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不同原生地大学生在不同空间情绪复愈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5-03-19王剑葆郑莉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蒙古族情绪

王剑葆?郑莉君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复愈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自然实验与问卷法结合,采用2(灰色、绿色空间)×2(草原、城镇生源地)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预科学生中筛选出较为同质的个体,随机在草原生源地和城镇生源地学生中各选取30名学生,分别随机分配到绿色空间组和灰色空间组;同时给两组学生观看情绪诱发影片,观看后两组分别在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恢复十分钟并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部分。结果:空间因素和生源地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草原生源地学生在绿色空间内较灰色空间的情绪复愈效果更明显,且差异显著;城镇生源地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环境的复愈性同时受到不同原生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蒙古族;情绪;复愈性环境

分类号 B842.6

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态度体验。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往往忽视自然环境对情绪状态的积极作用。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初,费希纳、冯特等心理学家就已开始研究声、光等刺激对感知觉的影响。1951年,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B= f(P、E)这一公式,说明行为(B)和个性(P)、环境(E)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伍麟,2006)。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日益扩大,迅速发展,研究问题也更加广泛。有关环境的复愈性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Kaplan夫妇围绕复愈性环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性的研究。复愈性环境(restorative environment)是指对人类不断消耗的身心资源和能力有恢复和更新作用的环境设置(Kjellgren & Buhrkall,2010)。校园建设大致涉及两种空间的布局安排,灰色空间广义上指广场、道路、房屋建筑区域,绿色空间指有绿化植被的区域。不同环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为了慰藉文成公主就下令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修筑一座宫殿;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的高大巨型圆柱上修建花园,可见原生环境对人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当前的研究多数只考虑环境因素对个体情绪复愈的影响,较少考虑到个体对环境感受性上的差异。当情绪复愈环境与原生环境相似或冲突时,情绪复愈情况是否会有不同的效果?本文将通过实验对此进行讨论。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自然环境实验,更接近真实情景,生态效度较高,采用2(绿色、灰色空间)×2(草原、城镇生源地)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1.2 被试的选取

选择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预科两个年级共229名蒙古族学生,为尽可能保证被试焦虑特质不影响研究目的,用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筛选出两个标准差之外的学生,并排除最近生病服药学生。预实验在剩余的152名学生中随机选择80名学生(其中城镇生源36人,草原生源44人,均不参与之后实验)评定情绪诱发影片。正式实验前先在其余学生中了解生源地情况,在草原生源地学生中随机选取30名学生,城镇生源地学生中随机选取30名学生。被试年龄在20~23岁之间,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

将学生分为一、二两组,一组为绿色空间复愈组,二组为灰色空间复愈组。随机选取15名草原生源学生、15名城镇生源学生并随机分配到一组或二组,其余学生分在另一组。

1.3 情绪诱导工具

情绪诱发材料主要有视觉材料、听觉材料、嗅觉材料、多通道材料等,电影通常能够诱发出被试强烈的情绪体验,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情绪诱发方法之一。Gilet(2008)认为电影剪辑情绪诱发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不会引起太多的道德问题,因为被试在电视上几乎每天都会观看到令人情绪激动的画面。电影剪辑诱发法通常会诱发出一系列情绪,其特指性却相对较差,适用于笼统地以积极或消极情绪为考察对象的研究(Zheng,Liu,& Yu,2013)。因此电影情绪诱发符合本研究设计及目的。

1.4 测验工具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由Charles Spielberger于1970年编制并于1989年被译成中文。本量表共40个条目,前20题测量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反映被试当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用于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等,一般为短暂性的;后20题测量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反映被试一贯的焦虑情况。该量表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情绪测量,有较高的信效度。本研究被试筛选使用后半部分特质焦虑的20道题,以尽可能保证被试焦虑特质不干扰实验引发焦虑状态的自评;正式实验时使用该量表状态焦虑部分。

1.5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选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2 实验过程

2.1 预实验

预实验的目的在于评定情绪诱发材料效果并分析不同生源地学生对情绪诱发材料的感受性是否有差异。收集分析国内外同类型研究所采用的情绪诱发实验材料,选取影片《黑太阳731》冻伤实验片段作为情绪诱发材料片段(李静,卢家楣,2007;卢家楣,孙俊才,刘伟,2008;杨慧芳,党晓姣,黄珊珊,窦伟伟,董梦晨,郑希付,2013)。观看后随机采访,被试普遍有气愤、恐惧等心理反应,并有感觉胃里反酸或手脚冰凉等生理反应,说明该片段能较好地引发不良情绪。《黑太阳731》冻伤实验片段能引发强烈的焦虑体验,同时,城镇生源和草原生源得分差异不显著(t(78)=0.354,p>0.05,Cohen's d=0.08)。最终以该片段作为情绪诱发材料。

片段长度为249秒,大致内容为:一个日本兵不停地把冰水浇在中国女子的手臂上,并不断地用刀敲打已经结冰的手臂,女子的哀嚎声撕心裂肺;之后女子被带走并强制把她的手臂泡进温水里,已经发黑的手臂被日本人剥下皮肤露出白骨;下一幕是日本兵对一名中国男子的手臂强行进行速冻器实验,手臂被拿出速冻器后,日本人用棒敲打冻成冰的手臂,冰的碎末四处飞扬。

2.2 正式实验

实验开始,向被试介绍实验大致情况,并告知如果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感可随时退出,签写知情同意书。实验开始,在同一间教室使用多媒体屏幕播放影片《黑太阳731》片段,即对两组被试同时给予负性情绪诱导刺激,请被试投入地观看。之后一组由实验助理带领在绿色空间内(如图1)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二组由实验助理带领在灰色空间内(如图2)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有研究显示,绿色空间内待十分钟左右,身心状态便会得到一定的复愈(赵欢,吴建平,2011)。因此,我们设计两组在两种不同环境内的恢复时间为十分钟,即十分钟后再开始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施测。实验在下午四点进行,气温在19℃左右,光照条件、湿度情况适宜,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不允许有言语交流。

