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熵视角的公共政策传播分析

2015-03-19喻兴旺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个体决策

喻兴旺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 610000)

一、公共政策传播与熵的关系

(一)公共政策传播的熵视角

在热力学中,熵被用于描述在热学系统中能量的无序分布。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独立系统中熵会自发达到最大熵值的平衡状态。熵作为描述状态变化的函数,被广泛运用到了信息学、管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但是把熵的概念引入政治传播学领域的讨论并不多见。接下来,我们将用熵理论去思考公共政策的传播问题,也就是对公共政策熵进行探讨。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的社会中,公共政策的有效能在社会运转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基于传播主体无效能不可逆的不断增加,使得社会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超出有效能作用范围,导致公共组织管理权限相对缩小。与此对应的是社会个体为寻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获取公共政策信息以降低自身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二)公共政策熵的数学模型

公共政策在群体内的传播会受到多方面传播力量的作用。为讨论公共政策熵的问题需作如下的假设。假设一:公共政策传播的有效性以社会中的个体通过自利行为所获得的公共政策信息量作为衡量的标准;假设二: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信息只能从公共政策掘取度高的群体向公共政策掘取度较低的一方传播。因此,公共政策熵是一个状态函数且满足如下关系式:

其中:公共政策熵的改变用表示IS;W表示群体因为个体自利行为所形成的公共政策信息总量;B表示一定群体范围的公共政策掘取度,即群体获取公共政策信息的普遍能力。

假如群体是由若干子群体组成,于是开放群体的公共政策熵表达式为:

其中:k表示公共政策熵系数;t表示矩阵ρ^ln(ρ^)的迹;ρ^是子因素影响熵值变化的密度矩阵;Si表示第i个子群体的公共政策熵。由于各个子群体之间在促进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存在相关关系,现在经线性变换后可得到影响公共政策熵的群体模型:

其中:Ki表示第i个子群体影响公共政策熵的系数;Si表示第i个子群体的公共政策熵初始值。需要对模型进行如下解释:公共政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来自有效能推动与无效能的阻碍。政策作为公共意志的产物,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是公共福利的实现程度,公共政策的传播也需要服从这一准则。公共政策需要在利益相关群体中产生统一且利于政策实施的意识形态,即熵值越低,公共政策传播效果越好。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将从个体差异出发分析公共政策熵的产生原因以及公共政策熵在群体间的传播机制。

二、公共政策熵的多维分析

(一)个体差异下的熵值

封闭条件下,公共政策熵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自环境的长期塑造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环境通过影响个体背景知识、思维方式、生活水平以及营造社会氛围等方式间接作用公共政策熵。遗传依托基因在身高、性别、民族以及智力等方面的性状表达影响公共政策熵。存在足够的信息,个体间信息的完全对称可以消除公共政策反应的差异。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导致个体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种。第一,个体只是知道公共政策传播的字面内容,但不知道公共决策具体的决策过程,更不知道公共政策背后的推动力;第二,个体并不了解公共政策传播对其利益引起的变化,这来源于公共政策传播改变了个体政策收益函数;第三,个体不了解公共政策传播情况,包括传播的形式、范围、成本等;第四,个体不了解自己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反应所引起的其他链式反应;第五,个体不能完全了解其他个体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反应;第六,个体无法判断不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联度,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反应行为对不同公共政策传播产生具体影响。依据式(1),个体由于自利行为获取公共政策信息使得群体信息总量发生变化。如果引入时间因素,则同一类型个体的公共政策熵会呈阶段性变化,但这种改变不一定改变个体的政策反应。为此,我们引入公共政策传播阈的概念:个体公共决策的基本逻辑是依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公共政策内容进行判断,个体进行决策前结合已有情况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当公共政策信息突破阈值达到决策要求时候,个体才会有所行动。依据式(2)和关于差异的若干假设,得到公共政策熵会因为个体公共政策传播阈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增加了公共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开放群体间的公共政策传播

由式(1)可以得到,开放群体情况下,当子群体公共政策熵大于零时,开放群体的系统熵始终大于零,表明群体内公共政策信息量随群体交流呈递增趋势。由于群体公共政策熵的改变,个体需要对外环境进行重新审视,加上信息成本的存在,部分个体对公共政策信息不断进行掘取,直至信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理性个体在进行公共政策信息掘取必然遵循以下逻辑。首先,对公共政策信息量变化程度和掘取成本进行预估,通过自身的收益函数与成本函数判断是否进行收集。其次,确定掘取公共政策信息后,个体将从掘取到的信息中选择能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那些信息。再次,分别对不同的信息组合做出决策结论,并依据结论考虑对所在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其他个体对决策的反作用。最后,做出是否掘取公共政策信息的决定。处于公共政策传播熵阈边缘的那些个体对信息的掘取需求强度较高,因此掘取公共政策信息的可能性越大。

(三)公共政策熵的类型与来源

尽管个体最终决策存在一定模糊,我们仍然能够对开放群体如何理性选择公共政策信息进行讨论,并试图论证多样化的公共政策传播会促使具有一组理性决策特征的群体产生。现引入传播系统下的开放子系统的群体公共政策熵广义平衡方程。

(四)公共政策传播中的个体状态

群体内个体对公共政策反应是公共政策熵的微观表现。为了描述在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的个体状态,现假设群体由足够多个体组成,群体公共政策的掘取度是个体对公共政策信息掘取的概率统计表现。那么,可以得到第i个独立个体掘取公共政策行为发生的概率均为,若Ω表示个体对公共政策反应的总数,则。则式(3)可以简化为子群体的公共政策熵的个体状态变化函数。

由式(4)和(6)可以得到由子群体聚合的群体公共政策熵表达式:

其中kd表示公共政策熵系数,Ki表示第i个子群体影响公共政策熵的权重,Ω表示子群体中个体行为状态总数。依据式(7)得到,Ω值越大表示群体中个体行为状态越多样,Ω值越小表示群体中个体行为状态越单一。子群体中个体行为状态总数与公共政策熵呈指数对应关系。当公共政策熵等于零时无意义,随公共政策熵值增大子群体中个体行为状态数不断增加。于是公共政策熵定律可以尝试性表述为:群体内的公共政策信息被完全包含到公共政策的决策中必然引起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三、结论

我们讨论的逻辑是从个体由于内生因子以及环境变量导致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反应差异出发,讨论群体内部公共政策熵的产生,并对个体向群体进行推演,将公共政策传播从以往的渠道模式讨论中剥离出来,从而为传播多维分析提供可能。公共政策是政府理性决策的结果,个体通过在公共政策传播中的角色转变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样出于理性。但是,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部分个体的决策可能使群体在传播渠道中发生位移并影响原有的公共政策效能。即便如此,在公共政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主体仍可以通过外在力量控制公共政策熵的形式维持原有公共政策布局,导向性的信息传播构筑了公共政策传播的基础。

[1]荆学民,苏颖.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与现实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4,(2).

[2]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6).

[3]特德·霍华德,杰里米·里夫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个体决策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