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滁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研究

2015-03-19李志忠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李志忠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

推进滁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研究

李志忠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明确总体要求,从优化空间格局,打造集约高效产业体系,重视生态修复与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展开,还需要从创建示范工程,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推动各种示范创建等方面作为滁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

生态文明;要求;任务;抓手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来我市也将可能面临着经济规模扩大与环境承载不足的矛盾、群众环境诉求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矛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我市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把握原则,明确要求

(一)系统谋划,全面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统筹推进,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局限于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局限于生态修复,而要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多层面进行全面考虑、一体设计、协同用力。既要有硬件设施建设的支撑,还要有软性服务的保障,既要用标准去约束、用执法去监管、用价格去调控,又要用政策去帮扶、用服务去引导、用制度去规范,切实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体系。

(二)创新思路,多措并举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任何单一的主体或机制都完全难以胜任,必须充分发挥相关利益主体和相关机制的作用。就利益主体而言,政府必须真正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企业要强化生态责任,公民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从而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框架,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就治理机制而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政府干预机制及社会调整机制的综合作用,运用不同手段,全方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器。

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发挥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要改变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靠实行简单的财政拨款和项目审批的方式。政府要发挥引导、激励、约束、补偿和监督等功能;企业要通过各种手段真正担负起环境责任。政府要对企业进行及时指导和监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将环境风险控制从企业外部引向企业内部;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健康消费行为,同时发挥公众对政府与环境有关决策的参与与监督,发挥公众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跟踪、检查等监督职能,把污染损失围堵于源头上。

二、围绕方向,明确任务

(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实施科学空间管治

有效的空间管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和许多进入发展成熟期的其它城市相比,滁州市域面积较大,市域范围内各县市区发展条件和情况较为复杂,发展程度还不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扩张期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实施科学的空间管治,对在当前处于发展起步期的滁州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当前空间管治失控或失当的话,既会浪费大量优质土地资源,又会为以后的发展带来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的摊大饼式无序发展和工业园区随意设置、扩张现象会带来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如果起步时空间资源没有管控好,以后调整起来将会非常困难或代价很大。要调整和完善空间结构,把空间结构调整纳入经济结构调整中去,着力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做到有效的空间管治,需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做好滁州市辖区主体功能区划。我市市县两级都应借鉴主体功能区理念做好相应的主体功能区划。定远、凤阳、明光、天长各自可根据县域内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参照相关标准将各自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之后,县域内各功能区域的任务和职能就会有所区别,相应的针对各功能区的政策(投资、财政、土地、产业、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政绩考核等)就不一样;滁来全城镇群区域可作为一个整体,在此区域内进行类似的划分。划分过程中如果某一类功能区面积较大,内部情况又较为复杂的话,还可将参照上述划分方法进行二次划分。

(二)优化产业结构,打造集约高效产业体系

1、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充分利用毗邻苏浙沪的农产品市场比较优势,努力将滁州建设成满足苏浙沪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市场不仅容量巨大,而且市场消费水平在不断升级,市场需求细分越发明显。要深入研究长三角农产品市场所需求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供货交易方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绿色通道。要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大力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重点建设一批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对粮棉油、特种水产、畜禽、特种蔬菜等优质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

2、践行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坚持错位发展,培育主导产业。要对所在区域科学分析,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定位,增强承接产业的针对性。要根据自己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坚持用“错位发展”的思想指导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与布局,因地制宜,找准区域特色,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确立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避免区域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滁州下辖各县市要有选择地进行产业承接,形成产业错位和功能错位并行,垂直错位和水平错位同步,逐步形成各县市异质产业结构。

(2)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集聚。作为产业发展载体的各园区在规划初期,就应该有发展大产业的超前意识,在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尤其是在招商引资阶段就应该有培育产业集群的意识,要通过加快速度、加大数量地承接大项目、龙头型企业,快速植入相关产业链、产业板块,从而快速提高效率,带来效益的高质量集聚。各园区在转型期必须秉承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优化,保留核心产业,摒弃低端产业,并在后续的招商引资中,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挑商选资,才能形成专卖店的发展态势。要通过各种努力使转移产业逐步向功能集聚、集约迈进,带来范围效应、规模效应、共生效应和协同效应,改变集聚区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无关联“扎堆”和产业同构并存的现象,提升产业竞争力。

