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的更新与提升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15-03-20孟梅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校区道路景观

王 芳,孟梅林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的更新与提升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王 芳,孟梅林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作为学校发展历史的裁体,老校区承载着一个学校丰厚的历史人文,彰显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品位,而景观的更新是用来缝合老校区破碎记忆最好的表现.基于目前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校园规模的逐渐扩大,原有的校园景观发展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有必要对当下高校老校区景观环境更新与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提出可行性的改造方法和途径.

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更新

高校校园景观是指在高校这一特殊人文地理区域范围内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是城市公共景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城市景观规划的一般共性,而同时因其主要面向高知群体服务,间接担负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历史使命,除了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环境氛围之外,人们对其还有技术和理念上的先导性和创新性的期待要求[1].不断扩大的高校规模,使得国内许多校园都逐渐发展成新老两个校区.作为记载学校发展历史的承载物,老校区是一代代人的记忆;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还被寄予提升整个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历史人文艺术氛围,建立师生认同感,展示和传递校园精神的作用.根据校园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景观格局被打破的局面下,新景观的生成遇到了大量更新设计的问题.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和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文化及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不断发展中的高校,安徽工程大学在新旧景观衔接和改造实践时也出现诸多的问题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景观环境改造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由于初期规划不当,导致更新中老景观肌理严重破坏

追溯该校的建校史业已将近百年历史,位于现址的校园也近半个世纪.曾今小而精的景观环境集中了这所校园所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近年来基础设施的新建、改扩增建工作步伐不断的加大,其所面临的景观改造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上世纪我国很多高校建校之初都建于城市的郊区,安徽工程大学当年就建于一片农田之中,西面邻水,北面靠山,曾经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戏说.原先校园的建筑规划是以散点式布局的,建筑层数低,对土地利用率较低.如位于老校区的五栋教学楼都是六层的高度,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基本在六层以下.而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校园土地用地却很紧张,迫使要在老校区不断地兴建一批批校园建筑,于是就有在原有的空间中“见缝插针”的现象,不断蚕食室外公共空间,从而导致建筑和路网密度增加,原有的景观肌理不断地遭到破坏.如后期在教工宿舍区增建的后勤办公楼、校医院等,原本草坪的广场建起了实验楼等现象.

1.2 校园道路系统混杂,路面铺装材质单一

在高校“巨型化”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校园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大到如今的上千亩.路网规划、交通问题成了现在高校面临的新问题.规划于几十年前的老校区道路系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行车、机动车交通以及停放问题凸显.自行车停满在各栋楼宇前,甚至侵占人行道和车行道,阻碍交通的同时也影响校园环境;校园内部道路系统也由于受到原先规划的限制,在道路升级上遇到很多困境.原先的道路系统没有主次分级,道路叉口多,识别性差,已经严重跟不上现代的生活方式需求.例如该校的教工宿舍区的出入就得经过教学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学生出入频率很高的校西门,道路设计之初仅仅是为步行功能,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道路两边都成了停车场.而作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道路的铺装材料对提升景观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老校区的主干道以沥青道路为主,其他的道路铺装主要是水泥材质,而水泥路面材质很容易损坏.一些景观区域的铺装形式单调、材料单一、陈旧,容易造成视觉疲倦.如行政楼前的喷泉已经历了不少岁月,形式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也不太落后,喷泉开放时依然具有磅礴的气势,但水池周边的装饰材质显得过于陈旧.

