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述介
2015-03-19河南大学杨丽梅牛保义
河南大学 杨丽梅 牛保义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述介
河南大学 杨丽梅 牛保义
由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于2014年出版的ConstructionGrammarandItsApplicationtoEnglish一书分析构式语法理论在英语中的运用,并将构式语法理论和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变体以及语言变化相结合,在论证构式语法理论解释力的同时验证其可行性。该书是一本以英语为主要分析对象,阐释构式语法理论的教科书,对深化人们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
构式语法;英语构式;述介
1.引言
构式语法自产生以来,一直是语言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过去的构式研究大多侧重以内省的方法探讨句法层面的构式,至今为止,词汇、篇章等句子层面以外的构式语法研究以及构式理论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于2014年出版了瑞士纳沙泰尔大学助理教授Martin Hilpert的论著《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构式语法在英语中的应用的教科书,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主张,深入分析了构式语法理论在英语中的应用,对于我们了解构式语法理论在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化等领域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9章,3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构式语法理论。第二部分详述构式语法的主要理论主张。第三部分探讨构式语法和语言学具体研究领域的界面研究。
2.1 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总体介绍构式语法理论,为全书的理论基础。作者提出两种力图解释人类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的观点。第一种观点称之为“词汇-语法模式”。作者认为:人类语言知识中,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明确分离。按照这一主张,诸如beat it、hit the road之类的习语表达属于词典中的附件部分,应该排除在正常语言之外。第二种观点为“语言构式观”。说话者的语言知识通过构式得以表征,语言知识即构式知识。单词、句法结构、前缀、后缀、习语等都应该归结为构式。作者认同第二种观点,认为词汇-语法模式将词汇和语法知识严格分离开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能够正确描写人类语言知识的是构式,而不是词典和语法。并从3个方面论证了构式观的合理性:1)习语并非自然语言中的边缘语言现象;2)习语性表达并不仅仅是固定的语言表达串(fixed strings),习语蕴含抽象的意义;3)习语性表达是多产的(productive)。
在合理论证构式存在的基础上,作者将Goldberg(1995, 2006)对构式的定义诠释为:1)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2)构式是一个知识单元(a unit of knowledge),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对其描写须参照说话者的知识;3)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non-predictability)。
此外,作者提出4条辨别构式的策略:1)具有不可预测性;2)具有非合成性意义;3)具有一些独特限制(idiosyncratic constraints);4)倾向于和一定搭配共现。根据这些策略,诸如I love you./Take a seat!之类的表达虽然在语义和句法上是透明(transparent)和可预测的,但也可以被视为是构式,因为它们属于高频使用的、意义高度规约化的表达。
2.2 主要理论主张
第二部分由第二、三、四、五章组成,详述了构式语法的主要理论主张。第二章论述论元结构构式。作者首先介绍了论元结构构式,并从构式语法视角论述了论元结构的作用。根据Goldberg(1995)的语义连贯原则,动词和论元结构构式的结合受到限制,只有当动词的参与者角色和构式的参与者角色相容时,两者才可以融合。作者还讨论了增价构式和减价构式,并运用句法变换这一概念分析了不同论元结构构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讨论构式网络(construct-i-con)。所谓构式网络,指的是一种语言中所有构式的集合。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构式网络中的所有构式都有意义?按照Goldberg(1995, 2006)的观点,construct-i-con 是有意义的形式所组成的一个知识库,而Fillmore等人(2012)则认为,无意义的构式也可以进入构式网络,并区分3种这样的构式:1)以主谓构式(subject-predicate)为代表的高度概括性的构式;2)以主语-助动词倒装构式为代表的不具有共同抽象意义的构式;3)以省略构式(ellipsis construction)为代表的构式。作者提出两种策略分析上述3类构式:1)寻找能够包罗所有句子意义的统领性图式意义;2)建立一个分层级的网络,以此囊括不同的句子意义。本章第二部分运用语义承继这一概念描述构式网络中构式间的关系。作者区分实例联结、多义联结、隐喻联结、子部分联结等承继关系。正是这些联结使得语言中的构式形成了一个网络集合系统。最后指出:按照词汇-语法模式,句法和词汇、词类、短语结构规则有关,而在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词汇、词类、短语结构规则只是构式知识的副现象,不构成句法知识的基础。
第四章将构式语法理论和形态学研究相结合,从构式视角分析词汇的内部结构。作者指出:构式语法并不只适用于句法分析,词汇构式也是构式语法研究的对象。作者首先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复数构式、派生构式、混合构式、短语合成构式这4种词汇构式,以论证构式语法在词汇分析方面的可行性。随后,作者将词汇构式的特点归纳为以下4点:1)词汇构式具有能产性(productivity);2)不同的词汇构式通过次结构承继得以相互关联,如reports、reporter、reported、misreport等;3)词汇构式语义具有非组构性;4)词汇构式可以同步进行加缀。
第五章探讨信息组织构式,论述句法构式的信息组织功能。信息组织构式存在于句子层级,说话者使用信息组织构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便听话者对信息进行处理。本章详细分析了it分裂构式、wh分裂构式、左偏置构式、右偏置构式的信息组织功能,并从构式语法理论角度对句法岛屿限制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2.3 构式语法和语言学具体研究领域的界面研究
