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中,韩国再移交志愿军遗骸
2015-03-19
2015年3月16日,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在南方周末记者的目击下,韩国陆军第25师团在中韩双方共同见证下,再次向中方移交68具志愿军遗骸,并举行了入殓仪式。
与此同时,一周以来围绕着在韩国部署明显针对中、俄两国的“萨德”反导系统,以及韩国是否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等问题,韩国政界暗流涌动,社会焦虑。
南方周末记者 刘迪
发自韩国首尔、坡州
“我至今仍记得那天我从安东(现在的丹东市)跨过鸭绿江大桥的情景:我们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铁桥,大家不时回头向送别的人群挥手告别。过完铁桥时,我组织宣传队员们转身过来一起高呼:‘再见了。祖国的亲人们!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吧!”现年85岁的张启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5周年,张启石在1951年入朝参战,那时他21岁。
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朝鲜战争共有134万中国军人参战。他们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跨过鸭绿江。战争结束时,共有183108名烈士牺牲在异国他乡。
继2014年韩国交还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后,2015年3月16日,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在南方周末记者的目击下,韩国陆军第25师团在中韩双方共同见证下,再次向中方移交68具志愿军遗骸,并举行了入殓仪式。这批牺牲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孤独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在3月19日踏上回乡之路。与此同时,一周以来围绕着在韩国部署明显针对中、俄两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和韩国是否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等问题,韩国政界暗流涌动,社会焦虑。
60余年,终于魂归故里
3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在距离朝韩分界线5公里左右的地方寻找中国志愿军墓地。
现今在这片面积约6099平方米的地方,有一座看起来较新的墓园,分为第一墓区和第二墓区,约有遗骸1100具。其中第一墓区安葬着朝鲜人民军的遗骸,第二墓区则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安葬在那里。仅在5年前,这里还“被称作‘敌军墓地,有一片土地上立着一根根的木桩,标记着‘无名人”,5年前参观过这里的张启石老人流着眼泪说。
而今,这里更名为:“朝鲜军-中国军墓地”。一块块干净肃穆的大理石墓碑,朝向这些阵亡军人的北方故乡。墓碑上标注着这些无名的烈士挖掘的时间、地点,并在墓碑上用中文和韩语写着“中国军无名人”。
2014年,韩国首次向中国移交了第一批志愿军遗骸共437具,如今,虽然很多遗骸已转移到中国,但墓碑仍保留在那里,上面注明“已送还”。
2012年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中国时,突然当面向正在与之会谈的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提议:向中国交还志愿军遗骸。这一提议很快被作为韩国为促进中韩友谊的善意,获得中央高层接纳,很快便于次年付诸实施。而在此之前,韩国也零星向中方移交过少量志愿军遗骸,但都是通过朝鲜方面,在停战线移交的,遗骸也在朝鲜安葬。从2013年起,这一工作便在中、韩间直接进行了。
据韩国当地人介绍,此后韩国国防部开始耗资5亿韩元整修了墓地,重新修整了道路和卫生间,大理石的墓碑也替代了原来漆成白色的碑木。
“这些都是朝鲜战争期间在春川、洪川、涟川、坡州、加平等地阵亡的志愿军。在过去的八个月时间里,我们在全国85个地区进行发掘工作,共有35个团队和约10万人投入到挖掘和鉴别工作,今年共发现68具遗骸和1540件遗物。”韩国国防部向到访的中外记者详细介绍了遗骸的准备过程。
在仪式现场,韩国的专家将每一块遗骸小心翼翼地单独包装,放在中方提供的棺椁里。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在场中韩人士介绍着整个遗骸的鉴别过程,还为每一件遗骸遗物一一对应贴上了条形码。
韩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表示:3月19日59具遗骸首先进行交接仪式,剩下的9具遗骸将在韩国国防次官和中国民政部副部长见证下进行交接。“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控制了交通,并由韩国的宪兵护送遗骸交接全过程。”发言人说。
在整个入殓仪式进行中,韩方人员虔诚、谨慎并充满敬意的举动打动了参加仪式的包括中外记者在内的所有人。
“对于中国军人遗骸保管,安葬到移交,表达了我们对于中国的友好和善意。希望能通过这次仪式,更好地促进中韩两国友好伙伴关系。”出席仪式的韩国民政部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当地的韩国居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他们曾经是敌军,但是今天中、韩变成了这么友好的国家,我们为他们的遗骸回到中国而感到高兴。
韩国执政党偏向美国
在真诚、庄重地准备着人民志愿军遗骸交还仪式的同时,韩国执政党内亲美人士近日正在积极、公开地讨论接受美国的提议——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国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
