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文博系统市级博物馆藏品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5-03-19郭智勇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库房市级藏品

张 丽,郭智勇

(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搜集保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这些见证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1]博物馆应该对藏品进行科学的征集、管理、保护和整理研究,这些工作应该做到: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

山西文博系统市级博物馆目前主要有:大同市博物馆、吕梁汉画像石馆、吕梁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晋祠博物馆、长治博物馆、晋城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临汾博物馆、运城河东博物馆、运城民俗博物馆。另外,太原市博物馆、阳泉市博物馆和运城博物馆陈列展览正处于筹备中。

一、藏品资源状况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发挥与藏品息息相关。然而,山西省文博系统市级博物馆的藏品状况却不容乐观,藏品资源较为有限。种类虽多,但精品匮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级博物馆的发展,藏品扩充工作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主要有社会搜集、民族学调查搜集、考古发掘和自然标本采集四种途径[2]。从调查情况来看,山西省文博系统市级博物馆的藏品入藏时间大多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藏品来源通常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其次以社会捐赠方式获得的较多,藏品种类涵盖陶瓷、玉器、铜器、石器等大的门类,从历史时期上看基本为古代历史文物。近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收藏热与艺术品投资日益繁荣,加之博物馆征集经费时常匮乏,致使大多数博物馆对于古代文物的征集越来越困难,虽然偶尔会接受一些社会捐赠,但通过考古发掘和征集收购而增加的藏品日益减少,博物馆藏品基本处于维持现状的状态。这一时期考古发掘品入藏博物馆越来越少,可能与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量大大增加影响了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有关,相对延缓了考古发掘品移交到博物馆的进程。

近些年,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博物馆领导缺乏足够重视和资金匮乏,较少开展征集活动。资金长期极度短缺可能是造成博物馆管理者日益疏忽文物征集工作的主因。大多数市级博物馆对于文物征集无力投资,加之一些博物馆领导对藏品征集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积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致使博物馆极少主动开展专题征集,对于流散在民间的地方特色文物和拍卖会上的珍贵文物只能望“物“兴叹。

考古发掘单位向博物馆移交文物的步伐近乎停滞。虽然博物馆管理相关办法中明确规定,考古发掘单位有义务将发掘品及时移交博物馆,但并没有严格的约束条款,现实情况是,各地市考古发掘单位疲于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量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陷入停顿,大量的文物安静地沉睡在库房,无法及时移交并得到展出。

文物商店已很少无偿再向博物馆提供藏品。由于文物商店内部财务管理实行自收自支,面对较大的生存压力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文物商店更多地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得失,文物市场的高逐利性,使得文物商品向博物馆提供有价值的藏品时,偏重市场价格,讲究高额回报,而博物馆捉襟见肘的文物征集经费很难满足文物商店的居高不下的价格,长此以往,各地文物商店基本上己不再向博物馆推荐和提供藏品。

捐赠文物者寥寥无几,捐赠途径遭遇寒流。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经有过多次社会各界收藏人士向博物馆慷慨捐赠文物的高峰,各博物馆也正是利用此次难得的机遇,征集到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一级文物。而今众所周知,文物市场热度增温,文物的投资理念增强,文物价值常被无限推高,社会各界收藏家“捂宝”心理严重,较少有人愿意无偿捐赠。

文物馆际交换不能得到很好贯彻。博物馆之间用于调剂余缺的藏品交换使参与的各博物馆之间各取所需,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博物馆之间的藏品交换,使藏品走出“深闺”,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藏品的价值和作用。然而,据调查,近年来,市级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换基本上是“零”操作。

二、藏品管理现状

对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之一,包括:藏品征集、藏品利用、藏品库房管理、藏品的保险与赔偿等[3]。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省地市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展厅和库房都配备有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设备;藏品保护规章制度基本设立,建立了藏品总账,珍贵文物建立了分类账和电子帐,为藏品的保管和陈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藏品管理中的一些基础工作还是较为薄弱,表现在:

藏品库房面积狭小,保存环境不佳。博物馆藏品大部分都需要存放在库房里,一般说,陈列厅与藏品库房的比例以1:1至1:1.5为宜,然而我省地市级博物馆的比例却在1:4,有的博物馆甚至需要把藏品寄存在他处,如:运城市河东博物馆,因新馆建设和原库房年久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文物集中存放于运城市文物中心库。多数博物馆基本都能做到按照藏品不同材质分库、分柜存放,但是恒温恒湿、防震、防尘等设施却极为短缺,柜架、囊盒等藏品保管设备也参差不齐,有的博物馆库房只配备有温湿度计,每周监测1—2次,个别博物馆甚至连温湿度控制设备都没有,藏品锈蚀情况严重。有由“物质文化遗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险。藏品修复工作普遍薄弱。藏品修复工作几乎是所有博物馆的一个弱项,普遍存在场所狭小,人员短缺,经费不足的现象,多数博物馆都没有修复的条件,有的博物馆虽然有修复场所,但是却没有专业修复人员和资金,呈现空白状态。

