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鳖常见病防治(上)

2015-03-18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丁德明

湖南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裙边生石灰产气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 1 0 1 5 3) 丁德明

中华鳖常见病防治(上)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 1 0 1 5 3) 丁德明

中华鳖,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均高的特种水产动物。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鳖病发生变得很严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白斑病和钟形虫病等。

一、红脖子病

病原 病原体是嗜水产气单胞菌,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是主要传染源,可能经消化道感染该病,全年可发生,3~6月为流行季节。

症状 见第21页图1。病鳖首先表现出对外界应激敏感性降低,行动迟缓,不吃食,喜欢钻入泥沙中,随后颈部充血发红肿大,腹甲出现红斑,并渐渐糜烂成烂斑,口、鼻发红,严重时口鼻出血,全身红肿,眼睛混浊发白以至失明,爬上岸死亡解剖检查,可见食道、肠管的黏膜明显充血;肝脏肿胀、质脆易碎,有的表面形成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病灶,脾脏肿大。

防治 全塘泼洒每立方米水体含0.2~0.4克的富氯,停食1天;第2天开始投喂鳖健康,按1.5%添加量拌料投喂,拌饵量以2~3小时吃完为准,连喂3天;捉到的病鳖立即隔离饲养,用0.4克/立方米鳖净浸洗半小时。

二、腐皮病

病原 病原体是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其中以产气单胞菌为主。该病发生原因是鳖体受伤后细菌再次感染引起。

症状 见第21页图2。病鳖四肢、颈部、尾部及裙边等处皮肤严重溃烂或糜烂,皮肤组织坏死、变白或变黄,甚至四肢的皮肤烂掉、脱爪,骨骼外露。病鳖多能长期生存,环境条件好的鳖池,患部有时会自然痊愈。严重时,颈部肌肉和骨骼外露,裙边溃烂,最后死亡。该病多发生在水质过肥、淤泥太厚而又无防病措施的池塘。该病全年可见,流行于春末夏初。

防治 用0.2克/立方米富氯或20克/立方米生石灰每月给鳖池消毒1次;连续2天用0.3克/立方米二氧化氯泼洒,第2天起连喂3天氟苯尼考粉,以1.5%添加量拌料投喂,拌饵量以2~3小时吃完为准;捉到的病鳖立即隔离,用0.4克/立方米鳖净浸泡20分钟。

三、穿孔病

病原 病原体是产气单胞菌。由于饲养环境恶化,饵料腐败变质和维生素缺乏,或互相咬伤及运输损伤后,产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症状 见第21页图3。发病初期,鳖的背、腹甲等处出现数个或10多个疮痂,不久,疮痂自行脱落,在背、腹甲上留下一个小洞,洞边缘发炎,轻压有血液流出,继而洞穴扩大,可见甲骨。裙边处的可穿过对面。长时间投喂鲜度差的动物性饵料及鳖体受伤是该病发生的诱因,细菌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该病在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5~7月流行。

防治 经常换水和施生石灰以调节水质,投喂新鲜的饵料,在饵料中添加特型甲鱼饵料添加剂;每667立方米水体用25公斤生石灰溶水泼洒。或用二氧化氯溶水泼洒;第2天起,连喂6天氟苯尼考粉,以1.5%添加量拌饵料投喂,以2~4小时吃完为准;隔离病鳖,用0.4克/立方米鳖净浸泡。

四、红底板病

该病又名赤斑病、红斑病,因为病鳖底板既有红色斑点,也有整块底板发红的症状。

病原 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鳖不易观察到,待出水或爬上岸边、钻入泥沙中时,病情已是相当严重。病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十分迟钝,有人走近也不跑,极易抓到。整个底板红肿或是红斑状(见第21页图4),同时伴有溃烂及水肿。有的鳖口鼻流血。解剖可见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花斑状。肠道局部或整段充血发炎,有的腹腔有积水。

防治 控制放养密度;定期使用底净、活性酵素,改善底质;定期更换新水。防止水质恶化;一旦发病,及早用氟苯尼考粉拌料投喂,添加量为l.5%,连续投喂7天或口服鳖康复方中草药,7天为1个疗程;外用0.4克/立方米鳖净,全池泼洒。 (待续)

猜你喜欢

裙边生石灰产气
冬日茶馆夜话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资水邵阳段野生砂鳖肌肉与裙边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浅谈汽车裙边胶循环回收喷涂技术
消毒巧用生石灰
巧用生石灰消毒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