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5-03-19周群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数学

周群

(安徽省滁州二中,安徽 滁州 239000)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周群

(安徽省滁州二中,安徽 滁州 239000)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掌握德育的教学规律,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以身作则,示范导行。这样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细雨润心”的作用。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

“百年大计,德育为首”。一名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但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科能力培养,忽视德育因素,为德育而德育,德育渗透内容单一、牵强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便成为当务之急。其实,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提炼,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就能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两者相得益彰,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正确理解德育,提升渗透意识

长期以来,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德育仅仅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与己无关。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可见德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教育,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2: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3:道德教育,通过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4:心理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

从上述四个方面理解德育,就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打开了广阔的前景。例如,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及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正数和负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理性精神;通过计算和证明题,使学生感到数学推理、论证的严密、计算的精确,从而培养学生刻苦、求实的个性品质。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完全是大有可为的。

二、深入挖掘教材,实现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或训练,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仅仅是为德育而德育,生拉硬套,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的目标。同时,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处于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紧扣书本、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中,从而达到德育自然渗透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介绍中国人尚高比毕达哥拉斯早六百多年发现;学习圆周率时,我国南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比西方数学家取得相同成果早一千多年等,在例如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无论是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圆相对静止,而另一个圆相对运动形成的。利用这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相对与绝对、静止与运动、对立与统一等辩证关系,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三、掌握教学规律,提升渗透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拔苗助长”和“因噎废食”。其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依照这些内容在教材中的特定位置、层次和地位来进行具体安排。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教学规律,使德育渗透做到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从而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柯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逻辑阶段决定了他可能达到的道德阶段限度”。例如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在意志品格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等等,都是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存在的特点。

数学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作为出发点,尽量避免德育中的“大而空”的说教,对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进行梳理,使德育渗透的目标和内容序列化、层次化。即明确哪个阶段的哪个年级,从哪些章节的哪些单元,渗透哪些德育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从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阶段可以通过祖国的灿烂历史、著名的历史人物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使他们了解为什么爱国,从而使学生高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例如在初中阶段通过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等集体主义教育,为将来学生形成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观念打下基础。

四、提高教师表率,增强渗透效果

《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的。一个自身修养高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其讲述的观点,并在学生言行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修养差,起不到表率作用,学生也很难信服其讲述的观点和内容,也就谈不上接受,因此,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德育渗透的效果。

新时代、新课程对教师的个人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以身作则,示范导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本堂课上要画图时,教师不能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所需图形,而应该运用画图工具,如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在板书有关解答题的解题过程中,要板书准确详尽不能一笔带过或用省略号;在讲解时,用词要准确、简炼,而不应出现含糊其词的表达语句;在解答完题目后要认真验证。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够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做好。

[1]程强.道德感悟引领学生理性成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3).

[2]房丽.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3]郭立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06).

[4]王建红.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0,(33).

[5]洪林春.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

[6]王洪毅.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

O119

A

1671-5993(2015)04-0071-02

2015-09-15

周群(1980-),女,安徽滁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