实验结束后告知被试实验目的及原理,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图1 校园内绿色空间

图2 校园内灰色空间

3 实验结果

3.1 空间因素和生源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收集并统计量表数据,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表1 空间因素和生源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MS df F p η2

空间 453.750 1 4.866 0.032 0.08

生源 176.817 1 1.896 0.174 0.03

空间*生源 390.150 1 4.184 0.046 0.07

表1显示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对情绪复愈作用的主效应显著(p<0.05),草原生源和城镇生源因素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空间和不同生源地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为进一步检验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3.2 空间因素和生源因素的简单效应

图3 不同空间下草原生源和城镇生源状态焦虑量表得分图

在绿色空间内,草原生源地学生比城镇生源地学生的得分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在灰色空间内,草原生源地学生与城镇生源地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

草原生源地学生在不同空间的状态焦虑得分差异显著(p<0.05),在绿色空间的情绪复愈效果显著好于在灰色空间;城镇生源地学生在不同空间情绪复愈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学生的情绪复愈效果受复愈空间和生源地的交互影响,草原生源地学生在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内情绪复愈效果的差异更明显。

4 讨论

4.1 草原原生地学生在校园不同空间情绪复愈效果差异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知,草原生源地的学生在绿色空间内有更好的情绪复愈效果。这符合注意恢复理论环境兼容度的观点。Scannell和Gifford(2010)的研究发现,个体依恋水平较高的环境有更高的恢复心理机能的作用。在这样的坏境中,个体能抑制消极情绪,激发积极情绪。草原原生地学生童年期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们在环境中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焦虑等状态,于是他们会重新寻找依恋对象并在其身上复愈不良情绪,产生舒适感。当依恋满足后,儿童又再一次探索环境。在这样循环的过程中,个体逐渐适应环境并产生环境依恋。绿色空间与草原生源地学生的原生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拟合,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草原生源地的学生能对环境的作用产生更具有适应性的反应,从而更好地复愈不良情绪。

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注重人与环境的情感联结,添加更多人文因素,让环境景观的受益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充分利用绿色空间,走出教室、走出咨询室,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复愈功能。基于自然环境对人身心积极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生态疗法(Eco-therapy)与大自然建立连接,让人们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的意义,带来积极的情绪(吴建平,2007)。

4.2 城镇原生地学生在校园不同空间情绪复愈效果差异分析

城镇生源学生在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的情绪复愈效果差异不显著,我们尚不能认为绿色空间对城镇生源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有很好的情绪复愈作用。环境的复愈作用要与人对环境的适宜程度共同探讨。城镇生源对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的认同情况没有显著差异。有研究显示异地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无论在哪个年级都显著高于对现居地的认同(杨奕,吴建平,2012)。对场所的认同被看作是积极环境中自我调节的产物,城镇生源学生或许对不同空间的认同差异较小,在灰色空间内的城镇生源学生对环境的情感联结并没有减弱,这样的情感联结也可以被用作情绪复愈的一种资源;或者说城镇生源学生对绿色空间的场所认同并不高,因此它没能成为城镇生源心理积极调解的环境。

有研究显示,教室不良物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郑莉君,朱豆豆,郑颖,2010)。因此,环境对学生在课堂产生的不良情绪即时的复愈作用就尤为重要。十分钟的复愈时间选择主要是依据以往研究以及学生课间时间而设置的,而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不同环境情绪复愈的速度也许存在差异。由于十分钟的时间符合学生课余可利用的时间,因此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十分钟的时间内,草原生源地的学生较城镇生源地学生在绿色空间内情绪复愈具有更好的效果,如何更好地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应得到重视。城镇生源学生在环境中的情绪复愈,须同时考虑时间、与原生环境的适宜性等因素。同时,环境对注意的恢复功能只有在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情绪和接纳态度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地方依恋会影响自然环境恢复功能的发挥,这也与前人研究的结果相似(池丽萍,2012)。

参考文献

池丽萍,苏谦.(2012). 青少年依恋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 心理发展与教育,(5),471-477.

李静,卢家楣.(2007).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39(6),1084-1092.

卢家楣,孙俊才,刘伟.(2008). 诱发负性情绪时人际情绪调节与个体情绪调节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40(12),1258-1265.

吴建平.(2007). 生态环境控制的心理学途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6),78-82.

伍麟.(2006). 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与走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3(3),37-41.

杨慧芳,党晓姣,黄珊珊,窦伟伟,董梦晨,郑希付.(2013). 创伤个体注意控制、焦虑及情绪对闯入记忆的影响. 心理科学,36(1),223-227.

杨奕,吴建平.(2012). 家乡与现居地场所认同的关系.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527-530.

赵欢,吴建平.(2011). 城市绿色与灰色空间复愈作用的初步对比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46-52.

郑莉君,米豆豆,郑颖.(2010). 小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探讨. 健康研究,30(3),198-201.

Gilet,A. L.(2008). Procédures dinduction dhumeurs en laboratoire:une revue critique. L'Encéphale,34(3),233-239.

Kjellgren,A.,& Buhrkall,H.(2010). A comparison of the restorative effect of a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that of a sim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30(4),464-472.

Scannell,L.,& Gifford,R.(2010). 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30(1),1-10.

Zheng,P.,Liu,C.H.,& Yu,G.L.(2013). An overview of mood-induction methods.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45-55.

猜你喜欢

蒙古族情绪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