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猪日常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2015-03-20张九华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猪圈舍体质

张九华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农牧站726102)

作为一个猪养殖户,猪的质量是影响最终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句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 公猪好,好一坡”。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种公猪在养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对于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有何技巧? 怎样才能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笔者从种公猪的日常养殖管理方面来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给广大的养殖户提供些思路。

1 种公猪饲养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进行种公猪的养殖,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配种。所以,保证种公猪良好的体质是我们进行饲养的首要要求。笔者认为,做好种公猪饲养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的运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确保种公猪拥有更加优秀的体质[1]。

1.1 饲料的选取

对于种公猪来讲,与母猪饲料选择不同的是,母猪采用生理碱性饲料,而公猪采用生理酸性饲料。从营养所需出发,动植物蛋白在公猪的蛋白质合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日粮的选择中,应该适当加入鱼粉、豆饼、花生饼等。尽量保证提供的蛋白质多样化,这样更加有利于种公猪对于蛋白质的利用。当然,过高的蛋白质供给也是不可行的,蛋白质摄入过多不利于种公猪的成长,容易患肢蹄病而影响采精。同样,高能量饲料也不宜过多摄入,太多的脂肪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猪的身体机能,影响精子质量,甚至导致公猪丧失繁殖能力。

1.2 营养配比

微量元素对于种公猪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保证维生素以及其他矿物质的平衡对于机体的抗病和免疫力有极大的帮助。青绿多汁的饲料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精饲料和粗饲料应该本着多样化、科学配比的原则,合理搭配,避免因为单食一种饲料而导致营养缺失。在饲喂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防止误喂变质发霉饲料而影响种公猪的健康。

1.3 科学的饲养方式

种公猪并不是越肥越好,一般保证七八成膘较适宜。对于饲喂原则,保证定时定量、饲料质量,一般饲喂频率在每天三次,精粗结合、先食后水。在采精期间,需另外添加辅助营养,比如在采精完成后添加一两个鸡蛋或者添加黄豆粉,使种公猪尽快恢复体质。注意补充钙磷等营养物质,若是种公猪钙磷缺乏,会引起睾丸机能退化,精液质量下降,严重的将丧失繁殖能力[2]。

2 种公猪的管理技术要点

2.1 单圈饲养

种公猪的饲养,要保证每一头公猪都是单独的圈舍,这样才能够防止种公猪之间的彼此撕咬,避免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圈舍的设计要合理,保证每头猪平均占地8 m2左右,地面平整且不光滑,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及良好的空气流通,这样才更有利于公猪的成长。

2.2 保证运动量

营养只是为种公猪的体质做基础,而适当的运动可以保证种公猪的健康状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精子活力,在配种成功率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循环系统健康,帮助消化吸收。

2.3 环境条件

首先是温、湿度,种公猪适宜成长的温度在20 ℃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5%。对于种公猪来讲,高温是致命的,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其精子质量以及交配能力。所以,在炎热的夏季,温度过高时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喷水、通风等,保证猪舍有合适的温度[3]。

2.4 做好免疫工作

疾病是每一个养殖户所担心且必须重视的问题,所以应未雨绸缪。做好平时的卫生防疫工作,及时清理消毒圈舍,注射疫苗,定期驱虫。当种公猪患病时应该适当推迟配种,避免影响后代。

3 小结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关系着养殖户的最终效益,所以做好种公猪的管理工作就已经向成功迈了一大步。不仅仅是营养保证,运动、免疫以及外界环境的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管理手段。相信养殖户将主要的几点管理到位,定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种公猪养殖的效益最大化,保证后代的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1]孙锷,侯丽颖,田立辉,等.种公猪饲养场标准化养殖管理的益处[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12-15.

[2]刘正奇.种公猪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2(09),45-46.

[3]姜举娟,张春红,梁宏志.种公猪有机养殖管理体系的建立[J].当代畜牧,2013(03),111-112.

猜你喜欢

公猪圈舍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