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

2015-03-2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呼啸山庄艾米莉

蔡 云

论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

蔡 云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刻画了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他敢爱敢恨,充满叛逆与野性,实施报复后又开始新生活,曲折的故事情节让大家印象深刻。本文主要对小说中主人公的爱与恨进行剖析,以期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希斯克利夫;爱;恨;复仇;宽恕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充满激情与绝望的作品。在小说中,我们无法看到温柔、理智的感情,只有歇斯底里的宣泄。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一直用非正常、非理智的行为来表达对凯瑟琳的爱,甚至是用恨来解说他对爱的定义。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对自由充满渴望且独立、坚强的男人,在追求爱的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碍,使他的人性不断被扭曲,以致采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爱。希斯克利夫的经历,可以唤醒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理性思考,观照和超越自身的缺陷与不完美。

一、希斯克利夫的生活背景

希斯克利夫出身低微,是老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捡来的一个穿得破破烂烂、肮脏的、无家可归的孩子。他有着一头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这就意味着他所属的种族是受到歧视的。他生活在冷酷的环境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关爱。来到恩肖家后,虽然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但不能将其称为“家”。“家”是温暖舒适的,是爱的港湾,而希斯克利夫在这里除了老恩肖之外没有人喜欢他,他依旧是一个被欺压的对象。不幸的是,恩肖先生的宠爱激起了其长子辛德雷的嫉恨,辛德雷认为希斯克利夫剥夺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所以在恩肖先生死后,他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面对这一切不公正、粗暴的待遇,希斯克利夫的态度是隐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忍气吞声的屈服,表面上若无其事的他把这一切都深深地铭刻在心中。这个被剥夺了享受人间温暖权利的弃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强烈的爱与恨,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恨就恨得失去理智、近乎疯狂。

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

由于天性的吸引,希斯克利夫渐渐地和凯瑟琳走到了一起。凯瑟琳在这个家里同希斯克利夫一样也是个不被赞扬的孩子,她脾气古怪,又野又淘气,可是在教区里,“她的眼睛是最漂亮的,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自然的天性使得她与这个文明世界格格不入,因为她和希斯克利夫一样都是自然之子。凯瑟琳的天真开朗,让性格孤僻的希斯克利夫渐渐打开心扉,接受了凯瑟琳这个玩伴。两个人经常手拉着手奔跑在呼啸山庄周围的荒原上,只有这时希斯克利夫的脸上才会有开心的笑容,因为此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两个,他们的心灵可以完全不受外界的束缚而自由地驰骋。连接他们的纽带是叛逆、是放荡不羁的天性、是知己之情,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种知己之情演变为纯真的爱情。他们相爱并不是因为对方长得英俊或者是漂亮,更不是因为对方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而是缘自本性的吸引,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类人。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后来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他会降低她的身份时,就在暴风雨之夜离开了,他根本不知道凯瑟琳有着跟自己一样深沉的爱,“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即使别的一切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了”,凯瑟琳后面的这些话他没有听到,如果他听到了,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转化为无比的恨,仇恨引导他走上了复仇之路。

三、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与宽恕

经历过残酷的生活,又经历了背叛,复仇成了希斯克利夫生命的全部。离开三年后,他以富绅的身份返回呼啸山庄,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他借辛德雷因丧妻而悲痛消沉之机,怂恿辛德雷酗酒、赌博,最终占有了呼啸山庄。他还骗得了林敦的妹妹伊莎贝拉的爱情,并不顾凯瑟琳的反对带着伊莎贝拉私奔,婚后以虐待伊莎贝拉来发泄自己的仇恨。期间,凯瑟琳也在他和林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痛苦地死去了,他记得凯瑟琳曾对他说:“如果我做错了,我会因此而死,你也离开过我,但我宽恕了你,你也宽恕我吧!”希斯克利夫答道:“这是难以办到的,但我饶恕你对我做的事。我可以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呢?”于是在她死后希斯克利夫更加肆无忌惮,近乎疯狂地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在辛德雷和埃德加死后,希斯克利夫也没有收手,他将儿子从画眉田庄夺回,又强逼小凯瑟琳嫁给奄奄一息的儿子,终于在儿子死后夺取了画眉田庄。

在复仇之后,他没有高兴、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一项艰巨工作完成后的一种冷峻的快意”。因为仇恨已将他完全控制,扭曲了他的本性,他早已丧失了自我,迷失在爱的荒原上。 他的恨非常极端,并将这种恨波及一些与事情无关的无辜人。他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手段,可是他从中真的获得了复仇的快感吗?答案是否定的。他疯狂地阻止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的来往,可是恨的势力再强大,也不能阻止人间的爱,希斯克利夫最终放下了仇恨,带着微笑死去,他的灵魂和凯瑟琳的灵魂得以重聚,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救赎。

四、爱与恨的抉择

悲惨的人生遭遇让他在习惯这种环境的同时,自己的性情也变得冷酷。可是在自由奔放的凯瑟琳身上,他看到了爱的曙光,面对一个可以亲近、可以爱的人,他的生命也有了色彩。他选择去爱,只不过这爱太深、太偏执,也太过狭隘,以至于在和凯瑟琳的爱情没有结果时,他又选择了恨,他变得暴戾残忍,毫无温情,以疯狂的报复来泄恨。爱与恨,是他生命的全部,只不过每一次的选择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虽然跟哈里顿、凯瑟琳等人住在一起,但实际上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他也不欢迎任何人来访,这从他对洛克伍德先生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哪怕是别人关心的话也会惹他生气,以至于到最后没有人敢亲近他,他拒绝了所有人,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凯瑟琳。尽管凯瑟琳已经离他而去,但是他一刻也不曾忘记她,十几年来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凯瑟琳的灵魂,渴望与她重聚……在复仇计划完全成功的那一刻,他觉得空虚至极,失去了继续生活的理由,心中只有对凯瑟琳无尽的爱。在生命接近尾声时,他终于找到了凯瑟琳的灵魂,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希斯克利夫停止了呼吸……

在爱与恨的抉择中,希斯克利夫是个悲剧人物,他伤害了自己的最爱,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他的爱恨情仇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遗憾。由恨而爱,因爱生恨,恨最终又让位给爱,这一切都只在一念之间。爱与恨,有时那样遥远,有时却又那样接近。

爱与恨如同火焰一般点燃了希斯克利夫的世界,如同天平的两端,需要进行平衡,任何一方只要过度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希斯克利夫就是爱与恨失衡后的受害者,更是不幸的制造者,这是时代的悲哀。在艾米莉的笔下,爱最终战胜了死亡。希斯克利夫最后的宽恕表明善良战胜了邪恶,爱更有力量。他以广阔的胸襟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救赎了自己。

[1]杨勇.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J]. 作家,2015,06:116-117.

[2]朱晓利. 人性与文明——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J]. 武警学院学报,2012,05:48-50.

[3]唐建怀. 爱与恨驱使下的人性变异——《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心态探微[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8:35-36.

[4]沈小茜. 论《呼啸山庄》中的情感与理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244-246.

[5]徐慧娟. 一部充满浪漫气息的叛逆之作—品味《呼啸山庄》的韵味[J]. 作家,2013,16:78-79.

[6]何申英. 激情就这样释放:再读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所感[J]. 名作欣赏,2015,17:122-125.

责任编辑:丁金荣

I106

:A

:167-6531(2015)22-0010-02

蔡云/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云南昆明650214)。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呼啸山庄艾米莉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如果回忆即遗忘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我的朋友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