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5-03-19梁红
梁 红
(喀什师范学院 法政系,新疆 喀什 844008)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是出生于1990-1999年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拿捏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一)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人生观多样化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行为上标新立异、生活方式与众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时代发展的新气息。总体上来说“90后”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部分“90后”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日益现实化、功利化。
(二)勇于接受新事物,理性思考欠缺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明显,使得“90后”大学生面对新事物时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能激发其热情,不可否认,他们中也有不少人由于思想认识模糊不清,对社会上充斥着的各种良莠不齐的流行思潮和观念好坏都认可,从而缺少自己遇事的理性判断,同时“90后”大学生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遇事喜欢一吐为快,过于任性和盲目的追逐潮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考虑自己言论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使得“90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时往往会欠缺理性思考。
(三)具有进取精神,抗挫折能力缺乏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90后’大学生承担的压力愈来愈大。面对家庭,他们在满足家长期望与实现自己理想之间左右为难;面对学业,他们刻苦学习,努力用知识来丰富自己;面对社会,他们收起自己的锋芒,努力适应社会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1]相对而言,“90后”大学生从小就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经历简单平顺,抗挫能力较差。刚踏进大学校园时,往往会因为没有成功当选班委或者失恋等情况,变得意志消沉,产生挫败感有时甚至会在无形中走上极端。同时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陷入心理困惑和危机。
(四)富有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缺失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同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他们也有着较强的创新潜力,然而有时又正是因为他们过度追求展示自己、对自己的过度关注,使得“90后”大学生表现得过于自私,也直接性导致了他们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与人合作的包容理解沟通能力欠缺,从而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校逐渐成为各种文化思想交汇的前沿阵地,再加上“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特质,必定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价值观多样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交流之间所引发出来的冲突也更加明显和激烈。当前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情况。“虽然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这一价值观持赞成并肯定的态度,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付诸于实践去证明自己的价值。”[2]贪图享受、个人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渗透着他们的头脑,盲目的追随,这只会逐渐淡化“9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得他们忘记勤劳简朴和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90后”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挑战
“90后”大学生不喜欢按常理出牌,思维方式活跃。他们对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着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和反复叮嘱式,有着强烈的抵触感和排斥感,做事喜欢跟随自己的意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方法的适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运用心理咨询法、说理引导法和自我教育等方法时,在开放式的大学生活中,“90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盲目排斥意识,以及活跃的思维模式,这都大大提升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加了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的困难性,也对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挑战
“90后”大学生的成长是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包含有丰富的知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不难看出‘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各种各样信息的“易感人群”。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隐藏着许多不健康的信息。”[3]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过分依赖,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情况。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当前由于网络因素造成的铺张浪费、性格暴力、甚至是犯罪等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出现,这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要积极努力改革和创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随着“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而改变,从而保留他们强大的创造力。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主渠道作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体系
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面考量,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精彩纷呈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他们对时下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的主动性。“首先,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不能否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价值,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先导作用,依据现实情况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4]并且积极促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走进“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进一步加强“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确引导广大“90后”大学生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重把学生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还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到让每位大学生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张扬个性品质。同时还要认真落实以学生为本,在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时还要顾及大学生的集体价值。“其次,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秉持民主精神,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同时掌握说理艺术,对学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说理教育。”[5]教师还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只有在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他们的个性潜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挖掘,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入每个“90后”大学生的心里。
(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90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与人际交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对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努力减少存在的不利影响。首先对网络信息进行全方位监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并及时解决。同时鼓励“90后”大学生使用实名制上网,并定期检查学生的上网情况,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们把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发到网络上,调动学生丰富网络的积极性,倡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建设中去,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净化网络空间。最后对“90后”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活跃的网络舆论氛围,从而为“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
总而言之,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牢记于心,认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且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90后”大学生,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1]修耀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63-64.
[2]温永慧.“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5):57-61.
[3]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07):158-160.
[4]刘芳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3):54-57.
[5]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科纵横,2008,(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