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义孙 一个法学家的社会关怀

2015-03-18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5年3期
关键词:法学学术法治

张志国

面目和蔼,却掩不住他目光的深邃,宽边眼镜戴在他的脸上显得非常儒雅,沉吟不语时,他的微笑如一束阳光、温煦如风,甫一张口,却发现他语速快、跨度大,话题节奏感极强。坐在记者面前的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曹义孙。

“从某个角度上说,担任政协委员不是我的社会兼职,而是我的学术生活的重要部分。参政议政不是学术以外的社会活动,而是学者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曹义孙坦言,“不同的学术观决定了一个学者对待社会实践尤其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不同态度。如同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一样,社会科学研究者更应当主动将自己投入到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当中,不仅仅将参加社会活动当做是以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尽责任,更重要的是,把社会活动本身看做是自己所从事的社会问题研究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研究结论证实或证伪的过程,是学术思考的配套实验。”

以问题为导向,逐步聚焦法治教育

中南政法学院是曹义孙学术生涯的起点。当时的中国法学学科知识体系尚在建构之中,学界大都关注部门法的理论建设,也许是哲学科班出身的缘故,当一般的法学研究者大都还在关注技术层面的法学问题时,曹义孙已经开始关注法学学子和法律职业的伦理问题了。

当年在中南政法学院读研究生时就常常向曹义孙请教问题,如今在曹义孙担任主任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工作的梁文永对记者说,“那时曹老师还很年轻,也还不是研究生导师,但他思想锋利、观点新颖,在研究生当中享有盛誉,很多研究生都找他交流问题,我也把他当做是自己的编外导师”,梁文永补充道,“记得有一次到他家里拜访,发现他正在研究法官道德问题,他的桌上摆着一份题为《法官道德论纲》的文稿,侃侃而谈法官的职业伦理。这种问题当时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正宗的法律问题,但今天看来他的眼光是超前的,他早在20多年前关注的司法公正和法律职业伦理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困扰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2年底,时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的乔克裕教授主持一个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法学教育理论研究”,力邀曹义孙与他一起负责课题研究。曹义孙坦陈自己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可能不适合。没想到乔教授独具慧眼,认定曹义孙是最佳人选。

士为知己者死,曹义孙当即着手调研,拟定计划,花了大半年时间完成课题。这本名为《法律教育论》的著述全面论证法律教育的规律、职能、目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和原则,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法律教育的论著。26万余字的书,他一个人写了20万字,他也因此成为国内较早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该论著后来获得省部级二等奖,牛刀小试取得的意外成果,激发了曹义孙对法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曹义孙的学术发展路径。继那本《法律教育论》获奖之后,他主编的《高校教学管理通论》再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司法部首届教育成果二等奖。

说起当时对法学问题的研究心态,曹义孙说:“我当时还是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法律问题的,我把整个法学以及法学教育现象当做哲学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算误打误撞吧,最后竟然不知不觉地把研究对象变成自己的研究主业了。”

创建国内首家法治教育研究机构

1998年,曹义孙调入北京工作。此时的他在法治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名声在外,2002年,曾宪义、张文显主持“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曹义孙应邀参加。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殊荣,标志着曹义孙在法律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获得法学界的公认。

基于他在法律教育领域的独特思考,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将一项特殊任务交给曹义孙,授权他组建全国第一家专门以法治教育自身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当时的曹义孙尚在教务处副处长任上,大刀阔斧地推出了多项重大改革措施,迄今仍有不少教师对当时的教改热潮记忆犹新。按照校领导的构想,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应该对全国法学教育贡献管理智慧和制度经验。校领导希望通过这个新的研究机构引领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中国法学教育输入新型管理思想。

2006年,曹义孙领导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正式运作起来,经过近十年的日积月累,曹义孙带领该中心一帮人围绕“什么是法教育学?”“中国法治视野下应当构建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教育学理论体系?”“大学法学教育和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在法治教育实践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法治教育在国家法治建设乃至国家治理体系中应当发挥何种作用?”等等一系列事关法学教育自身规律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展开调研、提出构想。

曹义孙说,“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从法治建设乃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全面、系统、综合地整体研究与法治教育有关的所有问题,构建覆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依法治国诸领域的法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法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说到这里,曹义孙顿了顿,似乎有点担心自己的意思可能会被误解,“从全球的法治发展史上考察,每个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方法和道路都不同,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也一定会有体现中国国情的中国路径,既然法治中国需要走中国道路,中国的法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也一定要体现出中国元素。”曹义孙一下子把视野扩大到了全球,记者感染到他是在一个多么大的背景下思考他的法治教育问题了。

