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氰碘柳胺钠对羊肝片吸虫疗效研究
2015-03-19罗旌晶
罗旌晶
摘要:为了研究氯氰碘柳胺钠驱除羊肝片吸虫的疗效,分别采用硝氯酚(对照组)与氯氰碘柳胺钠(试验组)驱除羊肝片吸虫,对比试验两组治疗前后的羊感染肝片吸虫总虫卵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虫卵减少率来讲,试验组患者的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6%(P<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讲,试验组(8.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采用氯氰碘柳胺钠驱除羊肝片吸虫的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氯氰碘柳胺钠;硝氯酚;羊肝片吸虫
中图分类号:S85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2-0010-02
福建省三明地区地处福建中部山区,境内多山地、丘陵、盆谷,林地资源丰富,常年降水较大。地形、地貌、坡向、植被错综复杂,这些条件都给肝片吸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中间宿主条件,导致该地区长期以来羊肝片吸虫感染率较高[1],目前羊肝片吸虫病已演变为该地区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本研究通过不同方式对羊肝片吸虫进行了治疗,以期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疾病诊断
对三明地区的山羊放牧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该地区的羊只在夏秋季节放牧有肝片吸虫病原的潮湿草场或者低洼地带的病史,多雨的年份流行较为严重,2012、2013年春末引起了较多羊只死亡,通过放牧史调查及肝片吸虫虫卵检查,判定是由于大量感染肝片吸虫而导致的羊只死亡。
1.2 方法
从三明地区暴发过羊肝片吸虫的牧户畜群中选出50只超过12月龄的羊,从每只试验羊肛门内采取新鲜粪便5 g,采用沉淀法进行肝片吸虫虫卵检查,结果所有试验羊均检测到肝片吸虫虫卵。感染强度羊最高为23个虫卵,最低为2个,平均15个。
将所有的试验羊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只,对试验组进行氯氰碘柳胺钠治疗,按照每千克 10 mg剂量灌服氯氰碘柳胺钠片;对对照组进行硝氯酚治疗,按照每千克 4 mg进行一次口服。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试验羊驱虫前后羊感染肝片吸虫的总虫卵数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与分析
(1)由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在驱虫前的卵数为301个,驱虫后为4个,减少率为98.67%;对照组在驱虫前的卵数为307个,驱虫后为56个,减少率为81.76%,由此可见,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在进行了氯氰碘柳胺钠治疗后无轻度中毒试验羊,有1只消化道线虫感染,占4.00%,有1只寄生虫感染,占4.00%,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在进行了硝氯酚治疗后有1例轻度中毒试验羊,占4.00%,有3只消化道线虫感染,占12.00%,有6只寄生虫感染,占24.00%,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由此可见,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小结与讨论
3.1 流行特点
福建三明地区的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差异较大。羊肝片吸虫病的多发地区一般为多雨、湿润的地区,例如山川、低洼、沼泽等地,在季节年份方面,羊肝片吸虫并通常在多雨的年份较为流行,尤其是在夏季;而干旱时节发生率较低,以冬季最为明显[2,3]。
3.2 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羊:通常在一开始发病时,羊群容易表现为衰弱、发热、无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逐渐出现压痛感,接着是不同程度的贫血、黏膜苍白、红细胞及血红素明显降低等症状,情况较为严重的,甚至在短短几天就会死亡。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而引起的,多发于夏末秋初。
(2)慢性型病羊:其主要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无食欲、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步行较为迟钝、全身多处出现水肿等不良反应,时而出现便秘,时而出现下痢,二者交替不定时发作,加上肝脏肿大,病情不断加重,其结果往往是衰竭而亡。这种症状一般在春季会逐渐转变为慢性,多发于羊患病后耐过急性期或者轻度感染后。
3.3 剖检变化
(1)急性型病羊多表现为肝肿大、质软、胞膜有纤维素沉积,在肝实质内发现虫道与幼小虫体。
(2)慢性型病羊的肝实质褪色、变硬、肝脏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常钙化变硬、在肝胆管和胆囊内有大量虫体。
3.4 预防措施
(1)药物驱虫。预防性驱虫是控制肝片吸虫病的主要措施,所有的羊只分别在每年进行3次驱虫。在春季螺蛳活动之前,使用杀成虫的药物进行第一次驱虫,结束后应该注意降低对试验羊粪便对虫卵及环境的污染;在7月左右开始再次驱虫,这时使用杀幼虫的药物,目的在于将侵入试验羊体内的多数幼虫杀死,及时阻止其发育为成虫;在11月开始最后一次驱虫,这时应该采用对成虫与幼虫均有效的药物,目的在于保护羊过冬,避免冬季发病。
(2)粪便处理。每天打扫垃圾房,注重积累,利用废弃物发酵生产生物热杀卵。尤其是杀虫后排出的废物应更严格的管理,禁止乱堆放,应集中堆积发酵处理,避免再次感染谷仓和牧场污染。此外,为了消除虫卵,在有限的给药时间内,应及时清扫试验羊的粪便,堆积发酵,采用超清洁消毒每天至少进行2次消毒,彻底消除的成虫和卵[2]。
(3)饮水卫生。在羊肝片吸虫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应该严格控制羊群的饮水卫生,尽量饮用井水、自来水或者流动的河水等清洁水,强化卫生意识,不能到低洼、沼泽地带饮水。
(4)加强护理。对于试验羊应该多喂容易消化的草料,对于体质较弱的试验羊应该每天增加0.2 kg左右的的正大186羊浓缩料,持续增加一个月。
(5)避免重复感染。对于已经感染或者怀疑已经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羊群,禁止其到河内放牧饮水,必须饮用干净的井水,同时定期驱虫,以避免重复感染[4]。
3.5 体会
在预防与控制羊肝片吸虫病的措施方面,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尽量不要在低洼草地放牧,只有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切断羊肝片吸虫病的传播途径,达到促进羊群健康生长的目的。
过去传统的驱除羊肝片吸虫药物一般为硝氯酚,该药物的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且加大药量时会出现虫体阻塞胆管或者病畜发生中毒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又无法实现驱除目的。后改用达虫净等药物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长期的观察研究中,其耐药性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新型的药物被研发,氯氰碘柳胺钠作为治疗羊肝片吸虫病的有效药物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试验选用氯氰碘柳胺钠作为三明地区的驱虫药换代产品进行驱虫,治疗结果较为满意,在治疗效果方面,虫卵减少率方面,试验组(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8.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
参考文献:
[1] 庞彩佑,刘巍申.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4,31(5):143.
[2] 秦 汉,刘恩建,李富育.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7):110.
[3] 林银娇.一起高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4, 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