“萨德”是一种X波段探测雷达,探测高度可超过1800千米。如果在韩国北部京畿道平泽驻韩美军基地部署一台萨德发射系统的话,可以24小时、全方位监视整个中国东北部地区,因此它被普遍认为针对中国、俄罗斯而不是对外声称的朝鲜。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对部署“萨德”系统坚决否认,但近期发生美国驻韩大使马克·李博特遇袭事件后,韩国国内对“萨德”的立场开始变化。
一直矢口否认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韩国执政的大国家党部分官员,开始在公开场合讨论“萨德”系统部署的必要性问题。
韩国大国家党政策委议长元裕哲在3月8日对记者说:作为美国,首先为了要保障驻韩美军和他们的家人的安全,所以他们想要部署“萨德”,这是理所应当的,没理由反对。在被问到中国的反对态度时他说:当然中国也想使朝鲜放弃核武器,但是拿着刀枪对着(朝鲜)干是不可能的。同一天,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长也在参加韩国MBC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时说:“萨德”的部署问题,比起考虑影响南北局势紧张,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完善我们国家的防御体系。我认为,部署“萨德”是必要的。
在韩国亲美人士制造舆论拉近韩美合作关系的同时,韩国保守媒体也开始制造舆论,以《朝鲜日报》为代表的保守派媒体更是突出报道了大国家党对此事件的回应,并大力强调了加强韩美同盟的重要性。
3月12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公报特别助理金景梓对“萨德”问题再次公开表示,政党公开讨论“萨德”系统一事并不合适。这一回应引发首尔市民对政府行为的不满,引发大批市民游行示威,反对部署“萨德”。
韩国民族劳动党统一委员长朴敏师在游行现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韩国政府很清楚部署“萨德”的危险,但是现在韩国执政党正在夸大美国驻韩大使被袭事件并制造舆论,利用这件事扩展到国家的安保问题,公开讨论部署“萨德”的问题。
据韩国《中央日报》舆论调查研究组于2月22日—23日进行的民意调查,55.8%的人韩国民众认为,为应对朝鲜的核威胁,赞成部署“萨德”,而32.6%的韩国民众表示,考虑到韩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反对部署“萨德”。
反对者还担心,如果在韩国部署“萨德”,会让韩国在与中美关系上处于不利地位,朴槿惠亲中国外交路线可能面临打击,使得中韩两国靠近的关系又被推远。
中美间,韩国何去何从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3月12日,韩美联合司令部公开表示,已为在韩国部署美军“萨德”系统结束选址调查。而青瓦台新闻发言人15日则表态:我们理解美国担忧朝鲜半岛安全环境问题的立场,也充分理解中国的担忧,我们从未和美国讨论过关于“萨德”的任何事宜。对于AIIB(亚投行)我们仍然需要再讨论后做决定。
韩、美的说法开始不一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1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和美国国务院东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罗素在同一天访问韩国。韩国KBS电视台报道称:16日这一天,韩国同时面对传统盟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两大压力,韩国被推至“进退两难”的境界。
中美两国外交高层同时访韩,不仅使“萨德”问题立即公开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另一方面,面对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韩国还要在3月底决定是否申请加入。
对于“萨德”,中国国防部部长常万全2月初在首尔与韩国国防部长官韩民求举行会谈时,就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公开表示:中方一直对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持反对立场。
“这已不单纯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而是发展成为中美在亚洲博弈的实例了: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一举动可能使美国试图在自己建立的体系内领导西方国家的意愿落空。对萨德的拒绝和加入亚投行的建议被认为是中国对美国主导的军事、经济秩序的一种抗衡。”孙炳全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韩国外交部消息人士焦虑地表示:“处理在中美关系夹缝中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地确立我们的立场,调整好和对方国家的关系并使他们充分理解我们的立场。”
专门培养外交官的韩国国立外交院院长允德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应该看到中美双方也在更多的领域合作,我们也要去寻找共同合作的机会。
中美间,韩国何去何从?
2015年3月17日,继英国宣布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并受到美国批评后,法德意三国又宣布了加入的意向,至此,美国在欧洲的主要盟国均已加入。“朴槿惠一定会靠中国,两个问题(‘萨德和亚投行)都靠。我肯定。”一位曾在韩国学习、工作的《朝日新闻》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