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陆战队》:美日流行文化互相授粉
2015-03-18RolandKelts唐卓人
Roland Kelts 唐卓人
这样的种族融合已经成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一大标志,从当年的《风中奇缘》、《花木兰》到后来的《星际宝贝》都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超能陆战队》里最打动人的部分来自一个不属于任何人种的“大白”——一个胖胖的、形似不倒翁的治疗机器人。
第一次见到《超能陆战队》的宣传是在夏天的Anime Expo上(北美一年一度向日本流行文化致敬的大会),当时被片中混搭的世界观所吸引——San Francisco加上Tokyo,混出个San Fransokyo。
当然那时并没有抱太大期待,任凭那个戴绿色假发的小哥挤在一大群coser和挂满卡哇伊装饰的摊位间向我推介,我费尽脑细胞也只能想象出一个放大版的中国城,再在背景里画几个寿司柜台、摆一两只皮卡丘还是龙猫的玩偶,大概就是这个所谓“旧京山”的模样。
San Fransokyo,美国+日本
然而最终看到的电影却超乎我的想象,迪士尼将两个大都市叠加融合的建筑构思堪称魔术。涩谷的摩天大楼用巨大电子屏幕投射影像,脉冲四射,紧邻三藩最标志性的泛美金字塔。山坡上连排的双层维多利亚式公寓,也与山下开成一片粉亮光点的樱花树和谐得不得了。
电影里甚至能看到两条日本最有名的山手线和中央线,从高抬的铁路上疾驶而过。另一边的横滨海湾大桥连接着金融区和旧金山东湾,那里可能是另一个名为奥克兰之助或是伯克夜伽子的美日混血在这个全新世界里的家。
从二战后起,美日两国的流行文化就一直像两株互相授粉的巨大植物,共享(有时是盗窃)着灵感。当然这种共享并不一直都让双方欣然接受。迪士尼的《小鹿斑比》让在日本被称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深深着迷,后者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了自己绘制的插画版《小鹿斑比》,而迪士尼却在后来出品《狮子王》时被控剽窃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当然,手冢从来没有正式起诉过,迪士尼也不曾承认抄袭)。
时间拉近一些的话,宫崎骏一直都与皮克斯导演John Lasseter私交甚好,去年11月就是John给年过七十的宫崎骏颁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说只有迪士尼和宫崎骏才是够格载入史册的最伟大动画师。
在《玩具总动员3》里,圆滚滚的龙猫演了一个彩蛋式的配角,好莱坞更是翻拍过一大堆(忘得也快的)动画电影,比如《阿童木》和鸟山明的《龙珠》,《盗梦空间》的诺兰更借鉴了日本漫画家今敏作品里的概念甚至整个场景……然而《超能陆战队》里无论古今皆纳之的日式文化和一大批代表性视觉元素,都是让它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巨制的地方。
迪士尼的种族融合
为主人公滨田宏配音的演员Ryan Potter说,“大白的世界有太多日式彩蛋了。”他本人也是日本与白种人的混血,出生在东京,被美国母亲带大,7岁才搬到加州。现年19岁的他还记得儿时沉浸在宫崎骏和今敏的电影中,更把《海贼王》、《阿基拉》和《犬夜叉》列为他最爱的三部漫画。电影里他配音的滨田宏14岁,是和他本人一样的美籍日裔。
为小宏的哥哥泰迪配音的Daniel Henney是美籍韩裔,化学小女巫哈尼柠檬的声线则来自委内瑞拉和古巴混血的Genesis Rodriquez,神行御姐也由同样是亚裔的Jamie Chung献声,而片中那个犀利的非洲小哥芥末无疆,反倒是美国演员Damon Wayans配音的。“《超能陆战队》不像其他电影一样,生硬地凑上一个亚裔、一个拉丁裔,而是直接融入在整个故事里,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样的种族融合已经成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一大标志,从当年的《风中奇缘》、《花木兰》到后来的《星际宝贝》都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超能陆战队》里最打动人的部分来自一个不属于任何人种的“大白”——一个胖胖的、形似不倒翁的治疗机器人。大白很魁梧,充了气的身体会因为漏气而发出类似放屁的声音。它似乎永远都处于笨拙的迷茫状态,嘴巴是条缝,两个眼珠也是拗不出什么表情的黑色圆点。
对大白来说,帮助宏是它唯一的使命,而这又让它自身的无助更加凸显——作为医疗科技的结晶,它可以治好很多疾病,却连在卧室里避开区区书堆都做得无比艰难。
大白对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和美国来说,都是个恰到好处的机器人。它最常说的口头禅是那句医疗机构里常听到的问句:“在1-10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你的疼痛?”问的时候还伴随一个由笑脸变化至哭脸的图案显示在胸口。而大白自身“两点一线”的极简形象,则来自日本传统铃铛上的小猫图案,由导演之一Don Hall在日本一个神社撞见后赋予了大白。
这些所有细节累加起来,在电影里勾画出了一个共享两种文化的世界,难能可贵的是,这两种文化并没有因为姻亲关系而被稀释,互相之间的敬重让它们巧妙保持着平衡。
尽管《超能陆战队》里还不可避免地留有典型迪士尼式桥段,包括动机根本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反派(脸上还戴着日本歌舞伎面具)以及时常抛出一些让观众尴尬一笑的廉价笑话,但片中的人物和背景设定已经与过去的迪士尼电影有了质的区别。他们在向美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支——日本流行文化——致敬,并且有自信可以唤起足够的共鸣。
迪士尼怎么发现了大白?
《超能陆战队》的原作在漫威宇宙数量巨大的漫画资源中并不太知名。1998年,Steven.T.Seagle和Ducan Roulear开始连载这部漫画,当时就没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读者群也相对小众。如果不是16年后,迪士尼将它搬上大银幕,机器人主角“大白”可能还沉睡在故纸堆中。
一开始,迪士尼只是有一个与漫威合作的计划。当动画导演唐·豪尔(Don Hall)为了新片开始探索整个漫威宇宙时,发现了一部叫做《超能陆战队》的作品。这个标题一下就吸引了他——尽管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当他看完整部作品之后,觉得这个机器人城市的设定很有趣,其中不同于传统美国漫画的日本元素也让他感到新鲜。
豪尔决定改编这部漫画,并且得到了漫威和迪士尼的支持,他还被告知可以自由地改编这个故事。于是,豪尔联合另一位导演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以及其他主创人员一起将故事大改造。这个改造包括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情节走向等,几乎是完全重写了原著。
动画保留了漫画《超能陆战队》的人物结构,但如果翻开漫画对比两者的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迪士尼的动画将所有的人物都“萌化”了。改变最明显的当然是机器人大白。
在漫画中,大白的形象非常硬朗,是很鲜明的战斗系机器人:身体是坚硬的白色金属,棱角分明,面部表情很凶悍。
动画中的大白完全相反。它是一个充气式机器人,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棱角,只能用“圆滚滚”来形容——就连眼睛都是两个黑色大圆点。
为了创造出更适应迪士尼的观众群、更加大众化的机器人形象,豪尔曾跟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学习过一段时间。“我们深入讨论了流行文化中的机器人元素。”豪尔说,“我还得知他们真的在研发柔软的机器人,包括可充气、没有威胁性的乙烯塑料手臂”,“现在它仅能做帮人刷牙之类的简单动作,但是其发展潜能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