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审计的对策研究
2015-03-18李猛
李猛
【摘要】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本质所在,实施财政审计是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真正目的。搞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不仅是贯彻《审计法》的要求,也是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于提高政府理财水平,实现财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于拓宽审计学的研究领域,推动审计学、经济学及整个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财政审计;对策研究;经济体制
一、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
所谓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和财政机关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开展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是贯彻《审计法》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和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审计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重点检查有无隐瞒、挪用或转移预算内收入;有无挤占、挪用、浪费预算支出,有无违反规定扩大预算外资金等问题。通过强化实际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国家政令的统一,促进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强预算管理。具体而言,我们认为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是财政审计的龙头和核心部分。重点应当审查财政预算编制体系内容的科学合理性、编制申报程序的合规性、预算调整的客观性、调动项目范围的恰当性和预算执行的贯彻性。审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税务系统税收征管情况、国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拨付情况、计委参与预算分配、拨付和管理建设资金情况,其他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②财政收支结余活动审计。重点审查是否按人大常委会批准预算组织收入,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库;各项支出是否按预算计划拨付到位;收支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财政结余是否真实。③财政决算审计。主要审查决算在内容、数据、时间和程序方面编制的完整、真实和正确性。④审查上级主管部门、本级政府部门交办的对其它财政资金收支审计的内容,如预算外资金、专向资金的筹集、运用是否合规、有效。
二、目前我国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深化财政审计,特别是开展本级审,为各级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提供了依据,是我国审计事业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存在着某些认识误区,在实际执行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诸如①财政部门配合不够,人大监督缺乏效力。主要表现在对审计基本资料的提供上留有余地,使审计人员由于缺乏应有的关键资料,难以真正发现问题。而在人大的监督方面,由于财政部门报送人大审批的预算比较粗,一般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项目,从而导致预算分配中的随意性较大,在预算收入调整方面,人大在审查时认为只要调整程序合法,对调整内容是否合理却难以界定,致使审计监督形同虚设。②审计范围不全面,如对某些享受财政预算拨款的省管单位审计部门无权审计,形成工作中的空白点。③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财政审计的功能。在宏观管理中,财政审计一方面主要是起着监督作用,依据国家财经法纪,严肃财经纪律。在工作中由于担心影响与财税部门的关系,对被审单位不愿意签定双向承诺的行为无法制裁,加之审计手段落后,对被审计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考察,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不够,无形中加大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审计及时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规律性、宏观性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时间在县级政府审议上年度预算报告时间之后,从而难以发挥审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三、深化财政审计的思路措施
财政审计,应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要注意审查财政监督本身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正确处理了各级之间财政分配关系,进而进行审计统计分析,由现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以达到深化财政审计工作,完善财政审计制度的目的。
1.在宏观方面,可采取如下对策
(1)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审计机关可由立法机关直接进行管理,直接向人大负责,同时,在审计经费、人员隶属管理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和权利,进一步强化其独立性,从制度上解决其后顾之忧。
(2)建立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制度,解决审计时间与决算通过时间不一致矛盾。从时间上将,目前人大审议通过决算时间是在一季度,而财政审计执行时间是在二季度,从而审计监督并不能为人大监督提供及时切实的信息,审计监督成为事后监督,仅仅为监督而审计,缺乏能动性,没有为人大监督的正确决策提供基本保证。从监督内容上讲,一方面人大审批的预算内容应当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项目,以减少预算分配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在预算收入调整方面,人大在审查时认为只要调整程序合法,对调整内容一般缺乏必要的关注,致使许多重大调整事项合法但并不很合理。因此,必须结合财政审计,对重大调整事项给予规范的审计。
(3)以提高筹集、分配、使用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逐步拓宽财政审计领域,不断深化财政审计内容,从宏观角度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探索财政审计向高层次发展的新路子。
(4)建立统一的财政审计指南,规范审计行为。
2.微观方面,进一步贯彻以资金审计为主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原则,依法规范预算收支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依法治税并监督违章减免税问题,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1)审查预算资金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同级审中,首先应针对财政吃紧,仅保“吃饭”,同时却又行政经费逐年累加、高居不下的现状,采取果断手段,努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深入探讨其安排的合理性,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要严格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秩序。统一票据使用,统一帐户,统一征收统一调控统一管理;经常开展清理整顿,查资金、查帐簿、查帐户、查票证、查存款查资金来源和去向等。
(2)完善拨付资金的衔接网络从财政下拨的资金通常是纵向地步入正轨,拨到本级其它预算执行部门的横向资金也顺利衔接,但再下拨的资金衔接却不周密,网络不健全,形成了空档,同时也致使资金信息不能及时真实地向财政部门反馈,差异形成,漏洞存在,为此,完善资金的纵横向网络衔接,并落实情况是深化同级审的重点内容。同时,要重点审查预算单位的行政经费、事业费以及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等情况。
(3)准确、全面地披露违纪行为。在同级审中,要重点检查和揭露预算执行中有无不真实和不合法、不规范等问题。要注意准确全面地披露政府在预算中的违纪行为,不能因为现存审计体制的原因,在政府领导下审查财政就难以超脱,而始终应履行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中避免审计工作的风险问题。应严格执法,依法审计,为各级人大的工作提供依据。
(4)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深化突破口。具体情况、具体形势不同,违纪行为也不同,在同级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违纪行为各自的特点,深入分析,加强审计力度。如有的地区反映的支出预算数与批复预算数不一致,保留待分配预算数太大,而有的反映拨付资金税金到位或政府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用途等。
(5)从违纪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随着同级审的发展,各地财税部门带普遍性的违纪问题逐步得到抑制,则必须向财税管理审计过渡,向政府提供增收节支的信息、途径,并落实审计情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