(3)高度重视产业承接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破常规的承接模式,适当坚持产业转移反梯度理念,坚决杜绝高梯度地区淘汰的产业和落后技术,直接将目光瞄准优质、绿色的项目,引进带动作用大、产业链条长的核心项目以及关联性强的配套项目,不允许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和产业进入。对早期“饥不择食”找来的那些产品档次低、技术设备落后、发展潜力小的企业进行调整,推动以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现有产业结构性升级。要加快淘汰和整改产值不高、污染较大又不能有效带动就业的产业和部门,对高污染的企业要进行治理或直接清理出局,同时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推进技术进步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要紧密结合促进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推进我市服务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强污染防治,重视生态修复与保护

要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评估工作。要以重点企业为切入点,加强节能管理,强化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促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通过加强具体指导、技术标准、能耗管理、产业规划、金融与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提升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水平。高起点制定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对废水、废气、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推进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集中治理能力建设。对公众诉求较为集中的空气、水等问题,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要加强废物处理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加快推广应用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使各种废弃物得以综合利用;要加强以绿化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林地、水源、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系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系整治、山体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切实把一个秩序井然、天生丽质的滁州展现在公众面前。

(四)推进消费模式转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光靠改变生产方式远远不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消费模式更具根本性意义,也更有潜力空间。要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鼓励引导居民公交出行、绿色出行。要着眼长远,更大力度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低碳环保施工,优化建筑标准和施工设计,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要鼓励居民简约适度消费,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使广大市民实现绿色低碳消费。

三、寻求突破,扎实推进

(一)以创建示范工程为抓手,增强生态文明发展能力

市里可按照“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示范工程,集中力量推进,带动全面建设”的思路,启动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每个县市区可参照市里的模式,重点实施几个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环环相扣,抓好落实。项目范围可涵盖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文化生态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镇村创建、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等不同领域。

(二)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打造生态文明体验区

结合我市各种环境旅游资源特点,谋划开展以生态、健康、体验等为理念,以赏花、郊游、采摘等为主题,积极打造森林生态体验区、有氧户外运动体验区、水生态体验区,展示我市生态成果,传播生态文化。

(三)以推动各种示范创建为平台,发挥生态文明引领作用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单位示范创建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领域、全过程,以点带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推动生态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机关创建标准。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采购目录中的绿色产品应占一定比例以上,并逐年提高比重。

2、推动生态文明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企业创建标准。引导企业树立生态环保理念,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清洁生产的工艺流程,使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

3、推动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4、推动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以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强化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职能。

5、推动生态文明社区(村庄)、小区创建活动。以环境优良、邻里互助、家庭和美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社区(村)创建标准。

四、加强保障,措施得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和政策具有激励约束功能。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要严格落实科学决策的制度规定,对涉及群众环境权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环境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重大决策失误,实行严格问责。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决策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

市级层面建议加快组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到政策整合、工作衔接、力量集成。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位分管领导的事,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这项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协同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市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在落实规划、争取政策和实施工程方面一致行动,提高实际成效。各县市区、开发园区“一把手”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过问、高位协调,构建起务实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考核评价

政绩评价与考核是政府行为的指挥棒。它的合理设置与否,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要制定更加切实可行和责任清晰的生态文明考核指标,并将其作为硬性指标列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从而抑制片面追求GDP的狭隘政绩倾向,促使其在招商引资、组织地方经济活动时自觉考虑绿色环保因素。

实行差别化的考核政策。要借鉴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和特点实行差别化考核政策。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是未来重要的产业的承接转移区和人口集聚区,对其应优先综合评判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工业化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对外来劳动力和人口的吸引力、人口集聚规模、就业岗位增量、对迁入人口履行公共服务的情况等符合该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的指标;限制开发区由于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与集聚人口的条件与吸引力,因而要相对弱化对其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评判,要优先评判它发展农业所需水、土等资源的保护状况、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公共服务的提供、基础设施的改善、外迁人口能力的提高等功能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把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考核情况挂起钩来,控制转移支付资金流向不符合功能区发展要求的项目。

[1]李志忠.滁州市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思考[J].才智,2010,(36).

[2]李志忠.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滁州市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8).

[3]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N].贵阳日报,2010-01-06(01).

[4]汪世忠,马燕,王虹.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战略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5]王一夫,吴传清.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制度设计--以郴州市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3,(04).

[6]张建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规制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1).

D668

A

1671-5993(2015)04-0039-04

2015-10-07

李志忠(1974-),男,安徽定远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