1.3 绿化植物品种单一、呈现老化、退化现象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作为校园的主要景观元素,植物的种植在每所高校的不同时期都曾重视过.目前,整个校园的建设和绿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树木也已成林成片.但在不断改建过程中已经形成规模、稳定生态群的植被遭到破坏;景观植物树种老化,树干中空、焦梢、病虫害严重、干冠丑陋,加上常年未经维护让一些植物品种失去了生机.尤其是西面临湖的区域,景观显得过于简陋;加之校园内的河道未经充分治理,沿河的花木杂草丛生,环境欠佳.教学楼周围的多处草坪也已经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品种未能及时更新,导致退化严重,几乎丧失了观赏价值.几条主干道上两旁的植物树种杂乱无章,树形千奇百怪,高低不一;更甚的是见缝插针、树下栽树,缺乏统一性,影响整体效果.从整体上看,校园景观绿化缺乏文化底蕴和校区的特色,绿化量不足且美化不够.

1.4 缺乏组团的人性化、功能性景观

相对于建校之初的小而精,如今的校园就好比一个小社会.从教室、宿舍、食堂,再到体育场、图书馆、校园商场等地方,每一处都是具有明显功能的场所.大多数的高校老校区都是景观空间功能单一、休憩设备少,师生公共活动空间匮乏、缺少人性化.如位于宿舍区公共活动场所几乎没有,仅有的草坪场地四周也没有配置休息的椅凳;教工生活区也没有供老人和儿童休闲玩耍的设施;教学区没有能供学生晨读和交流的公共景观区域.一些景观设施陈旧、缺乏人性化,如水泥材质椅凳,夏天晒得不能坐,冬天凉的没法坐,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置无用,成为摆设.信息栏应作为向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的设施,现有安排在图书馆大楼的交通主干道下,学生停留阅览不太安全,也有碍交通.

2 空间景观提升改造的方向

相对于新校区的“在白纸上绘蓝图”的任意表现,老校区则是要面对曾经的记忆和历史.依据安徽工程大学老校区所处的地理环境,针对现有的条件给更新带来的难度问题,提出校园景观规划的提升改造的四大方向.

2.1 维护特色环境,延续校园历史文脉

老校区是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物质形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文中提到“意象”:其包含特色(Idengtity)、结构(Structure)与含义(Meaning)三个层面,即是物体在人印象中的反映.[2]而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象征,可以通过实物来延续性和传承.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所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构建过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某些校园老建筑和环境是历史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学校的成长,同时这些历史痕迹作为时间线索穿梭于校园,增加了校园的可辩识性.“授之以渔”的高校氛围不仅源于学术的存在,更源于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对校园历史的尊重.对老校区的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对其周围的景观进行维护;对古树名木进行景观创新,实现功能性景观的再造.如教工宿舍区香樟树就是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古树名木,无论周围建筑外观如何变化,维护其存在也是就保存了学校的历史.又如老校区学生宿舍区的水系区域,要服从自然规律,重视河道的生态植物群落;在保持其基本特色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再造,增加一些功能性景观,如亲水平台、休闲椅凳等生活设施,发挥美化校园的作用.第一教学楼、西图书馆的建筑作为建校之初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外观上有着典型的构成主义风格,在保留其自身建筑特色的情况下,对其周围景观环境进行重构.可增加植物绿化的力度,诸如结合花木的种植形成组团式的功能性学习空间景观;增加能展现校园文化风貌的公共艺术作品、景观小品等.让校园里的老建筑既让人能回忆,又能展现新的时代面貌.

2.2 整合道路格局,丰富路面铺装

景观规划布局是以道路系统为骨架的,老校区的道路更是反映该地段的特色以及设计之初的特质,同时也是不同时期师生生活方式形成校园历史风貌的重要体现[4].便捷的道路不仅仅疏导交通,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还能让穿梭其中的师生感受到环境的优美.针对目前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条件先要建立整体的交通网络系统,将校园各功能区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将道路分为三个层次: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次要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路网布局原则,在满足车行交通的基础上实现校园整体的步行可达性,保持传统校园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进行道路系统更新分级,形成主次分明、导向明确的整体交通骨架.制定一个以校门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将原有交通主轴作为校园景观主轴.配置醒目的景观导视系统,使人初进校园就能对整个校园的建筑物分布、院系组成及校园整体风貌有所了解.道路铺装担负着对人流、车流的集散与分流作用.不同的铺装效果可以成为不同功能道路的分界线,同时还可以通过地面铺装将校园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丰富道路的铺装材料,可在沿湖、广场的小径上铺设彩色的渗水石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从而丰富校园形态,增加区域活力.