第三部分由第六章至第九章组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讨论构式语法和语言学具体研究领域的界面研究。主要包括:构式语法和心理语言学的接口问题、构式理论在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构式语法与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通过心理语言学实证研究证实了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力。作者首先区分两种证据:1)基于对个体语言形式的观察而获得的证据;2)通过实证研究所获得的行为证据。借助来自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行为证据,作者发现了构式对词汇、句子理解的影响以及构式在说话者语言产出过程中的作用。
第七章论述构式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构式观”和“词汇-语法观”一致认为儿童习得的是抽象概括的语言知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词汇-语法观”侧重规则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而构式语法侧重构式的作用。两种观点对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发展的过程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产生了两种相异的理论路径:基于规则的语言习得和基于词项的语言习得。基于规则的语言习得观认为,儿童首先需要获得对词性或词类的认识,基于此掌握抽象图式之后,才能将词汇插入图式之中。而基于词项的构式习得观认为:儿童所习得的图式和出现在图式中的词汇密切相关。只有当儿童认识到不同短语之间的相似性后,其语言知识才变得抽象和形式化。作者基于实证案例证实了基于词项的语言习得观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解释力,并指出5种人类所独有的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认知能力。最后,作者论述了构式从基于词项的图式向复杂构式发展的过程。
第八章在构式语法框架内探讨英语中的语言变体和语言变化。作者首先引入构式变体这一概念,并以英语关系从句构式为例,分析了关系从句构式的不同变体,包括主语关系从句、宾语关系从句等。作者指出:构式变体和构式变化是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语言变化则是语言变体的直接结果。并通过回顾当前运用实证方法和语料库方法对构式变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考察不同变体对说话者语言行为的影响。
第九章是本书的总结部分,对本书基本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将来研究进行展望。作者指出,构式语法理论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构式语法理论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界面研究也刚刚开始。因此,读者可以沿着这两个方向进行后续研究。
3.简评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贡献:
1)推动了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构式语法在英语中的应用的教科书。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构式语法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介绍,且每一章节末都配有练习和问题,以便激发读者思考。这对构式语法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拓宽了构式语法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路径。本书将构式语法的分析对象界定为英语,在深入介绍构式语法理论的同时,探讨构式语法和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化的界面研究。同时,除了关注句法外,作者对英语中词汇构式和信息组织构式也进行了探讨,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了词汇、篇章领域。这在研究范围上拓宽了构式语法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克服了以往研究以内省式研究为主的局限,为今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3)构式语法和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界面研究在验证构式语法解释力的同时对过去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变异与变化方面的理论提出挑战。本书中,作者援引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的行为证据以及关于语言变体、语言变异的定量研究成果,有效论证了构式存在的合理性和构式语法的解释力。同时,构式语法理论给语言加工、语言习得、语言变化等现象也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这对过去的相关理论提出挑战,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这些语言现象的认识。
Fillmore, C.J.etal.2012.The frame net construction[A].H.C.Boas & I.A.Sag (eds.).Sign-BasedConstructionGrammar[C].Stanford: CSLI.283-299.
Goldberg,A.E.1995.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al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atWork:TheNatureofGeneralizationinLanguag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ilpert, M.2014.ConstructionGrammarandItsApplicationtoEnglish[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J.R.2012.TheMentalCorpus:HowLanguageIsRepresentedintheMind[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 马应聪)
通讯地址: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词指称义的情境植入理论研究”(13BYY002)和2014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动词时意义的情境植入研究”(2014CYY1358)的部分研究成果。
H043
A
2095-5723(2015)03-0092-03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