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探究

2015-03-20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郭旭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环节战略成本

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郭旭梅

制造企业的经营绩效受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并且制造行业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金的回报率相对来说较低,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经营难度,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战略成本管理策略,强化对风险的控制与预测,从而有效推动制造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到战略大局的层面上,将企业的日常活动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新型的经营管理业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糅合了企业成本管理思想与战略管理理念,充分发掘出企业的优势资源,并且不断调整变革自身的管理策略,以一种更加稳妥有效的方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战略成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成本环节进行识别与分析,明确产品的投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成本因素与风险控制,分析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基于战略成本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的角度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环节,从最初的成本着手,对所有的成本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控制,充分运用成本数据以及信息化管理方法,保证成本管理中,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广大制造企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与第三产业相比,在资金募集、人才引进、政策扶持等方面,制造行业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劣势。中小制造企业在资源、资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劣势,而大型企业又存在流程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从整体来说制造行业利润获取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成本管理的复杂度、深度和难度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要求,只有充分利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对成本管理环节进行控制,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二)外部环境变革对成本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革,企业的成本管理逐渐向纵深发展。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管理人本化,企业正朝着组织结构扁平化、成本管理信息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方向发展。资源知识化标志着知识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要素,企业通过整合具有创新功能的知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企业资源配置已经不再满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积极需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信息网络化推动着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管理人本化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灵活调整。

(三)内部管理的深化对成本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成本管理逐渐从仅关注成本本身转向企业的竞争力方面。成本管理空间以及时间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管理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核算、生产经营成本控制,而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开展更为宽泛的战略成本管理。为了达到有效的内部管理,企业中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工艺流程,而且需要产品入手,充分运用最新最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寻找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途径,从而实现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

三、制造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目标成本,进行战略成本控制

从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来说,制造行业处于第一阶段,主要是从事原产品的生产制造,在当前的利益分割模式下,制造行业处于明显的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行业整体科技研发以及成本管理能力都严重不足,在国外制造业的强势来袭之下,我国制造行业的生存空间被无限压缩。针对这种情况,广大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目标成本,正确认知与理解产品市场调研环节、釆购环节、研发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正确把握成本控制环节的重点,对于不同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建立项目成本和价值估算,明确资源价格信息和资源供应计划,同时要完成对成本价值和成本的核算工作,为日后,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应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价值估算的进行可以通过由上向下的方法完成估算,依据市场对材料的认可程度、原材料的价格、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度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具体情况,从而保证战略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完善战略成本管理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这将决定着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成本管理还是产品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会计审计工作,以及财务原始凭据的管理,同时要对数据的输入方式进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需求,企业应当不断的对信息化、电子化进行推进,从而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在企业内部,应当对最新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积极应用,不断的拓展报表的使用范围,对业务集成和整合工作要进行不断优化,将各级单位的原始会计信息的监督审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财务的报表方式要进行适当转变,对报表要进行日常审核,从而使成本管理逐渐转变为现代化运行管理强化不同地域、层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信息共享,从而极大降低成本管理决策的失误,显著提升成本管理质量。

(三)吸取国外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

国外战略成本管理是基于风险管理建立起来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避免或者降低风险的发生,这一理念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借鉴与学习。在制造企业成本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要评估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和各项流动资金的价值,在企业购置各项资产后,要确保购入的资产在应用中不会出现闲置,避免资源浪费。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应当依据成本变化规律,不断的对现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技术上要进行不断创新,要适当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此外,企业应当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对制造企业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中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针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应当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从而加强风险评估体现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四)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企业成本管理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标准,通过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突出对于各部门机构的考核,以便于其能够有效地开展各类工作。在成本激励评价机制建设中,应该强调成本管理的激励导向作用,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为了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各生产经营环节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企业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周期,不仅要对年度成本的控制加以考虑,同时也要对工作业绩进行适当的回顾,在对比上要在横纵两个方面进行,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获取成功,就必须要提高控制成本的能力,使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制造企业具有高技术管理、高投资等特点,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较大,在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中,对战略成本思想管理进行合理应用,提高对各个环节成本和价值的分析,提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

[1]秦云.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9):25-29

[2]陈雯.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探讨一国外制造业先进经验的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2):54-57

[3]李春侠,谢守祥.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J].企业活力,2011,(02):8-11

[4]陈金梅.浅谈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04):13-15

猜你喜欢

环节战略成本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战略
战略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