2.3 增加人性化的景观,满足功能要求

校园景观设计要以人性化、功能性为前提,注重物质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效功能的使用.所谓功能性是指空间中各景观构成要素服务性的体现:如树木的绿化、遮阳功能,景观小品给人的休憩娱乐、展示文化、提供指示的功能.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双重需求,创造人性化景观空间.既要满足不同分区功能的要求,又能体现特定环境的人文内涵和景观特色.建于几十年前老校区的景观已经形成了成型的空间环境结构,但是有些尺度或是与人相接近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遭到破坏.针对原有的格局进行维持原貌和增加新的功能景观区域的方式,设计中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为目的,诸如增加学习、等候、小型集会、观景、休息、仪式等人性化活动类型空间.例如该校学生宿舍大多分布在老校区,可以在其周边增加一些诸如等候、休息、学习的室外景观空间,既有实用性又可以增加景观的空间层次感.结合植物种植形成林荫休读区、坡地休闲区,树下可设有石桌、石凳,形状丰富,既可欣赏又能供学生休息.对于信息栏的放置可以选择在树阵广场,既提供了阅览信息的场所又成为逗留空间,可供学生交流.

2.4 增加生态化景观,营造人文意境

校园不同于居住区和城市公园,它在追求校园景观生态化的时候,必须更加重视这些景观的所营造的人文氛围.许多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的哈佛、斯坦福都有着令无数学子为之骄傲的校园环境,生态化景观在人文意境的营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为主,巧妙地将教学区、宿舍区置于大自然中,以校园中固有的湖泊、树林等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校园格局的构架,创造出具有植物学内涵、花园式外貌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5].可以在校园主干道两侧栽植大冠型行道树,在小块绿地内栽植较低矮的花灌木、奇花异草等.教学区在保持现有的绿化覆盖率基础上,通过改造新植,挖掘边角地带潜力,让原来的植被重新焕发绿色.楼梯底部草坪配置灌木丛、小型乔木、桩景,提高公共绿化的观赏性,又使处于一层的教室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免受室外活动的干扰.对有条件的楼房如第一、二食堂、五食堂顶部试行屋顶绿化,逐步加以推广,有效提高乔灌花木的数量,达到增加校园整体绿化量的目的.针对道路主干道的两旁树种杂乱无章的现状,在尊重现有树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一路一树,或者一段路一个树种,逐渐去劣留优,去杂留主.贯穿校园的水系是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骨架,沿湖边种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等生态混交树林,不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更能起到净化空气的功效.在一些诸如体育场、师生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逐步减少草坪面积,多种植多品种的乔木、灌木,增加立体层次感.学生宿舍区可利用楼边、墙根等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立体绿化,栽植爬藤植物.同时增加乔木密集的开放式林荫地,楼间、林间增加一些公共设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活动场地,实现“远望森林层峦叠嶂,近看校园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效果.

3 结语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一所学校的不断发展就会有空间景观的不断变化,老校区景观通过更新和改造会更加焕发出其自身蕴含的丰富历史印记.景观更新和改造不可能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持续的工程.改造和更新中必须本着体现学校的人文内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创造出一个满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环境.

〔1〕吴晓刚.高校景观规划设计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3〕刘方明.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 没灵魂的地标只是堆砖头[DB/OL].新华网:2012-07-12.

〔4〕代露艳.株洲农村中心社区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

〔5〕王永强.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2011(4).

J06

A

1673-260X(2015)09-0185-03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芜湖传统工艺堆漆画的挖掘和整理(10YJC760051)

猜你喜欢

校区道路景观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