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
2015-03-19陈妙娟董泽顺蒋武平
陈妙娟,董泽顺,蒋武平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广东 东莞 523843)
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其发病呈上升趋势[1]。因其组织损伤严重,传统中西医疗法常遗留肢体长期肿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通过对病灶局部的切割减压,使损伤局部的瘀血、炎性反应物和渗液能够及时充分引流排出或扩散到皮下筋膜,及时消除组织水肿,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和防止组织粘连,避免肢体挛缩,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60例,均为来自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23例,女37例;年龄2~75岁,平均(37.12 ±10.55)岁;受伤时间2 ~3 d,平均(1.45±0.26)d;其中108例为上肢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前臂、手和手指多见),45例为下肢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踝、足、足趾为主),7例为腰背部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本组160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满意度达98.7%。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配合脱水消肿,活血化瘀以及物理治疗,内服、外敷中药,手法理伤或者中药熏洗等,并且进行指导功能锻炼。局部麻醉下,术野常规消毒,用小针刀在组织高压或肿胀严重区垂直刺入,至筋膜下、肌层或血肿内,顺肌纤维方向切割(注意避开神经及重要血管),在同一术区可根据情况进行多点刺切。起针后,尽量排尽瘀血和渗液,并且进行无菌敷料包扎创口[2]。
2.2 护理方法
2.2.1 心理护理:急性创伤常给患者带来紧张、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因为无其他合并伤,部分患者认为伤情无关紧要,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受传统疗法的影响,对小针刀疗法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感,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根据病人的社会和家庭文化背景询问病人,以亲切的言行举止,加强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科室开辟宣传栏窗,出版图文资料,制作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视频影像资料,组织患者观看、学习,让已经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小针刀疗法的治疗原理机制、方法、疗效优势和手术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促进患者对小针刀疗法的了解和认知,鼓励病人打消顾虑和恐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3]。
2.2.2 病情观察:术前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和血运感觉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随时报告医生,排除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确定手术时机。本研究有3例确诊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经及时手术切开减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术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以及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胸闷和心慌,如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和出冷汗等不适,应立即告知术者停止操作,并予卧床休息、吸氧、输液和百会穴艾灸等对症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渗出情况,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发现敷料脱落或浸湿,及时更换,预防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继续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血运感觉、疼痛轻重、末梢动脉搏动以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随时报告医生,确定是否进行二次手术。
2.2.3 肢体护理:由于患者肢体软组织损伤严重,肿胀并且疼痛难忍,应抬高患者肢体,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水肿消退,置患者肢体于中立位或功能位,并予适当固定,减轻疼痛,放置软垫,避免局部压疮形成,配合理疗。待手术切口愈合后,辅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中药熏洗,每次熏蒸30 min,每日两次,每剂中药熏蒸两次。如出现皮肤红肿、皮疹或过敏反应等不适停止熏洗。
2.2.4 指导功能锻炼:入院后,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健康史、年龄、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②身体状况:全身状况(重要脏器功能、身体活动障碍程度),局部状况(损伤部位、程度、处理方法、有无外固定和固定部位),心理状况(对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家属支持程度);③ 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医、护、患要紧密配合。主动活动:对于四肢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早期创伤炎症反应大,肿胀明显,以肌肉主动收缩、舒张练习为主。入院后即应进行受伤肢体肌肉舒缩及远离受伤部位关节的伸屈活动,术后继续进行,如切口无感染,3天后或去除外固定后,在疼痛可以接受的条件下适当进行整个肢体非抗阻力、不负重的活动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待肿胀消退,逐渐进行抗阻力抗负荷训练;对于腰背部损伤的患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早期进行主动活动,中、后期配合被动活动、推拿及借助器械锻炼。
3 讨论
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虽然组织损伤严重,但因其多发常见,常常不被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目前临床上大多以保守治疗为主[4]。一般处理措施为患者肢体制动、对症治疗、脱水消肿、活血化瘀以及物理治疗。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闭合性手术疗法。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良好疗效。
因为患者对小针刀疗法认知不足,所以手术前应注重宣教,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手术原理、方法、优点、疗效和注意事项,能使患者消除疑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为手术以及是否进行二次手术提供依据,防止并发症的发生[5]。
功能锻炼在创伤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泛重视,正确选择康复时机和治疗方法对术后有效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认真请教医生,丰富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不仅要为患者制订康复计划,而且要指导实施和帮助锻炼。护理康复要贯穿患者治疗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生理功能。
中药熏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中药外用则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创伤局部,从而维持局部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根据现代药理学分析,活血化瘀类等中药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有抗血栓形成与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对早期不同类型的炎症侵润亦有明显疗效,促进局部炎症较快吸收。另外尚能活跃巨噬细胞、较快清除坏死组织,并使变性的纤维尽快逆转修复与再生。中药熏洗起到活血化瘀、消肿通络和行气止痛的功效。
通过以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了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1]苏静.26例重度下肢软组织闭合性损伤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14:280 -281.
[2]韩荣英,郭变兰,苗旭屯.小针刀疗法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90 -1191.
[3]陈敏军,邓文英.小针刀疗法治疗痛症出现晕针的护理及预防[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50-152.
[4]程春生,张耘,李春游,等.中药熏洗法治疗急性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11):12-13.
[5]谭放花.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17):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