的开启”从此人的理性便完全与世界形成了分离乃至对应.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这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宣言.,康德认为:在我们从事认识活动以前必须先对认识能力本身进行一番批判性的考察,以确定它是否能承担起我们所赋予它的任务把握绝对真理,他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种,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并给理性划了界限,置于有限与无限、可知和不可知,防止理性误用于物自体.然而作为理性的现实依据的大工业时代以及信息科学产业革命时代,在同时使让人获得了物质上的极大满足时也带来了精神的不满足.因此审视和反思人的存在状态或者人的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必然之举.

人的审美境界是人在其人生道路中,心灵总体存在的状态和水平.这种状态和水平是在实践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作用于人的情感、认识、意志等心理过程,也同时体现于一个人对自身的人生态度,是人性所能到达的高度和人身自由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人的审美境界既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所取得的精神成就,也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之所在.“根据人的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来划分,人的审美境界又可以分为与“知”对应的思想境界、与“意”对应的道德境界和与“情”对应的审美境界.”虽然人与人的审美境界存在差异,但现实确是不同的个体竟然生活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中,而这种文化背景却对生活在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境界的结构变化起着深刻的影响.

“西方人的境界观先后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变迁,到当下为止展现出了新的发展动向.中国社会的人生境界观历经了三千年的发展和现代性的巨大影响,当下凸显出了显著的特点.”当代中国人越来越出于对自身不完美人生境遇的反思.同时当今社会也对当代人的境界有了新的要求,使人萌发了更高的人生审美境界的美好愿望.而身处于现代性且普遍渗入的中国人们在提升审美境界方面,有着多元的途径选择.然而诸种选择都离不开对朝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超越的不断努力.

在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的道路上.假使一个人欲在精神上超越自己有限的生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与价值,获得神圣或崇高的审美体验,在刹那间体味人生境界的圆成,这需要当下人们不断的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深化和开拓自己的心灵世界.首先要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独我理念,要形成善对他人的普世价值;再次要不断提醒自己深度思想,让自身拥有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道德情怀,使自身融入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但要同时看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因其理想性在现实的人生中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这是受人的有限性和社会的局限性双重本质所决定的.尽管在自我超越过程中虽然这种审美体验是短暂的,但对于人而言却是意义不凡的.因为多次短暂的体验会逐步形成一种意识结构,这正是重要的人生修养.

人对社会和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实际上是对人自身的反思和批判,所关注的正是现代人与社会中深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主客体之间,还存在于主体和主体之间,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之间,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重重矛盾.人应该享有具体的、本质的、规定性的自由和愉快.并且人作为一种以自觉的活动为特征的存在物,他的一切活动都无一不例外的是他的本性确证的体现.然而在在强权的社会体制和受控制的社会生产关系中,人逐渐已经在被异化为工具甚至机器.人的内在受到理性、科技及组织的条条框框管理、束缚甚至监督.人的合乎本性的真实内容随着大工业化的进程所吞并并消失殆尽.人不但没有成为世界的主人,反而被奴役,被欺凌.

人与人、自然、社会的矛盾以及所产生的困境,归根到底是在人自身,人的异化是由交往的异化所造成的.拓宽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己不计功利、忘我、无我的人生状态,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来由审美人生,审美自我.相反如果失去了审美和超越的个体,最终也会失去绚烂多彩的生活.因此美化生活就必须要寻求精神的超越,同时相应的借助于审美的自我超越.

3 审美超越和人生自由

审美超越就是对当下生活的平庸的一种超越.审美既立足于自身生活的现实世界,却又超越了自身生活里的刻板性和庸俗性,“通过日常经验的“陌生化”和日常意识的中断”,将人类带回到生存的本质.审美超越作为一种无功利的绝对自由的精神愉悦,既不依附于表明感官的快感,也不受制于理性的压迫.,因而能实现对理性及感性的双重超越.审美愉悦也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审美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

而自由作为主体性的行为,总是在与客体相对待的关系中开展自身的,故不能不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这些客观条件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它们依据主体活动的不同内容,分别显现为纪律、法制道德规范、科学原理乃至公众、社会、国家、自然界等各种形态,而这些给自由带来了限界.追其根本,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物质解放和精神救赎之路的历史.虽然人是一种物质存在,但更是一种精神存在.“生存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在世”而又试图“出世”,这是人的精神历程的质的规定性.“自由作为人的本性,当人致力于突破主客体之间的限界,使个体生命得以复归于自然生命的大本大原时,便获得了自我超越.宇宙间的事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了人的觉解就有意义了.美的超越和人的自由也因人而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而功利心强的人只求个人的利益,但道德境界的人却是求的大众的利益、社会利益.

每个人的一生的都在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爱的人生和创造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就是回到人真正活着的世界,活着的世界是人最基本的经验世界,是最本原的.一个人如果有极高人生境界,必定会追求审美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中,人和万物之间没有间隔,是融为一体的人的精神家园.诗意的人生就是要跳出自我的主观世界,跳出主客二分的性格,用审美的眼光和心胸看待这个世界,体验无限的意味和情趣,享受现在,回归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在文革时期,也曾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的反动分子而遭到批斗.“文革”结束以后还不到三年的时间,朱光潜先生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美好热爱把黑格尔的美学三大本全部以及歌德的《谈话录》等一大批著名国外著作翻译过来,这便日后成为千千万万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探索资源.而这时的朱光潜已满80岁高龄.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境界使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这个例子可看出,如果一个富有诗意和创造力的学者一定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无限的快感,使他热爱人生并为此而感到美好且幸福一生.所以说诗意和创造的人生必然带来爱的人生,而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诗意的人生;追求创造的人生就是追求爱的人生.我们要不断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从容生活,实现人生超越.

4 小结

任何美与超越的思考,终极要回归到对人性自我存在的思考,即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同样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也要回到人类的自我教育和灵魂观照的层面上来,审美教育通过艺术而触动人的情感,从而使人的精神获得超越.审美境界也是人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无论是古典思想中的圣人,还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当下生活中的人要努力达到的做人目标.目的旨在实现完美人生、得到灵魂的关照.

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情感性、根源性、直接性的特点.人生境界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审美自我超越和生命的升华,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地.审美与人生境界关系密切,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小我之境向大我之境不断攀升,进而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最终目的是走向人生的至高境界.当今社会的时局困境,更加重了通过审美来提高人生境界,进行审美还原的迫切性.

〔1〕赵伯飞,韦统义,文广会.美、审美、超美与超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9).

〔2〕郑龙云.实存与境界——关于美与超越的思考[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天道.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中国美学与传统人学研究之二[J].西南民族学院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

〔4〕叶朗.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J].解放日报学院学刊,2010(7).

〔5〕施江斌.审美与人生境界[J].邢台学院学报,2010 (3).

B84-0;B835

A

1673-260X(2015)09-0210-03

猜你喜欢

境界人生精神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品“境界”
拿出精神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慎独的境界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