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5-03-20程小琴杨保军
程小琴,杨保军
程小琴,杨保军/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宁夏银川750021)。
一、深入认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现代管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开始于管理实验。1898年“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以顾问身份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并在总结26年的实验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创了管理实验研究的先河。此后,管理学家梅奥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众多管理学者利用各种管理实验方法推进了管理学的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的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伴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管理研究开始注重企业的整体流程和具体的职能管理。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被大量引入管理学研究,各类管理模拟软件使管理实验内容丰富起来,也促使管理学教育逐渐多样化,促生了今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
现代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四种能力”的合格人才,而其中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关键。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人们改变客观现实的创造性活动。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扎实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管理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学院五个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跨专业实验、课内及课外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是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附属环节。商学院教师在长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中,已成功地将本科实践教学目标落实到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融会了专业理论观点,而且能够掌握基本的、完整的、系统化的技能和技术。按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商学院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于: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线而设计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创造与实践能力、个人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对管理类人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培养能胜任不同组织机构的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专业素养和能力构成,实践教学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
1.专业基本技能认知目标。各个专业通过ERP沙盘模拟、企业参观等实践方式形成对所学课程、专业内容的认知,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最基础的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
2.专业技术技能目标。通过各类专业通识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综合课程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使学生掌握所在专业未来岗位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常用技术,并能够发挥个人的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综合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目标。通过跨专业实验、案例教学等实验能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进行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综合模拟实训和仿真模拟实训,达到培养学生胜任各个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
4.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目标。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安排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具有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从事就业创业的能力。
5.专业素质目标。通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表达应用能力、计算分析与模型设计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应具备的内容体系
1.培养基本技能的单项基础课程实训模块。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支撑现代管理技术的相关基础技能和基本素养,并达到理解和强化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管理类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结合公共通识类课程,如计算机技能、大语言课程等实践教学来开展相关技能和素养的实践训练。例如,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和相关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内、课外计算机应用的动手操作及训练,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要求通过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基本达到能熟练掌握文字输入、编辑、统计数据图表的熟练制作等基本功,高年级学生则就结合专业及职业生涯的规划,掌握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工具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
2.课程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及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等。课程实验主要是在专业必修课程内的设置必要的实验为基点,由企业案例分析、管理流程演示、管理业务操作等多层次的实验内容构成,并通过各个专业实验软件,验证、熟悉和掌握管理专业的技术原理,培养理论与实践的零对接。应用性实验是由不同专业各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组成,以管理理论的应用、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各项管理业务的综合运行等为主。
3.实习(实训)模块。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是具有一定人文素质基础并具备较强管理业务能力和一定团结协作能力的人才,其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才能获得,而不是仅靠课堂传授及教育获得的。因此高校应密切联系能代表新管理理念、新企业技术、新生产工艺的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校企业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为实现校内课程实践与校外专业实习的 “无缝对接”,学院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专门安排跨专业综合大实验,以跨专业综合大实验软件为依托,培养学生对专业岗位、专业流程、角色扮演等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尽快熟悉岗位,增强岗位的适应能力。
4.社会调查与实践模块。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及经济热点问题的社会调研与实践,进一步熟悉与验证管理理论知识、体验管理活动。其形式主要有假期的各类社会实践与调研等内容。
5.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模块。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提升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现代技术工具应用能力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能力。
6.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商学院在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创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并根据各年级课程设置的不同创新与创业项目,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按照“分阶段、划层次、定模块”的要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实验项目和创业训练课程体系。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和实践教学制度管理3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学院所在的国家民委综合重点实验室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定系统的、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各项实验的保障措施。各管理专业的系主任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各系设置主管实践教学的系副主任,与实验室主任、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组成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共享资源实训室的管理、实践教学任务的下达、安排与落实、检查与考核;各系负责实践课程计划制定、实践指导书的编写、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2.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商学院各管理专业分别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彼此独立又相对完整、层次清晰的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学院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所有实践课程大纲,编写实践、实训教学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考核办法,保证各个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工商管理类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变化,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
3.实践教学制度化管理。学院通过制定规范、系统的单项实验、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假期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各类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计划、运行等环节有章可循。在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建立起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资料的档案资料要按学校统一要求的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档保存。
(四)实践环节教学评价体系
1.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校内的课程实训、独立设置的实验和还是校外的实践教学我们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课程实训、独立实验的评价,以实训、实验任务的完成量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学生每完成一项实训,都要有规范的实训报告或成果,都需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评定成绩并作好成绩记载。对于实习评价考核可通过实习现场监控、学生的实习日志、可以验证的实习成果、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等形式进行,对于较大规模的集中实习,也可以由学院实验室、实习指导老师和校外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联合组织评价,客观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为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进行激励与督导,我们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等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在实践教学中要求严格规范执行。并以此为标准,通过指导教师评价、参与实践的学生评教等,在学期末给每位指导教师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并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之中。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1.完善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我们依托商学院国家民委经济管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与建设,同时建立长期合作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我们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要办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必须依靠所在地区的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力量参与和支持,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合作基地是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方式。
2.高水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师,都有丰厚的理论与研究功底,但实践经验不足。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一方面聘请长期工作在管理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高级会计师等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来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现有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并采取多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手段促进更多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自身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的调整,提升适应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通过多种举措,使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尽快从整体上实现结构化、层次化和功能化的改变。
3.改进实践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我们通过加强管理类专业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创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体企业真实经营的复杂背景下,经过切身体验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我们事先组织一系列相关的模拟实践活动。如先组建模拟公司、模拟市场、模拟金融机构及客户,由参与实训的学校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企业投资、融资、经营管理、销售等活动。
4.以案例教学为特色,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类型企业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成熟的经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管理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感同身受地将所学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经营实践。
5.不断完善与更新实践教学资料。长期以来,各专业实践课程只有大纲,在实践教学中实验课程如何设计、实验目的、实验流程等问题还没有一套比较详细的实践指导书来规范。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组织编写这套实践指导书可以比较系统地安排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指导书实现教学团队建设,防止因人设课、课随人走的现象,实现了较为系统的实践课程教学规范。对于各个专业学生来说,有了这套专业实践指导书可以方便地查阅实验目的、实验流程,便于预习和复习,提高对实践课程地理解和掌握,达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雷召海.关于新时期民族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2]李磊等.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学习月刊,2010(9).
[3]王爱军.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4]许青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