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2015-03-19武剑平
武剑平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70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学习这一新概念开始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移动学习即为Mobile Learning,一般会将其简称为M-Learning。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移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普遍运用,移动学习也因此得以发展,功能多样又便于携带的可移动终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地越来越好,且因为价格实惠,便捷且互联的多样性特征,以“普适的”方式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开始有所涉及。因而移动学习逐渐深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1]。
1 大学生拥有的移动设备及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
1)大学生拥有的移动设备。除了手机之外,大多数学生还拥有目前比较流行的便携式移动设备,如IPAD、kindle、PSP等,具有无线上网和文件下载、存储,支持智能软件的安装使用功能手机,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硬性条件的一个重要基础。
2)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本次调查中,上网主要用于浏览网页、更新微博和进行QQ、微信聊天等,至于用来下载资料的人是非常之少的。
2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和兴趣倾向
1)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概念的认识。借助手持的便捷移动设备,在任一地点、时间开展的学习活动即为移动学习。要求其选用的移动设备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很好呈现,且能够让教师、学生两者获得很好的互动交流[2]。接受调查的人中有56.3%都提出“不会受制于时空的学习方式即为移动学习,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开展学习”这一观点,22.7%的人的观点是“通过移动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即为移动学习,移动设备例如Ipad、手机等。可知关于移动学习这一概念,更多的学生是以感性认知的角度来定义的。
2)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兴趣倾向。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由于手机变得普及化,4G网络覆盖愈广,对人们而言手机变得愈加重要,加之手机功能的丰富化,手机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必需品。由于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过去的学习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变化着,如今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限制于在学校听老师授课学习,学习渠道越来越广。作为非正式学习的移动学习已经慢慢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工作、学习等。
3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内容和方式兴趣倾向
移动学习的内容与一般的书本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别,因为呈现、传输等方式的差异,并未全部学科都适合移动学习。外语知识学习是如今人们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专业及考试类知识位居其次。因此如今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通过手机学习专业知识的想法。
移动学习方式受到移动设备的限制与影响,如手机屏幕小,操作不方便,网速慢等,这也就决定了它呈现的方式和过程需要特殊的方法来进行。
4 移动学习有效应用于大学生学习的几点建议
4.1 有关部门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与推广
有关部门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与推广有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经费得以落实,能够确保配备齐全的移动学习装备,为学习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欧盟的M-learning项目,就是由英国、瑞典及意大利3个国家的5个组织共同承担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机交互研究室为每个参与实验学生配备了一个手持移动设备[3]。
4.2 提高网速、降低费用
网速是移动学习期间非常关键的限制要素,由于智能手机、4G网络的推广和普及,手机网速也获得了显著改善。很大参与调查的学生都提出,不太理想的网速对他们的移动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4.3 构建稳定的学习平台及可用的学习资源
对于移动学习来说,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保障是具备稳定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关注点在于学习资源,因此学习资源的权威性、正式性、精确性和系统性是非常关键的,需要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
[1]王建华.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8.
[2]黄荣怀.Jyri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5.
[3]李玉斌,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理论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4(7):38.
[4]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J].2006(04):58.
[5]Brian Fling.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0.
[6]马和明.全球E T咨询-2 0 0 6(G l o b a l E T Information-2006)[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