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2015-03-20徐婷婷周国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吉林省县域

徐婷婷,周国栋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吉林省县域地区包括20个县、20个县级市和2个具有县级功能的市辖区(长春市双阳区、白山市江源区).2014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03.8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实现了总体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然而在吉林省县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楚的意识到,目前吉林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仍不强,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人均财政收入来讲,都与全国、先进县市及本省城区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吉林省进入百强县的只有延吉一个,所以解决县域经济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迅速实现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吉林部分商业银行推出“惠农宝”金融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解决农资企业融资难题.另外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域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保险服务网络格局,保险服务由原来的以县域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乡镇和部分农村.吉林省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但同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量来看还远远不足,同国内先进县相比问题还很突出.

1 吉林省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村金融机构支农重任难当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合作金融是支农主力军,但由于自身存在较大问题,支农重任难当.2009-2012年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累计只有1350多亿元,这四年的贷款数据满足不了一年的粮食和农产品加工对资金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在“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向农村投放贷款,只能满足户均500元的贷款支持.再加上以前在农村成立的民间基金会也被取缔,在贷款无门的情况下,农民得不到贷款,农业生产不能扩大,农民收入难以提高.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自身实力制约,只能提供小额短期贷款,难以满足发展规模经营和长期投资的需求.比如长春市大成公司已形成年加工玉米120万吨的能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由于玉米加工业需要先期大规模资金投入,大成公司每年需要收购资金约10亿元,这么大数额的资金仅凭企业自己筹集很难,而农村商业银行也无法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支持,使大成公司的运转和发展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只有“五户联保”信用贷款一种形式,而且最高额为5000元左右,根本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对农业及农村的资金支持.

1.2 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潜力仍待开发

虽然到目前为止吉林省的保险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域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保险服务网络,但这其中绝大多数的保险机构都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据了解,目前省内只有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一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且仅限于对烤烟烟叶一项.事实上,吉林是典型的产粮大省,农业积累率低,大多数农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由于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是改造传统农业及农业生产产业化,哪一样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品种过于单一,保险数额小,不利于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农民风险抵抗能力,发展县域经济.

1.3 民间融资规范困难,增加农民负担

困难农户得到贷款较难.一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怕不能及时还上而不轻易贷款;二是由于缺乏缺少担保人增加贷款风险而不愿意贷款.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使得一些困难户只好靠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需求.相比之下,农村民间借贷不受时间限制和不受金额限制.大多情况都是在亲朋好友撮合下,借贷双方通过协商而成,手续简便.但民间融资难以规范,对建立县域金融市场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1.4 吉林省财政资本有限,农业支持受到制约

县域财力不足一直困扰经济的发展.2014年,吉林省累计完成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1203.38亿元,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的幅度却直线上升,一半以上的财政入不敷出,靠借度日.以长春市为例,四县(市)和双阳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9.35亿元,占GDP的2.1%,经济运行质量相当差.截至2014年底,四县(市)和双阳区政府债务本金余额为7.4亿元,平均每个县(市)区为1.48亿元,最多的榆树市为2.73亿元,最少的双阳区也有7266万元.算下来,乡镇平均债务为479万元,村级为几十万元,各级债务包袱十分沉重.吉林省县域财政收入不足,资金来源有限,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巨额资金需求的县域经济发展,远远不能满足.

2 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为了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金融支持做到有主有次,层次分明,在解决县域金融的问题上,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获得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1 选择正确的金融支持目标

资金是县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项目,而金融行为的目的就是使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必须的资金.因此金融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是为了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存在的.县域金融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前提.要想使金融支持更加有效,首先应当确定金融支持的对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2 制定合理的金融支持策略

获取资金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但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起到的融资效果是不同的.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贯彻不平衡发展理论,突出重点.因此,金融支持也同样不能针对所有对象都采用相同的方法,采用同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实践证明,这也是行不通的.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及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发展的速度也应当有所不同,因此在资金的援助上也要体现出差别,有的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有的需要采用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有的更多使用民间筹资.这样制定适当倾斜的政策、分层次的对县域内各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3 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3.1 金融业支持县域主导产业的策略选择

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应当采用以财政资金投入加金融市场资金引导的办法,并积极采用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3.1.1 财政资金注入

对于县域内的主导产业实施鼓励政策,县级政府可以采用直接财政拨款、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的方式直接将财政资金投入,以扩大该产业的资金规模,实现该产业的迅速壮大.此外,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注入也向市场传递了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的信号,也具有引导金融市场资金流向的作用.

