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革命进行时
2015-03-18杨玥
杨玥
高清音频格式简介
类似MP3、WMA等有损格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常见的无损音频格式有哪些呢?
APE:APE曾经是无损音频早期最流行的一种压缩格式,文件的扩展名为.ape。不过,这种格式并不是开源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免费使用的,所以近几年的风头逐渐被FLAC盖住了。APE文件格式既可以是标清的,也可以是高清的,还是看它的量化位数和采样频率。
FLAC:FLAC是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缩写,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无损压缩格式,文件的扩展名为.flac,因为是一种开放格式,因此兼容性很好,能播放的设备也很多。同样,flac文件既可以是标清的,也可以是高清的。事实上,现在主流的高清音频格式中,FLAC已经占据了大半江山。
MQS:这是Astell & Kern定义的一种高清音频格式,是Mastering Sound Quality的缩写,意思是“录音室级别的声音质量”。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格式,在电脑上查看,它的文件扩展名就是.flac而已。只不过MQS格式都是正版发行的,可以认为这是具备版权的,直接由母带制作而来的高品质FLAC高清文件。
音频格式的标清和高清
1982年CD的问世,标志着音源进入数字化时代。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有两个关键性的参数。一个叫量化位数,一个叫采样频率,这就跟高清视频的分辨率一样,单纯从声音质量的角度考虑,这两个参数也是越大越好。最后,索尼和飞利浦选择了16bit量化位数,44.1KHz的采样频率。因为那个年代,受限于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的限制,采用这样的标准,才能在一张容量为650MB的CD盘片上播放74分钟的音乐,并且保证CD的频响能达到20Hz~20KHz。CD刚面世的时候给人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对于习惯了传统磁带底噪、模糊的用户来说,初听CD,你会为它的干净、宽频响、细节表现和大动态记忆深刻。但时间一长,发烧友却渐渐发现,CD音质给人的感觉容易显得冷、硬、干,不耐听。于是很多发烧友又重回模拟音源,当然,如今模拟音源的代表已经不再是磁带,而是黑胶唱片了。CD之所以被苛刻的发烧友挑剔,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格式本身的限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16bit/44.1KHz量化出来的数码信号显得粗糙(毕竟这是那个年代的一种妥协)。所以,这两个参数采用更高的标准,音质就能有超过CD的表现。如果我们把“CD音质”定义为音频格式中的标清,那么音频格式的“高清”就是采用了更高的量化位数和更高的采样频率,通常有24bit/96KHz,24bit/176.4KHz,24bit/192KHz等,最高甚至可以达到32bit/352.8KHz等。
关于有损和无损
除了标清和高清,还有一个概念是无损和有损。说到音频格式,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MP3,其余还包括WMA、AAC、MPC、OGG vorbis、ATRAC格式等。这类压缩格式基本上都属于有损压缩,压缩之后,音质会有一定的损失,尽管这种损失可能对有的人来说不可闻,但有损就是有损,在数据层面,这种有损压缩格式已经完全不能恢复到未压缩之前的状态了。类似WAV、APE、FLAC和Apple Lossless这样的格式,则被称为无损格式。WAV就不说了,从CD上抓轨出来就是这个格式,而APE、FLAC和Apple lossless这样的格式,是对WAV原始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压缩,但是对音质没有任何损害,压缩后也可以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RAR和Zip文件一样。不过,无损压缩的代价就是压缩率较低,大概只能压缩到原始数据的60%-70%,相比之下,MP3通常可以压缩到原始数据的1/5甚至1/10大小。那么高清音频格式跟无损格式有什么关系?可以这么理解,无损不一定是高清,比如从CD抓轨而来的WAV文件,虽然是无损,但毕竟是脱胎于CD,所以只能是标清音源。但是高清基本上都是无损。道理很容易理解,都已经是高清音频格式了,如果再来个有损压缩,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清音频的优势和代价
高清音频格式,当然是为了让用户聆听到更高质量的声音表现,甚至是超过CD。从理论上来讲,高清音频格式有更宽的频响,更大的动态范围,更高的信噪比。实际聆听的感觉就是更丰富的细节,更细致的表现,更充足的空气感,更接近于传统模拟音源的韵味。数码音源中的冷、硬、燥等感觉大大减轻,长时间聆听更加舒服。在录音室里,原始的音频保存的都是比CD音质更好的素材,这就是“录音室级别”的质量。但最后制作成CD的时候,会对这种“录音室级别”质量的音频重新压缩成CD格式,这个过程声音质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失。高清音频格式则可以更好地保存原始录音室级别的声音质量,自然就能获得比CD更好的声音质量。
不过,高清音频格式也是有代价的。它的副作用就是文件体积变得非常大,数据量相对CD格式有成倍的增长,比如说,一首5分钟CD质量级别的WAV文件,大小约为50MB,压缩成FLAC文件大概为30MB上下。但是,如果是是一首5分钟24bit/192KHz的FLAC文件,可能达到几百兆的大小。除了容量成倍增大以外,高清音频格式的解码复杂度也成倍增加,需要更强的CPU或者解码芯片,无形中也增加了耗电量。所以,高清播放器中所说的连续播放时间,通常都是在播放标清音频时测出来的,如果播放高清音频,时间会缩短不少。当然现在看来,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了。毕竟30年过去了,如今即便是指甲盖大小的TF卡,容量动辄也以GB来计算,解码能力更是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无论是容量,还是解码复杂度,高清音频格式的最大两个拦路虎被一扫而空,所以高清音频格式在近两年才得到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