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2015-03-20北京银行审计部胡丹青
北京银行审计部 胡丹青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扩展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与助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的建设在世界各地风靡起来。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它承载着改革创新的历史重任。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与使命
首先,随着美欧国家主导新的国际贸易规则,逐步架空WTO平台,建立自由贸易区,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消除体制障碍和贸易壁垒,放开自由投资,提升贸易便利水平和增长活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我国已跻身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与经济体,但人民币仅为全球汇市中第九大交易活跃币种,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差距明显,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发达的离岸金融中心。最后,上海浦东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实质性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并不多,上海自贸区建设无疑是重要的推力。
(二)“克强”经济学助力
2013年6月底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克强经济学”的概念,其主要提出三方面的措施:不出台相关刺激措施、去杠杆化降低借贷产出比、推行经济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克强”经济学对未来上海自贸区的蓬勃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逐步实现国家富强。面对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商业银行将何去何从,克强经济学的理念也为其起到指引作用。
(三)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
上海自贸区是具有多种功能和全方位的自由港区,其创新理念的渗透是多角度的。结合国际上许多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定位,上海自贸区在功能上以建设一个转口集散、贸易和工业综合的保税区为核心,并全面辐射新兴产业、生态工业、高科技研发、高端金融、现代商贸等领域,高度实现多功能与多角度的创新。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思路概述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克强经济学的改革理念也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思想指引。作为自贸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改革刻不容缓,下面来简单概述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推动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
一方面,放开银行机构市场准入,在自贸区内,增设或升格银行分支机构不受该银行在上海地区年度网点总计划的限制,不需事前审批,在银监会的支持下,中资银行相继在自贸区内开立或升格分支机构。同时,上海自贸区将成为国内民营银行的沃土,通过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吸引众多国外金融机构入驻,以此来提高银行业全面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放宽银行业经营范围,支持金融创新,提倡先试先行,银监会支持自贸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外保内贷、内保外贷、离岸船舶融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供应链贸易融资、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等。
(二)放宽资本项目管制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被认为是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核心内容。首先,放开对外投融资,如自贸区内个人与企业可直接进行各类跨境投资,可直接向银行办理跨境兑换及收付业务,区内机构可直接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其次,进一步扩大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和范围,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增加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提高人民币使用收益和效率。在全面放开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需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做好监管转型,实现自贸区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方面的改进
央行为上海自贸区提供了许多先试先行的政策如区内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等,利率市场化逐步演进必将使资产定价更加透明,商业银行利率竞争愈演愈烈,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从而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促进银行功能进一步升级,但同时监管部门也应防范大量套利资金涌入自贸区,对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在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金融稳定性。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分析与建设性意见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使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境内外市场与资源,同时有助于银行分支机构的延生拓展,拓宽业务经营范围和促进业务创新,从而减少经营成本与扩大业务规模,推进国际化进程。但商业银行面临上述机遇的同时,也受到诸多阻碍,比如同业竞争趋于激烈,传统业务利润缩减、监管漏洞扩大化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要敢于直面自贸区的业务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各种实际困难,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先试先行,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向着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二)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建议
1、促进国际合作,迈开国际化征程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使自贸区与境内有限渗透,与境外完全打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境外、境内区外、自贸区三个市场平台,进一步打开了国内外一体化金融合作的客户资源与创新空间。商业银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三个市场渠道,加强合作共赢,突破境内融资规模与资金限制,提高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风险可控的资金结算、融资管理、财富增值等一揽子综合服务,为自贸区内外金融客户构建内外联动的金融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向着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2、推进产品创新,加快改革步伐
商业银行应针对自贸区特点做好金融创新,提供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产品,如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自由贸易账户业务、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以及本外币境外融资等,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加大国际国内双向沟通,及时掌握必要信息,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适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
3、加强风险防控,实现稳步发展
上海自贸区是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但由于金融产品创新较多,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以自身先进的风险管理进行风险防范,如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降低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从而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
4、优化体制机制,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商业银行应针对自贸区特色业务开展特色培训,改善员工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做好人才储备,避免人才流失,其次,通过职业发展、股权激励等人力体制吸引留学归国人才、外国金融专才等。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21世纪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
四、结束语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伴随着自贸区辐射能力的逐步加强,商业银行的创新与改革也亟需推进。商业银行能否立足于自贸区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际合作的深入程度与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商业银行应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境外、境内区外、自贸区三个市场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敢于先试先行。同时,也必须审时度势,严格按照法律与法规的要求推进业务的开展,保证合法合规经营,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水平,加强风险自控与外控能力,实现稳步持续发展。此外,吸引一流人才,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也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内容。综上,商业银行方能在上海自贸区内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方位推进国际化进程。
[1]孙立坚.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金融开放战略[J].新金融.2013;12
[2]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
[3]李文增.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问题研究[J].求知.2014;01
[4]晏玲菊.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J].时代金融.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