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5-03-20陈恩虎吕君丽
陈恩虎 吕君丽
(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旅游管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陈恩虎吕君丽
(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落实也涉及方方面面,从每一门课程指向具体的能力培养到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市场需求,层层递进,需要各方配合。以应用为主,以地方为坐标,以需求为导向,基于需求,考虑到应用性就会同时考虑到地方性,在转型中逐步加快职业教育步伐。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分工和岗位职能进一步细化成为必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加大。高等教育担负着输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培养输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旅游管理学院创建于1986年。现设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4个本科专业,另有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合作的酒店管理3+1国际合作项目,在校学生900余人。4个本科专业中3个可以说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1 转变观念,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衡量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在就业市场上,技能型人才受欢迎,职高生、大专生因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姿态较低,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比本科生更受欢迎。因多年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的供需脱节,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以教育层次代替教育类型的反思,为改善这一状况,2012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专题规划》,规定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求“加强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建立分类体系,实行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使毕业生既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又有一定的技能。有了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就连接了已有的中职、专科层次的高职和侧重应用性的专业硕士,构建起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得以打破。”
2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性本科院校有三大特征:教学型、地方性与应用型。以应用为主,以地方为坐标,以需求为导向,基于需求,考虑到应用性就会同时考虑到地方性,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三者密不可分。着眼于“精英学术思想的大众化、科学原理的技术化、技术成果的实用化,实用成果的市场化。”在知识的需求上,着眼于“已有知识综合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课程体系的知识重心在专业或专业方向,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构建“有行业综合性或岗位针对性的、有区域或院校特色的、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核心点用一句话表示就是“让毕业生愿意干的、有市场需求的工作干得了”。
针对学校的应用性办学定位,实时暂停历史学专业的招生,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重视教学研究,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历史学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文化底蕴,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和特色发展。以现有4名教授和多名资深副教授为带头人,从历史学专业的转型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平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历史学依托下的旅游专业内涵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5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业可以说是经济繁荣与否的晴雨表,三者也可以划到大的旅游业范畴之下。三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涉及到文史哲、管理、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是由不同学科,各种技能融合交叉为一体的组合系统,与时代联系紧密,实践性极强。
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型,突出职业适用性。为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转型的针对性,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认真听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要求及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关注和吸纳。近年来,在广泛听取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强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的转型,设置应用型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最小单元,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架,都要落实到这一个个小单元上去。课程规划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即通过这门课程获取某种技能。课程的设置要基于市场需求导向,进行人才规格设计,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及复合型相结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除了一般本科生具备的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甚至还必须具备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除了本科生应具备的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如下技能得以实现: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理论与技能、复合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拓展能力与技能等。培养的人才不但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另外,课程体系设计考虑前后知识的衔接,注重课程设置的渐进性和专业性,根据人的思维认识和接受特点,由浅入深,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讲授,配合各学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与掌握。
重视实践教学。实践课程直接指向具体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应用性更为明显。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理论(含实训或实验)课程、单独开设的实训课程、企业实习甚至培养拓展能力的实验实训等。旅游管理学院已建立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正在筹建酒店管理综合实训室。根据市场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三大实践课程模块实现三大能力。“基本实践→基本能力”、“专业实践→专业能力”“综合实践→发展能力”。突出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关系的课程板块。实践教学环节所占课时占到总学分的比例一般要达到30%以上,甚至更多。其中,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在实习实训的安排上也有交叉有不同,体现职业化、个性化需求,实习实训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从认识实习(初步接触)到服务实习(逐步了解)再到专业实习实训,最后还要有管理实习,在管理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训,既是检验也是一种拓展,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更高一层规划。多年来,我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打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克服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的困难,利用实习基地的优质资源,在实习实训中融入课程教学,将《公关礼仪》、《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安排在酒店中进行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强调育人理念中的“广历勤思”;力求实践课程化、规范化;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
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职业资格是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除了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体现这一要求,在综合实践模块也要重视行业技能鉴定培训,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分认定,鼓励学生“双证”毕业,增加就业砝码。
3 在转型中逐步加快职业教育步伐
课程的实施靠的是老师,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是课程能否落实的关键。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双师型”师资的建设至关重要,专业的应用性对教师对前沿业态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到一线挂职锻炼,跟上节奏。我院旅游管理部分教师由历史学或其它专业转型而来,压力更大,目前大部分教师到我院实习合作单位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嘉兴富悦大酒店和安徽神州、山水旅行社等单位挂职锻炼,担任部长、经理、助理、导游等,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有不少教师通过“会展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选派2名教师赴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进行课程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意识地引导老师走特色科研的道路,重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开发研究,在服务、支撑、引领区域文化经济建设与创新方面做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形成若干特色研究领域:环巢湖民俗文化与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 、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环巢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环巢湖地域文献研究、环巢湖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等。鼓励教师走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加强与合肥市社科联、巢湖文化研究会、巢湖市旅游局、巢湖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的产学研合作,让每个老师在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中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有话语权。
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的实施依靠校企共同完成。在课程的最初设计上,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企业就要参加到课程的设计和建设上来,尤其是开发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的实施,学校的教学场所完成一部分课程,大量的实训实习靠的是企业(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完成,其中一些课程还要依靠企业的资深人士指导共同完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生每年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以我院举办的历史旅游文化节为平台,构建 “模拟导游大赛”“展板讲解”“文史哲艺大赛”“酒店礼仪风采大赛”等内涵丰富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职业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艺术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养。开设系列环巢湖地域文化课程积极打造面向全校学生的主题讲座,将环巢湖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指导学生进行环巢湖地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就业质量较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不少成为各单位的业务主干。2012年、2013年,在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分获二等奖、安徽省高校未来导游之星大赛最佳表现奖、安徽省大学新生歌手大赛“十大歌手”荣誉称号等。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人获“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2团队分获“绿云”旅游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三等奖,3人分获“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4 需要思考的问题
4.1校企合作问题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校企共赢是理想状态,但在实践中专业实习轮岗的问题存在一定困难,简单重复操作的岗位居多,技能型岗位和管理岗位实习机会有限;一些在实习单位开设的实践课程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努力。
4.2师资转型问题
教师挂职锻炼有流于形式的嫌疑,教师作为在职人员,在企业挂职时,挂职单位很难把他作为正式员工对待,这就使得教师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
4.3就业方向问题
酒店能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但学生从业率低,行业流失人员大。这与酒店行业自身建设和成熟度有关。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落实也涉及方方面面,从每一门课程指向具体的能力培养到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市场需求,层层递进,需要各方配合,其中,教学团队的创新意识和不懈坚持才是制胜的关键。
[1]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2]王燕.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45.
[3]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45-47.
[4]傅学丽,刘建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66-168.
[5]李军庄,刘建林,张冷夫,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商洛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1,(24):249-250.
[6]周泽民.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及其培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8-100.
[7]董洪亮.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
[8]刘仁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的“教学型、应用型、地方型”解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0,(1):5-9.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CHEN En-hu LV Jun-li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Constructing the pattern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involving many aspects.From the specific ability cultivation of each course to the market-oriented demand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target,this pattern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In addition,constructing this pattern needs to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taking the region as the coordinate,having the requirement as the guidance,basing the cultivation on requirements and aiming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cultivation pattern of talents;vocational education
G640
A
1672-2868(2015)04-0016-04
2015-04-14
2013年度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szx004);2012年度省级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校级卓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2010年度省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阶段性成果;2014年省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333)
陈恩虎(1962-),男,安徽无为人。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杨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