2008年,就任这个全国首家法治教育研究评估机构首任主任三年之后,曹义孙进入一个更为崭新的工作平台,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多次政协组织的重大调研之后,我开始深刻反思学术生活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我发现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中找到学术源流,而学术思考中的任何理论问题继续延伸下去都会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对应事物,”曹义孙说,一个以学术为业的人,应当先后经历求学、教学、科研、带队伍、搞管理和服务社会等6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学术活动。他批评了那种觉得只有科研才是学术,其他都不是学术生活的观点。学者的最终使命是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追求自己的创新本性。

以学术为依托,

打造参政议政团队影响力

学者应当关注社会生活的学术观不仅是曹义孙身体力行的生活原则,也成了他带领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科研团队对学术生活的共识。他带领的团队对社会实践问题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用该中心副教授刘坤轮的话说,“我们在做学问和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时都会自觉地多思考一层,这个问题有无可能以及如何可能成为一项政策建议。有时,我们在外面参加学术会议发现了一些新观点,会主动去找发言的学者交流,别人往往会很惊讶,因为以形成全国政协的提案为目标的交流是大多数学者闻所未闻的事。”刘坤轮补充了一句,“但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他自嘲地说,“有些圈内的朋友说我们中心的人,政治敏感度非同一般”。看得出来,这位青年才俊很满意自己的这种学术状态。

曹义孙的学术观影响了他领导的整个中心,全中心的学者都自觉地将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嵌入到自己的学术生活中。新的学术观不仅仅影响了同事们的研究方法,也激活大家的“真问题”意识。

在曹义孙连任两届的政协委员生涯中,他提出了不少与他领导的中心科研成果有关的提案,由于这些提案同时也是中心科研工作的研究范畴,所以言之有物,有理论也有数据支持,均获得广泛的认同。

2008年,曹义孙和同事开展一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委托的“关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标准化问题研究”的科研项目,据此他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改革司法考试制度的提案》。2010年,曹义孙和他的团队以防范司法腐败问题为切点,思考反对腐败的制度措施,从借鉴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纪检监察领域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研究设想,在此基础上,曹义孙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递交了《关于反腐倡廉亟待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的提案》。

谈起曹义孙担任政协委员与他作为学术带头人对所任职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心多位科研人员对记者表示,曹老师的参政议政活动同时开拓了我们大家的研究视野,成为我们全中心所有学者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重大议题的平台,激发了我们研究社会问题的学术责任。

2014年9月,经民盟中央商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同意,曹义孙受邀兼任史良法学院院长。史良法学院设立于常州大学,由民盟与常州大学共建,是我国第一家以民主党派领袖人物冠名的法学院。

去年11月上任伊始,针对史良法学院教师专业结构的特点,曹义孙提出了组建中国首家德治与法治战略问题研究院的设想,并亲自为研究院确立了为国家德治与法治建设顶层设计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发展定位。

记者向曹义孙讨教他的办学理念,曹义孙说,“如何体现一所法学院校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办学理念是为治国理政输送人才,我以为一所优秀的法学院还必须为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国家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智库,为国家全面改革建言献策,贡献智慧。”面对记者的疑问,曹义孙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八年来的政协委员生涯确实影响了我的法学教育管理思想,不仅仅影响了我的学术观,也影响了我的法学教育管

理观。”

曹义孙告诉记者,“2015年的两会,我打算关注德治与法治领域的问题。”和以往的每一次提案一样,这个正在酝酿之中的提案也是精心选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成果。在史良法学院,曹义孙提出了组建中国首家德治与法治战略问题研究院的设想,并亲自为研究院确立了为国家德治与法治建设顶层设计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发展定位。宏大的愿景迅速激发了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整合了不同专业背景的教职工的科研力量。曹义孙说,“德治与法治关系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共同介入,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在回答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问题”。

事实上,有关德治与法治问题的思考是曹义孙多年来从法哲学和伦理学角度思考法治教育的逻辑延续,2011年曹义孙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信息公开法,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在该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曹义孙再次提出有关建立诚信体系的提案。

曹义孙认为人的真正本性就是创造。他总是那样风尘仆仆,他追求着永不歇止的创造生活,不断创新自我,不断为创新社会贡献自我……

猜你喜欢

法学学术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