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5-03-19袁晓丰
袁晓丰
恶性肿瘤化疗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袁晓丰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恶性肿瘤化疗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肿瘤内科的21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置管,除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自行脱出外,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6,1,25例。结论:深静脉置管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所采取的置管方式关系密切;还与恶性肿瘤的病例类型、所采用的化疗药物以及操作者的置管熟练程度等有关。
恶性肿瘤;化疗;深静脉置管;静脉血栓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因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性强,化疗中为减轻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临床上多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从而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但其相关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对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恶性肿瘤患者210例,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其中肺腺癌 28例,占13.33%;胃癌25例,占11.90%;肺鳞癌23例,占10.95%;小细胞肺癌15例,占7.14%;食管鳞癌18例,占8.57%;贲门癌 17例,占8.10%;卵巢癌20例,占9.52%;宫颈癌11例,占5.24%;乳腺癌31例,占14.76%;大肠癌22例,占10.48%。留置导管至血栓发生时间1~147 d,平均48 d。除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自行脱出外,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6,1,25例。
2 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疾病本身所致危险因素
2.1.1 血液高凝状态[1]恶性肿瘤本身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通过合成释放组织因子促凝物质、粘液蛋白、v因子受体等直接或间接活化凝血系统产生凝血酶。恶性肿瘤还可产生和释放二磷酸腺苷ADP、胞质囊泡、组织蛋白酶B、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类似物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尤其是腺癌分泌的黏蛋白可以不经过酶的作用而直接使因子X变成Xa,因此腺癌更容易并发静脉血栓。
2.1.2 血管壁损伤[2]肿瘤生长直接浸润破坏血管壁或压迫血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释放促凝物质。
2.1.3 血流受阻 肿瘤或肿大淋巴结压迫血管致血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易发生静脉血栓。
2.2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可以直接破坏血管细胞膜的完整性,促使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促凝物质,或使自然抗凝物质血浆蛋白C和血浆蛋白S水平可逆性降低,从而造成血管壁损伤。
2.3 导管相关危险因素
2.3.1 穿刺及送管对血管的损伤 穿刺造成局部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及送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发生生理性止血。
2.3.2 留置导管引起的刺激和血流滞缓 导管做为一种异物长时间留置在血管中,尽管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较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对深静脉产生机械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致血管内膜损伤,诱发血栓形成[3]。
2.4 不同置管方式对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锁骨下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率最少,可能是因为锁骨下静脉管径较颈内静脉及周围静脉粗并且更加靠近心脏的缘故。本组显示颈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可能与本组中导管留置时间相对短有关,而随着置管时间延长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仍需进行观察和统计。
总之,深静脉置管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所采取的置管方式关系密切,此外还与恶性肿瘤的病例类型、所采用的化疗药物以及操作者的置管熟练程度等有关。置管方式应选择管腔粗大,血液回流快及位置相对固定的深静脉,能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 马晓春.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10):793-797.
[2] 张建波,姜 涛,于海鹏.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112.
[3] 郝 轶,图尔逊娜依·阿迪,穆玉明.超声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2):130-133.
(本文编辑 刘学英)
068350 承德市 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内一科
袁晓丰: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4-03-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