藏品管理欠规范。我省地市级博物馆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账目不完善、藏品号书写不规范、保管不妥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鉴定工作亟需完善,以及藏品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这些是各级博物馆开展藏品管理工作的指南,相对而言,我省地市级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三、藏品资源和管理对策研究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要素,围绕藏品展开的系列活动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人们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应不断丰富藏品,为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发挥提供充分的保障,最终促成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博物馆应转变观念,积极开辟多种途径来促进藏品征集工作。

藏品征集工作常规化。博物馆领导要认识到丰富馆藏的重要性,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申请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认真制定和落实科学的藏品征集计划和健全藏品征集制度,不断探索丰富馆藏品的渠道和方法,从而保证藏品征集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

开辟藏品利用新途径。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借展工作,以此补充藏品不足的缺憾。争取民间收藏家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中来,说服他们将其收藏品无偿或有偿地借给博物馆做展出,以此提高藏品的利用率,为社会大众服务[4]。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博物馆间展际交流;在博物馆与考古所之间,博物馆可以主动争取将未移交的发掘品在博物馆内先行展出,如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07年举办的《山西考古大发现》展和2013年举办的《发现霸国》展,即属此类,让观众及时了解考古发掘成果,尽情体味人类的新发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更新观念,使藏品“三贴近”。基于文博系统类博物馆藏品的来源途径,市级博物馆的收藏和展出的藏品大都以考古发掘品为主,间或有传世文物,但展品颇多雷同,面对各博物馆大同小异历史陈列式的文物展览,若再缺乏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展品,公众往往感觉千馆一面,参观兴趣锐减。因此,藏品征集工作也应注重“三贴近”,摒弃普遍重古代轻现代、重珍贵文物轻一般文物的现象,做富有地方特色的陈列展览。

扩大征集对象,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对无形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和永久收藏不可替代的机构”[5]。山西各市级博物馆处传承人类文化的最前沿,应该主动承担保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并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丰富博物馆藏品的一个方向。

藏品对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藏品管理的目标,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使藏品延年益寿,为藏品的利用提供保障;二是充分的利用藏品,实现藏品价值。通过博物馆职能的发挥将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最终体现博物馆的生存价值。伴随着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通过对藏品的快捷、有效、科学的管理,深入挖掘文物藏品内涵,文物藏品利用的范围才能不断扩大,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目前,山西文博系统各市级博物馆,藏品保管设备简陋、藏品管理人才结构参差不齐、信息化水平不高,诸多实际困难导致藏品管理任务繁重,亟需摆脱困境。新的时期,山西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应以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契机,全面提升山西地区市级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充分认识科学管理藏品的重要性。藏品保存的质量受库房温湿度、空气质量、藏品柜的材质、藏品利用提用的频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保管好藏品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日常重要工作,各博物馆应积极争取申请行业内专项经费,经常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以此通过获得的财政支持,加大对藏品管理人员培训和保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确保藏品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力求避免因为藏品管理不当,导致藏品的损坏和逐步老化消失,对博物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建立和健全藏品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藏品安全和工作效率的首要前提。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执行藏品保管和使用的各项制度、严格遵守文物安全操作规范,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除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外,还有《藏品档案管理规定》、《文物征集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包装办法及规范》、《库房管理办法》等等。

加强对藏品保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市级博物馆应定期开展藏品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以适应新时期藏品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加强博物馆间的业务交流,推进藏品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通过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养成在工作中自觉和负责任地开展藏品管理工作的习惯,增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

省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情况。山西文博系统各市级博物馆藏品库房大多缺乏恒温恒湿的环境,藏品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匮乏成为制约藏品管理提升的重要因素,而且此种状态可能仍然会保持一个较长的阶段,因此,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省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各博物馆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推动和改善现有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水平。

[1]霍楠.文物、参考品和资料概念问题[A].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北京:林业出版社,2009.54.

[2]方成军.藏品征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博物馆.1999,(4):48-52.

[3]段少京.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探讨[J].南方文物.2004.(3):109-110.

[4]苏东海.中国博物馆与无形遗产[A].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中方主题发言及论文文集[C].上海: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出版社,2002.5.

[5]王晓妮.新形势下山东地区文物系统中小型博物馆现状及发展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5-30.

猜你喜欢

库房市级藏品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