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多元化安全监督模式的探索
2015-03-20王国巍
【摘 要】 石油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要想安全生产就得依靠细致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员工自主安全意识提高来实现,而油田企业的现状是点多、面广、线长,安全监督管理形势严峻,切实开展生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
预防事故的重点是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油田公司目前尚处于严格监督管理阶段,只有通过全覆盖式、不留死角的监督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将事故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1 专业安全监督现状及缺陷
1.1 监督力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现场监督检查需求
一是石油企业外部市场多、地域面积广、生产设备复杂、操作员工多,受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过程始终面临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汽窜井喷、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环保风险,安全生产压力和责任巨大。
二是操作岗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目前,石油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的主力多以高、中专文凭居多,对国家、行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掌握不够,且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日常巡回检查中很难发现一些设备设施的潜在隐患。并且,由于长期在一线岗位工作的部分员工依然存在着习惯性违章行为。
三是专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仅仅依靠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安全部门专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满足覆盖率的要求。
1.2 考核处罚力度大,施工作业刻意规避检查时段
专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多为行政性的,在检查出隐患会扣分或者扣减单位或个人奖金。基层单位为了提高成绩或避免被开罚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有意躲避监督检查。这样的现象在承包商作业过程体现地更明显,但凡得到安全监督或检查团即将“到访”的消息,立即收拾现场,全部停工,监督检查人员很难在现场看到任何的施工和作业人员,待检查人员离开后,便迅速恢复施工。这样的生产安排,为公司安全生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1.3 重复性隐患和问题频繁出现
公司和二级单位的专业安全监督检查对于基层班组来说,有时几个月才能赶上一次,而他们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往往采取现场拍照并填写隐患记录,基层的管理者在接到整改通知后,由于时间紧,日常管理工作量大,经常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着问题改问题,很少能够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举一反三,无法彻底消除隐患,致使重复性安全隐患和问题时常出现。
1.4 整改后的隐患不能及时做到现场复查验收
公司现有专业的安全监督检查,由于人员少,需要检查的面又广,因此无法实现全覆盖,对于安全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在现场整改的当场能够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完成的,很少有时间上现场逐项进行复查验收,仅能依靠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的责任心。
2 群众性安全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2012年1月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并要求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因此群众性安全监督工作势在必行。
2.1 全面建立基层安全监督网络,做到基层班组全履盖
面对专业安全监督人员缺乏,而职工群众又没有参与到安全监督中来的现状,公司工会与公司安全部门多次协商,决定在公司范围内设立“首席安全监督员”,工会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选聘首席群众性安全监督员的通知》,对采油厂、作业区、中心站(车间)、自然站(班组)四级群众安全监督员的选聘方式、聘任条件、工作职责、日常考核管理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严格履行员工自主推荐、基层单位推报、工会和安全部门审批的逐层选聘程序,把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选入群众性首席安全监督员队伍。共选聘油田公司级首席安全监督员45名,采油厂级首席安全监督员236名,作业区级首席安全监督员383名,自然站(班组)级安全监督员4505名。全油田公司各基层生产岗位的安全监督员实现了全覆盖。上一级首席安全监督员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负责协调下一级首席安全监督员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2.2 以奖代罚,让基层员工愿意接收监督检查
首席安全监督员管理规定中要求,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进行拍照存档,以便于后期隐患整改进行对比和撰写月度安全监督工作总结。
首席安全监督员全部来自油田各基层单位,他们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就能对身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此项工作刚开始时,基层员工对首席安全监督员非常不理解,面对多方疑虑,工会组织立即改变考核方式,对首席安全监督员查出的安全隐患,只奖不罚:即定期对上报的安全隐患进行评比,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评为“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鼓励奖”;对首席安全监督员查出的安全隐患,基层及时整改的评出“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奖”,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基层打消了顾虑,也让首席安全监督员们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更加顺畅。
例如:油气工程技术处的首席安全监督员张洪波,在执行安全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千多度的转化炉内下集气管有一处亮斑,经验告诉他,这个地方可能漏了,他立即通知当班工人降低了生产排量,并与上级领导取得联系,技术人员检查后初步确认是焊口漏了,经请示上级领导,对设备停车检修,从山东聘请来的专家查看了漏点后,高兴的说,好在发现处理及时,要不然,整个厂区都将变成一片废虚,事后油田公司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宣传报道,油田公司工会和油气工程技术处都对首席安全监督员张洪波进行了奖励。
2.3 隐患现场进行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开展群众性安全监督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而首席安全监督员来自基层班组,定期参加安全部门组织的专业性培训,加之长期从事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逐渐养成了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在有形无形之中对班组的其他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当班组出现安全隐患后,首席安全监督员能够讲明原因,让当事人从根本上受到教育,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避免了类似安全隐患的再次出现。首席安全监督的活动开展,好比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建立起了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
2.4 隐患在现场能够及时整改
基层员工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就是制止一起又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对每一个首席安全监督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石油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一般要经过作业区、中心站(车间)最后才能够传达到自然站(班组),班组再安排员工进行隐患整改,这种隐患整改模式时间长,经常会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时整改隐患。而首席安全监督员检查出的隐患多是本单位的,可以直接和班组长进行汇报,也可以通过上报工会部门协调帮助整改现场安全隐患。
3 群众性安全监督工作取得的效果
群众性首席安全监督工作开展近三年来,公司工会严格制度管理,做到聘任把关到位、定期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奖惩考核到位。针对安全隐患较大的外围施工、特殊区域硫化氢检测、电路设备检修等设专项首席安全监督员,仅公司45名首席安全监督员,平均每个月监督检查出事故隐患920余项;在现场制止违章操作360多次;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110余项,有效的遏制了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营造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3年来,群众性首席安全监督工作由最初的工会一家独唱,到现在的基层拥护,专业安全管理部门支持,先后有11名首席安全监督员由于从事此项工作成绩突出,提拔到更加重要的管理岗位。此项目也得到了辽宁省总工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锦州采油厂首席安全监督员王小兵还被授于“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曙光采油厂首席安全监督员柳转阳先后到抚顺石化、大连市总工会和辽宁省总工会介绍辽河油田群众性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情况。2014年6月份,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世明同志还专门到油田公司就开展群众性安全监督工作进行了调研,在10月份的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由辽河油田做“群众性安全监督”典型介绍发言。
在群众性安全监督活动的开展中,本质安全建设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基层员工越来越在意安全,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发挥首席安全监督员监督和辅助培训职能,让职工们能处处懂安全、时时重安全,也会在工作中,遵循“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开创本质安全环境建设新局面,也为油田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