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5-03-19王巍,蔡佳佳,董慈等
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王巍蔡佳佳董慈郭丰秀邢蓓蓓牛素英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6
空巢家庭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夫妇俩人或者是夫妇中的一人独自居住的家庭。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人即称为空巢老人[1]。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社会角色转变、经济困难、社会归属感差、老年歧视、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着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我国空巢老人比例近年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接近50%,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2],家庭空巢化带来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索,以期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空巢老人存在的负性心理
1.1焦虑焦虑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空巢老人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障碍问题。有Meta分析显示[3],我国老年焦虑症的患病率为6.79%,焦虑症状的患病率为22.11%。Meroni R等[4]研究认为焦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的康复进程和结局。焦虑不仅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改变着老年生活适应性,而且影响着融入社会的水平、躯体健康水平,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及孤独感协同存在,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5],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1.2抑郁空巢老年人广泛存在抑郁体验,有最新Meta分析结果显示[6],我国空巢老人抑郁症患病率已高达40.4%,和早期对空巢老人调查抑郁发生率为15.3%相比[7],有明显提高。抑郁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生理活动,易诱发或促进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国外有研究指出[8]抑郁等负性心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已经确定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抑郁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以其独特的“传染性”严重影响了其配偶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
1.3衰老感衰老感是老年人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的主观感受。徐建萍[9]研究显示,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的空巢老人39.51%有衰老感。衰老感一经产生,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新的心理或(和)生理疾病[10]。
1.4孤独感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孤独感[11]。郭娓娓等[12]对266名老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80.1%的老人具有孤独感,且孤独感水平能够随着老年人社会互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
1.5适应障碍由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况。适应障碍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在空巢老人中普遍存在。张园[13]认为包括社会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内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点。
2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因素
2.1性格特征“核心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我国现阶段的空巢老年人多生长于多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低、经济贫困的时代,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核心性格,当空巢老人面对当今繁荣、稳定、和谐的社会时,无限的感慨使得老年人衰老感加强,加之子女未在身边,受“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束缚,负性心理逐渐增多[14]。同时,空巢老人对新兴事物接受力降低,固有的性格特征使其在承受压力时,采取的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和求助应对方式较少,常采用压抑、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治疗,内在的核心性格其对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2慢性疾病卫生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明显增多。部分老年人常存在两种以上慢性疾病。Ling Gao等[15]在对801名老人研究中显示,19.9%患2种慢性疾病,15.7%患3种慢性疾病。马頔[16]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两周患病率高达62.8%,比非空巢老人高出13.8%。诸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会引起多种心理反应,容易出现惊恐、焦虑等消极情绪。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服药种类和次数多、就诊率高、并发症多,高致残率、高致死率,而预后不佳等特点,这给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17-18]。翁孝琴等[19]研究指出慢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相关饮食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患者尤其是对缺少情感依赖的空巢老年负性心理的增加。由于慢性病知识欠缺,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患者对未来生活未知的恐惧感和焦虑。上述因素所造成的负性心理又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病的进程,二者逐步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2.3经济状况空巢老人因缺少子女的经济支持,导致医疗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降低生活质量。根据卫生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费用补偿水平提高,但是在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分析中显示经济困难仍然是医疗服务未利用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20],我国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以自给自足为主,中低收入者居多,经济供养问题突出,多数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导致空巢老人难以有效的利用卫生服务,直接影响了其身体健康,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此类负性心理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4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是指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支持程度影响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相对空巢老人获得的配偶及子女的支持要多与绝对空巢老人及无子女老人,而低龄组的空巢老人相比中龄组与高龄组老人来说对支持利用度更高。有研究发现[21],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负性心理尤其是抑郁症状影响最为明显。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及制度设计多是针对老年群体而言,缺乏专门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康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心理筛查制度亦欠缺,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5传统文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传统的文化习俗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国内空巢老人普遍认为空巢是一个不好的人生结果,甚至是一个悲剧,中国的老年家庭一般会认为空巢是问题,西方空巢老人却多数人觉得空巢是一个理想和自然的状态,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传统长期传承与积累的结果[14]。国内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客观环境及文化压迫上,譬如对死亡的恐惧上,国内空巢老人没有受过生死观的教育,他们对生与死的观念是传统的,老人们喜欢谈生而忌讳谈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空巢的环境压迫,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压抑和焦虑是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重要原因。
2.6其他因素空巢老人负性心理产生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有无配偶、体育活动频率等因素有关。
3干预措施
3.1改变传统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常局限在一个家庭里,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常被老年人的无用论所替代。因此鼓励空巢老人尽可能地接触新事物,尽可能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强化空巢老人在积极老化过程中的主体优势,以便在激发空巢老人生活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突出老年人的主体优势。鼓励空巢老人在面临心理及精神问题时,主动寻求社区和社会机构的帮助,而不是选择沉默和自我承受。有调查发现[9],空巢老人尤其是城市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相对较少,导致空巢老人在产生明显衰老感的同时,身体机能也明显下降,这种状况的持续,不仅使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明显影响,而且也增加了空巢老人负性心理的产生,因此,要尽可能的鼓励老人多出来活动,多积极参加群体性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这种方式驱走老人的孤独感,同时鼓励子女尽可能多的关心老人。