3.1.2 成立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

主导产业资金需求量巨大,单纯靠财政资金支持远不能满足.因此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财政资金的方式来实现对主导产业的资金支持.县级政府将一部分财政资金为本金成立区域性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的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另一部分来源于政策性银行贷款、金融机构或法人资金.这样既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提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县域涉农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3.1.3 成立政策性的信贷担保机构

建立政策性的信贷担保机构,以政府的信用加强被担保企业,从而顺利实现向金融机构借贷资金.

3.1.4 广泛采用项目融资、BOT、TOT等模式

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通常要形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面临巨额的资金缺口,传统的融资途径可能很难满足.政府财政资金数额有限,金融机构贷款困难.而采用创新的融资方式诸如项目融资、TOT模式、BOT模式则可以避免涉农经济组织信誉等级低的弊端.以投资项目本身作为融资的担保,减小了融资的风险.

3.2 金融业支持县域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策略选择

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通常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其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因此对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也要扩大规模,成为资金支持的重点对象之一.对待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金融支持应当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财政手段为辅.

3.2.1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大都是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用来抵押贷款,很难获得发展资金.对此,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保险使农业投资有了相对的保证,降低了融资风险,能够使涉农经济组织更容易获得资金或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3.2.2 加强涉农经济组织的信用担保

涉农经济组织融资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用等级低,因此担保在资金的借贷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信用担保的模式可以采用建立政策性信贷担保机构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成立小额信贷组织来完成.吉林省现在实行的“五户联保”制度就是这种小额信贷组织的一种,应当扩大这种“五户联保”制度,增加对农业及涉农产业的信用担保力度,以增加其借贷资金来源.

3.2.3 继续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在农业贷款中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是专门针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银行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业资金借贷中的作用.县级政府部门应当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对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扶植.

3.2.4 使用新型融资方式获得资金

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大都为主导产业提供各种资源,这也就使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内的各涉农企业的销售有了保障,可以使用这种类似“设施使用协议”、“产品销售协议”为基础安排融资.

3.3 金融业支持县域关联产业的策略选择

关联产业是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联的若干产业,他们的发展壮大对主导产业的发展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关联产业也应当有相应金融支持策略.但对于关联产业的发展不宜使用财政手段,应当通过政府适当的倾斜政策及措施引导市场资金进入.

3.3.1 建立县域信用担保体系

对于关联产业的金融扶植力度应当小于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关键是提高其信用能力,从而增加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对于关联产业的信用担保,应当建立其完善的、市场化的信用担保机构,完全按照金融市场自身的规律运行,县级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应当是通过优惠的政策鼓励信用担保机构的成立和规范化运行.

3.3.2 鼓励发展“农户+农户=公司”的运行方式

在中国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曾广泛的使用了“公司+农户”的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使涉农经济组织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制企业形式,从而更好的开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公司使用农户提供的农业产品既能增加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农户收入的稳定性,有利于其申请农业贷款.但这种创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难以保障农户的利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当采用“农户+农户=公司”的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该经营形式是“公司+农户”的变形.只是公司的股东变为农户.这样,公司既是农户自身的利益所在又是相对独立的经营个体,避免了“公司+农户”型经营组织的缺点.采用这样的经营组织形式,可以为涉农经济组织的融资带来一定程度的信誉担保,增加了涉农经济组织的融资能力.

〔1〕高秋兰.金融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现代商业,2013(04).

〔2〕宛怡然.发挥县域金融机构拉动作用 加大县域经济金融支持力度[J].辽宁经济,2013(03).

〔3〕燕文斌.基于金融支持的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视角,2013(03).

〔4〕王春艳,刁党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2(12).

〔5〕李燕凌.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湖南的战略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4).

〔6〕王婷婷.刘凤.陆岷峰.关于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吉林省县域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