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声乐表演课实践探索
2015-03-19李大鹏
李大鹏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声乐表演课是音乐表演的一个分支,属于音乐艺术的学科体系范畴,是高等音乐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课程。它融合了声乐演唱、台词、剧目排练、形体舞蹈等诸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歌唱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开发学生的舞台表演与表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提高艺术的理解与鉴赏,还要教会学生面对观众适应舞台环境和克服舞台心理障碍,其应用之广泛,几乎把声乐门类中的所有因素都包含在里面了,为学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训练和实践平台。
一、表演课实践意义
多年来声乐表演在专业院校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实践于各大舞台的优秀歌唱演员。如青年演员薛浩银、雷佳、张海庆、王丽达等都是从学校的表演课开始,从而走上舞台成为真正的歌唱演员。相对而言,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则相对的滞后,甚至成为空白。声乐课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尤其是师范性院校中,然而学生的声乐表演表现能力的发展则大大落后于声乐技能的发展,学生的声乐活动空间长期限制在琴房和教室等教学场所,即便有限的舞台实践也往往效果有好,不能完全发挥所学,既没有提高自我表演表现的广阔空间,也不能继续使之反馈于声乐技术本身的专业深化探索。声乐表演首先是一个技术课程,它调节了歌唱技巧,台词技能和舞台表现手段;其次声乐表演还深化了歌剧理论和作品分析理解,使学生开始全方位的去理解音乐作品及其表现的意义和方式;再者声乐表演还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不适应到自如地把握歌唱表演心理,使一个学习者能够真正的成长于舞台之上。即使在师范院校中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中,它也是不可缺失的。声乐表演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完整地开展起来对师资、教学条件等要求很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开展较早,相对成熟,大四、大五学生有完善的表演课程体系,毕业会有专场的戏剧演出作总结,同时一些地方艺术院校会有一些表演剧目排练和课程。多年来,普通院校局限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一系列条件,对这门课一直不太重视,既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音乐教育步伐,也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专业需求和文化审美活动,因此在普通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的实践探索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必要。
二、表演课实践内容
(一)课程及课程设置
声乐表演课在现阶段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列入专业选修课及教学异动、排练课的范围最好,也可以作为跨学科的一种艺术选修课。鉴于其课程特殊性(要有音乐基础、声乐演唱能力),课程的开设不宜在一、二年级,应在三年级开课,学习三至四个学期。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要做表演练习与讲评学生作业,故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15人为宜。一般来讲,不仅有专业的声乐老师,也要有表演的老师,形体老师,台词老师,钢琴伴奏也要进入剧目排练,一般每周两次,每次两个课时。但实际在普通院校中因条件所限往往根据教师能力会集多种角色为一身,身兼台词、形体、表演等诸多内容,对师资的综合具有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二)课程内容
1、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是声乐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歌咏之不足时的辅助表现形式,是演唱者内在心理情感的外在造型,随作品内容、情感变化而变化,包括三个内容,姿态、手势和表情[1]。姿态可借鉴舞蹈、戏曲、戏剧中形体表现手段,因表现性质不同而调整,如音乐会,晚会、歌剧的差别;手势的起落是表演的“点”与乐队中指挥的作用相同,其运用必须通过精心设计获得;表情的运用极为丰富,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怒、怨、恨”都要有专门的分类训练,还得寻找眼睛的“焦点”和空间方位的变化,目的是把生活中较为随意的状态和歌唱中的僵硬转化为精心构造的舞台形象[2]178-181。
2、台词
台词(Part/dialog/Line)作为必备的表演功课之一,是戏剧表演的话语。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及戏曲中的念白,是戏剧剧本的基石。台词要服从戏剧行动,推动剧情的进展;台词的性格化要求把握人物性格进展;台词具有诗的特质,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精炼、含蓄而简洁,内容具有深远的意境。台词课训练内容:诗、词、话剧片段、歌剧对白等、根据不同情感表达类型,选择不同类型作品通过诵读以准确掌握台词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李白的《将进酒》(诗)、老舍《茶馆》(话剧)、曹禺《雷雨》(话剧)、陈蔚《再别康桥》(歌剧)等都是台词课的经典诵读内容。目的为纠正错误的语言读音;建立适合舞台语言表达的语感;区分不同作品、不同类型、不同人物、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塑造舞台人物的语言性格。