3.2采取多种方式,寻求情感支持国际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的观点指出,老年人应积极的寻求多渠道情感支持,互帮互助,减轻负性心理对晚年生活的影响。通过全国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官方资料显示,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值得我们进行借鉴:德国开展“老年之家”活动,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老人远离了孤独,也体会到了家的温馨;法国兴起“别墅家庭”,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另外,在英国,“老少互助”这种模式也受到广泛的青睐,老人为大学生提供经济实惠的居住条件,减轻大学生负担,大学生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以上的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宠物是饲养者社会支持的宝贵来源,宠物可以提供给主人一种特别的、多层面的依恋,使人感到被关注并用自己内部的力量自助,可以有效改善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22]。
3.3加强社会支持,发展公益事业社会支持在改善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服务的来源分为非正式照顾体系和正式照顾体系,非正式照顾体系是在血缘、地缘基础上形成的,包括配偶、子女、邻居、朋友等,正式照顾体系是指有政府、社区、住院者团体等提供的各种服务性照顾。Gardner[23]认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对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仅使老人具有安全感,而且可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Sun等[24]的研究也显示相同结果,Möttus等[25]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与邻居的关系与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关联,而是以身体状况为中间变量发现二者间接相关。因此加强非正式照顾体系社区可以发挥优势,组织邻居之间的互动活动,鼓励不同空巢家庭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国家应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一些成熟的措施值得我们进行借鉴:日本设立提供日托服务的“托老所”,英国建设设施齐全的“老年村”[26],德国发展有助于促进代际交流的“多代屋”,美国的延续性护理社区模式(CCRCs模式)等措施,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又有效的降低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不仅增强了空巢老人的社会融入度,而且有效的改善了空巢老人地负性心理。
3.4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法律机制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在空巢老人的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完善社区慢病管理系统,建立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有研究显示[27],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是十分必要的,解答并收集整理慢病患者急需了解的知识,在讲座中进行集中宣教,同时应充分的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空巢老人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要求子女给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利用政策上的引导鼓励年轻人与父母生活,减少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情绪的发生。
4小结
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空巢老人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体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情绪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而且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为了降低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对生活的影响,需要老人自我解放,加强政府职能,鼓励社会参与。笔者认为,我们要立足长远,为我国即将来临的老龄化挑战做好准备,当前除了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之外,还要积极干预青年期及更年期人们的精神健康,要使青少年了解空巢老人的现状,鼓励青少年走进养老院等活动,为将来我国老龄事业初步绘制蓝图,让处于空巢中的老人放松心情,笑对夕阳,还自己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张静.“空巢概念”的界定和规范使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65-1767.
[2]谷青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6):1623-1624.
[3]苏亮, 蔡亦蕴,施慎逊,等.中国老年焦虑障碍患病率Meta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87-90.
[4]Meroni R,Beghi E,Beghi M,et al.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n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 traumatic injury,and their effects on rehabilitation:an observational study.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3,49(1):31-39.
[5]Wang Z,Shu D,Dong B,et al.Anxiety disorders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the Sichuan empty-nest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Arch Gerontol and Geriatr,2013,56(2):298-302.
[6]辛菲,刘晓芳,杨光,等.中国空巢老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2):278-281.
[7]王云绮,沙莎,江长缨.个性化干预对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970-972.
[8]Lederbogen F,Ströhle A.Stress,mental disorde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ervenarzt,2012,83(11):1448-1457.
[9]徐建萍.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13-14.
[10]段向红.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332-333.
[11]Segrin C,Domschke T.Social support, loneliness,recuperative processes,and their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health[J].Health Commun,2011,26(3):221-232.
[12]郭娓娓,王有智.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58-1360.
[13]张园.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黄耀明.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46-648.
[15]Ling Gao,Xue Cao,Min Zhang.The Study 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J].Scientific Search,2013(5):137-139.
[16]马頔.济南市某城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及社区需求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4.
[17]李晨钰.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8]赵书亮.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19]翁孝琴,陈佐明,杨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12-514.
[20]周成超,楚洁,刘冬梅,等.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比较-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抽样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2):24-29.
[21]张慧清,吴清爱.“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需求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902-2904.
[22]周建红,陶琼英,黄立新,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82-184.
[23]Gardner P J.Natural neighborhood networks-Important social networks in the lives of older adults aging in place[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11,25(3):263-271.
[24]Sun X,Lucas H,Meng Q,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elderly people:a study from China[J].Qual of Life Res,2011,20(3):359-369.
[25]Möttus R,Gale CR,Starr JM,et al.′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Neighbourhood depriv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Edinburgh,Scotland[J].Soc Sci Med,2012,74(9):1368-1374.
[26]陈成文,孙秀兰.社区老年服务:英、美、日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0(1):116-120.
[27]Ness TM,Hellzen O,Enmarker I."Struggling for independence":the meaning of being an oldest old man in a rural area.Interpretation of oldest old men's narrations[J].Int J Qual Studies Health Well-being,2014(2):9.
收稿日期:(2014-07-29)
(本文编辑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