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建华 深受村民喜爱的“沙迪克江”

2015-03-18卡佳

中华儿女 2015年5期
关键词:迪克建华交朋友

卡佳

提起申建华,村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村子里的老老少少更习惯于称他为“沙迪克江”。申建华是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住洛浦县恰尔巴格乡阔恰艾日克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副组长。他精通维吾尔语言文字,村里开大会,他就直接用维语进行宣讲。刚到村子里时,申建华就在村民大会上用维吾尔语介绍自己,“我的汉族名字叫申建华,维族名字叫沙迪克江(“沙迪克江”翻译成汉语就是“忠诚”的意思),我忠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忠诚于新疆各族人民”。申建华的自我介绍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从此以后,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沙迪克江”。

语言的优势,是迅速拉近工作组与少数民族群众关系最重要的纽带,也是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最重要的工具。申建华充分发挥自己精通维语的优势,承担了工作组与村干部、工作组与村民联系交流的重任。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亚克西卡德尔”(卡德尔意思是干部)。

洛浦县恰日巴格乡阔恰艾日克村是有名的落后村,也是维稳工作的重点村。自1980年以来,该村共更换村支部书记32人,是远近闻名的“曲鲁克村”(维语“曲鲁克”是“一盘散沙”的意思)。更为严重的是,1998年,该村还出现过暴恐团伙。

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工作,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申建华提出:“先交朋友再工作,先交朋友才能做好工作,交朋友就是工作”。他认为:要想让群众说你好,首先要村干部说你好;要想让“80、90后”说你好,首先要让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你好;要想让孩子喜欢你,首先要让他们的妈妈喜欢你。所以,申建华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不摆架子,见面总是主动跟老百姓握手打招呼问好。一开始,有些年轻人就是不跟他握手,但是一个月后,他们个个都愿意跟他握手了。他把村民当亲人,暄寒问暖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全村有400户村民,申建华的手机里就有250多个村民的电话。村民对他也是无话不谈,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有什么情况都要到村委会“找沙迪克江反映”。有时天不亮村民就跑来敲门;晚上1点多了,还有村民在申建华宿舍反映情况。时间长了,邻村的村民也纷纷前来找他聊天、办事、反映问题。

申建华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的事做起,主张先把村委会这块阵地维护好,给村民们树立起住村干部勤劳务实、认真工作的良好形象。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水桶洒水,拿起拖把拖地,拖走廊、拖葡萄架下的水泥地、拖篮球场。一天到晚没有闲暇。他对组员们说:打扫卫生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把它上升到巩固农村阵地的高度去认识,打扫卫生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农村无小事,农村也无大事”。这是申建华常说的一句话。在工作组的带领下,阔恰艾日克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申建华住村伊始即向村民承诺,要努力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村民在建“富民安居房”时,他积极为群众解决砖块、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供应方面的问题;春季缺水的关键时刻,他努力协调各方,千方百计为群众开通机井、疏通渠道、调解灌溉用水;群众用不上电、看不上电视,他就积极与县乡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他就帮助群众联系医院;村民经济上遇到困难,他就尽最大能力解囊相助;村里搞建设或开展活动,一时拿不出现金,他就主动用自己的钱预支,先解决燃眉之急;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后,搞活动急需购置设备,他预支1400元;村里好不容易争取到打机井指标,需要马上开工,他垫资11050元作为启动资金;国庆节给群众发放米面油,时间很紧,关键时刻又拿不出钱,他垫资25000元;为了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发展育肥羊养殖业,他两次和村干部到策勒县昆仑山牧区购买“架子羊”,买羊时村里的钱不够,他毫不犹豫拿出4000元,说:“等村集体有了钱再说”;村民买买提艾力的女儿得了急病,没钱住院,他毫不犹豫地掏出1000元给买买提艾力,说:“这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不需要你还,赶快拿去给你女儿看病吧!”到目前为止,申建华先后共垫资、捐钱达4万多元。除此之外,每当走访看到卧床的病人、看到无依无靠的老人或残疾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100-200元,解囊相助;在过肉孜节、古尔邦节的时候,他更忘不了给小孩子“压岁钱”。

一个叫吐尔逊古丽上小学6年级的小女孩,古尔邦节收到申建华给她的10元钱,十分激动。她说:“我们家很穷,过节的时候父母连一块钱都没有给过我,你给了我10元钱,我真是太高兴了!我要一直珍藏这10块钱,它在我心里比1千块钱都重要,我永远也忘不了工作组,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学校是体现现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最突出的阵地。住村以后,申建华首先与村吉米亚小学联系,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经常和老师、孩子们交谈,主动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他通过学校影响社会,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这为当地淡化宗教氛围、“去宗教极端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申建华就像一块“吸铁石”,只要与“80、90后”的年轻人交流三、五分钟,他就能把他们紧紧地吸附在自己身边,不再受极端势力蛊惑。

申建华还主动与“重点人员”接触,与“塔里甫”(国际上叫塔利班)交朋友,努力把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

村里的“80、90后”想拿驾照学开车的热情很高,申建华就因势利导,破天荒在村里办起了驾训班,带领年轻人学习《交通法》,他对年轻人说:“做不好人,就开不好车”,“做人要从学开车开始、从学法守法开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年轻“塔里甫”宗教意识很强,整天想着要建清真寺,申建华就主动与他交朋友,引导他积极参加村里的文体活动,把心思用到发家致富上,现在这个“塔里甫”天天奔波于建筑工地,再也不提修建清真寺的事了。对村里所谓的“重点人”,申建华从不歧视,坚持与其他村民一视同仁。一个非法越境未遂、刑满释放回村的年轻人买提·尼亚孜,因为家庭困难,申建华便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参加驾训班学习,培养他有一技之长。考试前,尼亚孜为了不迟到,就住到了距离考场附近的哥哥家,没想到当天晚上大清查,尼亚孜是不属于这个村的村民,当即被维稳人员带走关进派出所(南疆盘查制度非常严格)。当申建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去看他,并把他担保出来。尼亚孜当场失声痛哭,他逢人就说:“沙迪克江是我永生永世的恩人!”从这以后,尼亚孜每天都给申建华打电话汇报一天的生活工作情况。

应该说,农村绝大多数地方是稳定的,农民群众绝大多数都是好的。申建华在会上说:“要把安全稳定的希望寄托在群众身上,而不是寄托在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上;要明察秋毫,但不要草木皆兵。如果不相信群众,把自己封锁在深墙大院,处处戒备森严,这是缺乏信心与软弱的表现,反而会大涨敌人的士气。只有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害怕,敌人就不害怕;我们不害怕,敌人就害怕”。

刚进村的时候,申建华表态:“保证不出大事,连小事也不出”。住村半年之后,他又说:“不会出大事,连小事也不会出”。住村工作结束时,申建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出大事,连小事也没出”。他对自己总结:“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很难做到,但是住村这一年,我努力做到了!”

村民和村干部对工作组的评价是——“历年来最好的工作队!”结束了群众不相信干部、不相信政府的局面。

是不是真情实意,群众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好干部,农村是最好的“试金石”。

听说工作组要走,阔恰艾日克村的村民纷纷要求“把沙迪克江留下来,我们都舍不得他离开”。

责任编辑 董颖

猜你喜欢

迪克建华交朋友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们”字交朋友
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