3、歌唱表演训练
歌唱表演训练有别于声乐技术技能的学习。独唱声乐训练以开发“自我”内心感悟为主,不仅要找准基调与意境,还需辅捉情绪记忆,学会“精神化妆”;声乐小品训练是通过环境设想把作品情景与实物建立起联系的寻找自我过程;重唱训练是对唱,小组唱,二重以及多重唱等在共同演唱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取得对作品共同理解、融合统一的过程。
4、作品剧目排练
首先是作品剧目的选择:内容上根据主题、性质来决定:一般普通高校剧目选择从艺术歌曲、舞台剧、话剧、歌剧等形式中抽取。如《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艺术歌曲;观众对象分析:面对观众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校园气息浓厚,文艺性作品宜受欢迎,如歌剧《伤逝》等;根据自身特点分析:剧目难度的选择对于普通院校的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有针对性,适宜从歌剧中的独唱选段入手从而对学生提出表演要求。如歌剧《原野》中的金子演唱的选段,“啊,我的虎子哥”、《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的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等。然后是从具有重唱性质的二人或三人表演形式的歌唱片段,如《原野》中的金子和虎子的二重唱“你是我,我是你”。《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的二重唱“紫藤花”等。还可以有一些带有台词的完整歌剧篇章如《小二黑结婚》中的第一幕,出场人物有小芹、小二黑、金旺等。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多重唱段和若干的台词对白和独白。在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尝试歌剧作品,以小剧场歌剧为主的表演课教学歌剧,几乎可以成为学生的教学实习歌剧,也较易把握;场所条件分析:限于普通高校的演出场所和舞台灯光条件限制,应以小型的小剧场歌剧或戏剧片段为主,如《再别康桥》。
其次是剧目排练:作品视唱:往往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素质的不足而影响作品的发挥,作品的视唱是排练的基本功;小组排练:在独唱、重唱和台词之间找串联,一角多人共同训练,也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合排:伴奏宜用钢琴或小型乐器合奏形式,在舞台的调度上尽量减少空间的挪动,以开发作品情绪与把握人物内心,塑造作品性格为主。原则上剧目排练先易后难,加深学生自身表演基本功的要求。以较容易把握的本土文化声乐作品为主,兼顾学生能力与观众需求。
5、实践演出
根据时间和演出条件的限制,可以有排练厅的不带妆的内部实践汇报;也可以有简化布景的音乐厅或小剧场,面对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展演;还可以有经过精心舞台设计面向社会舞台的实践演出。
(三)声乐表演课的可操作性探索
声乐表演是声乐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精确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可以生动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增强人物的性格艺术效果。当然也综合了诸多如形体、台词等艺术门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学习工作力度,需要群策群力,集合本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虽然根据以往高校声乐发展现状这门课的实践探索是具有一定困难的,但近些未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各专业院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毕业生不断向各普通高校教师岗位进行充实,客观上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声乐表演的师资水平。通过艺考和大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一直在不断地提高。课程安排也更加的实用合理,作品资料获取更加的丰富详实和便捷。所以,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手段、方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加强音乐基础训练如视唱、和声等改善学生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师资训练,从声乐教师中有选择的挑选教师进修学习;分析作品与观摩现场演出,加强艺术修养,提高鉴赏能力;教材的规范和整理剧目排练作品,解决作品不足和教材缺乏问题;加强相关课题的科研和教研力度;加强艺术实践交流,尤其与专业院校的交流。
三、结论
声乐表演课的探索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是对学生歌唱技能的有益补充和极大的促进,它可以增加学生的表演、表现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深化研究。声乐表演课的实践探索在普通高校方兴未艾,任重而道远。随着声乐学科及声乐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声乐表演课的课程建设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也将促使声乐学科不断前进[3]。
[1]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郭慧珍.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