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网损管理与降损问题研究

2015-03-19颜三清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降损措施电力企业

摘要:电力网损作为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电力设计规划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相对于线损管理,我国在电网网损管理水平上较为薄弱。文章围绕管理网损和技术网损,对降低网损的重要性、网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进而探索了降低网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网网损管理;技术网损;降损措施;电力设计规划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0-015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929

1 降低网损的重要性

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了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生产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然而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电网网损管理多停留在统计阶段,数据量少而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通过从多方面分析影响网损的主要因素,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寻求降损改进措施将是加强对电网网损管理,降低网损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节约我国电能资源长远目标的重要途径。

1.1 使电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电网网损不仅会占用设备容量,也占用动力源,会导致大量的电能资源的流失。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配电系统一年约提供200亿千瓦时电量,它的网损率是10%,累计一年下来,损失的电量约为10亿千瓦时。通过降损措施改进后,如果电网网损从10%降到9%,一年则可多提供电量1亿千瓦时,这不仅节约了标准煤,电能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每个配电系统一年若可以多提供1亿千瓦时的电量,那么无论是对工业、农业,还是对服务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降低电网网损,是基于现如今我国电力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大量需求相矛盾的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使电能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1.2 增加电力企业的收益

电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稳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倡导科学发展观、走节能减排之路外,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加企业的收入。电网网损问题的存在无疑是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一般说来,网损率越高,企业的损失就越大。因此,加大力度降低网损,使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实现节能降损的目标,于企业而言,更是有利于增加电力企业的收益。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才能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电网网损管理的制约因素

电能损耗是高压等级与低压等级输电损耗的总和,网损是电网主网产生的电能损耗,主要受整个电网的开机运行方式影响,难以确定潮流传输规律,而供电线损是由地区电网传输到用户过程中的损耗,规律性较强,统计较为方便。由上可以看出,无论从管理角度还是技术角度,网损的管理难度都较大。

2.1 管理因素

2.1.1 对需求管理不到位。供电企业可以根据用户对电能的需求特点和规律在保证充分供电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但是,因需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政治、经济、技术、自然条件以及用户配合参与度等各方面影响,使得需求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顺利展开,致使减损工作进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1.2 设备运行和管理维护不合理。当前我国大部分变压和供电系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运行,并且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设备和系统维护上存在诸多错误的操作,致使变压器在经济区间内运行的时间难以达到期

望值。

2.2 技术因素

2.2.1 电网配置不合理。电网配置主要包括无功补偿、变压器等。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是目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配置倒置问题、备用容量不足或缺乏,还有不同用户的用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电压的质量产生影响、用户用电产生的污染等。每个变压器都有负荷范围,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多,对它们的负荷水平及寿命未能有一个合理的预测,因此往往会出现有台区的负荷分配不合理或者超负荷配电的现象。

2.2.2 电网结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生产和生活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大。然而电网的配电设备更新和调整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电网的负荷日趋繁重。加上之前一些旧的接线方式和供电半径没能得到修改,重复供电的线路得不到整改,对远距离供电的线路检修力度不够,变压器的建造区域分布不合理等,从而加剧了电能的损耗,电能供不应求的局面越来越紧张。

2.2.3 负荷变动。在既定的电网结构各运行方式下,电能负荷的变动直接影响着网损的大小。自然灾害、季节更替都会导致用电负荷的巨大变动,负荷分配不均会加大线路的损耗,因此,电压控制调节技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电网网损的大小。

2.2.4 变压器损耗问题。由于线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网损问题则日益凸显,其中变压器损耗成为其中的重要方面,变压器的空载和轻载运行会加大网损率。变压器的安装数量和性能决定其对电能的损耗程度,很多企业为了节约安装成本,安装的变压器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并且在变压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空载和轻载调节力度不够,造成网损率居高难下。

3 降低网损的措施

3.1 管理措施

3.1.1 完善网损管理制度。电力企业首先要完善电网网损管理的相关制度,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模式,让网损管理制度发挥其基础作用。将网损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和个人,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相应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保证电网网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1.2 加强供电系统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供电设备对电能的损耗是电能总体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尽量选用节能型供电、输电设备的同时,加强整个供电系统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将能有效降低电网网损率。通过对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可以实时了解不同区域供电系统的供电情况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网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另外,检修运行状态下的设备网损将会增大,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检修的计划性和规律性,有效缩短检修时间,将可有效降低网损率。

3.2 技术措施

3.2.1 合理调整电网配置。电力企业应该对变压器增设无功补偿设备,比如可以增设电容器、调相机等。这一方面既可以使配电功率因素有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当然,这种增设无功补偿设备的方法要根据变压器的实际情况进行就地补偿,对于负荷平稳、负荷范围正常的电路则可以采用静态补偿法,反之则应采用动态补偿的方法。要使无功补偿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能过度补偿,导致无用功率的过度输送,但又不能欠补。

3.2.2 实现变压器的高效运行。变压器占网损比例的3~6成,因此,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将极大地影响网损率。重载变压器的负荷需换位轻载变压器,增加新增变压器负荷,从而减少变压器损耗。

3.2.3 调整电网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与电压平方成反比关系,调查显示,在35kV及以上的电网中,每提高电网1%的电压,变压器网损可有望降低1.2%,因此,适当提高运行的电压等级亦可降低网损率,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可知,电压等级的提高可以减少电能传输的电流大小,进而降低电能损耗率。当然,电网电压的升级需要依靠先进的升压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作支撑,如何找到电压升级资金投入与所获节能效益的平衡点,将是此措施能否有效展开的关键。

3.2.4 依靠先进技术建立实时网损计算分析平台。网损分析需要大量的电网实时数据作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实现电网系统自动调控,对电网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采用网损分摊法可以通过对实时网损的每个时间断面计算各个节点的网损分摊及电力输送元件的理论损耗,再对各个断面计算值进行累加,从而得出各节点的权重,与实际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修正理论计算与实际统计数据的误差,最终实现网损计算与分析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3.2.5 实现电网结构优化升级。电网结构是整个电网系统产生网损的源头所在,因此加强对新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注重对旧电网的改造和完善,将成为降损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电网中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如接线方式、供电半径等,要重新调整。修改不合理的接线方式,缩小供电半径,减少网损率。加强对远距离供电线路的检修力度,对于重复或者欠缺的供电线路要及时整改或补缺。变压器分布的建设区域要遵循容量小、布点密、半径短、人流少等原则,与负荷区相近或者在负荷区内。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上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用电需求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网损率。

4 结语

电网网损管理和降损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艰巨的任务,管理工作和降损措施能落到实处,将会大大减少电能的耗损,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的网损管理和降损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依靠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明确降损指标,从而不断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优化升级,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保障供电企业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燕,周鑫.疆电与河西风电外送对西北电网网损影响[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7).

[2] 梁瑞莹,黄玉昆.城市电网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探讨[J].机电信息,2011,(9).

[3] 李铮,温婕,李立新,段京平,朱文秀.房山电网网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3,(10).

作者简介:颜三清(1970-),女,湖南衡阳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供电分公司经济师。

(责任编辑:蒋建华)

猜你喜欢

降损措施电力企业
基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探讨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之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