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计人的心态和价值观

2015-03-18王昀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淡泊境界心态

人生就是人的生命历程,有始有终的一个完整过程,而生命就是通过以时间为资本实现人生增值,从而使每一分钟有乐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体系。

审计人除审计工作外,还审视着方方面面,还想着解决各种审计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虽然任务繁重,工作辛苦,审计人却没有感到身心疲惫,审计人生是不一样的人生,审计生活有着不一般的情怀,审计人能够在当今世俗功利、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在枯燥、琐碎、繁重的工作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境,活出了一种生活艺术、生活境界。

刘家义审计长在长达四十几分钟的全国审计电视会议讲话中反复强调审计人的心态,情真意切,意味深长。由此忽然感悟,心态决定生活,生活构建人生,各行各业无不如此,审计也不例外。审计人如何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和入手。

一、审计人的三个人生层次

审计人要理解什么是人生,首先要明白人生分为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生活艺术三个层次。

生存是人生的基本前提,属于初级阶段,生存能力不仅仅是指不生病、能挣钱、会吃饭、睡着觉,其范畴还可以延伸到忍辱负重、能吃苦、难不倒、不怕打击、敢于面对、意志坚强、善于处理人事关系、会交流沟通、明辨真善美假恶丑、掌握养家糊口的基本技能等等,很难一一列举。审计人的生存就是审计工作存在的基础,审计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取得审计成绩,必须有承受打击、面对压力、接受挫折、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能力。

生活能力是指心态平和、掌握科学地辩证看待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能够微妙地恰到好处地采用中庸态度对待人物和事情、知足而又不失上进心、懂得快乐的艺术和可以理清社会伦理关系等等。反过来,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也是衡量生活能力的指标,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无所会,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靠后天学习来获取。审计人需要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就要求审计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还需要较强的生活能力。

生活艺术是在生存能力与生活能力相结合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境界不同,外在表现不同,内心感受不同,诸如遇事不乱,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情舒畅而平淡,从容面对大悲大喜,懂得人情世故、伦理道德以及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享受生活,即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等等各种表现,而其中境界感受唯有身知、妙不可言。审计人能不能在繁忙的审计生活中拥有足够的幸福感,就要从生活的艺术中去寻找。

生活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高级境界,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的心态大概就是这种心灵的境界吧。以此推论,审计人的人生层次取决于心态,即人生的核心是心态。有了高超的审计心态就有了高超的生活艺术,这样的审计就是审计艺术,这样境界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是审计人迫切需要的人生,明白地生活,清楚地工作。

因此,审计人应该围绕着良好而平静的心态对人生进行高层次的追求。

二、淡泊的审计心态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生活

如果审计人的心境被限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脑因为工作的需要不断地重复着相应的区域,直至僵化,那么生命的躯壳里除了枯燥、烦闷之外,别无他物;学问除了简单的专业知识,还有高深的为人处事之“道”,涵养心性之“道”,知进知退之“道”?如果审计工作不能与这些“道”结合起来,审计心态最终只能流于平庸,审计生活也就没有了趣味可言,审计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审计人要想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高级的人生层次,追求淡泊的审计心态是关键环节。但是,淡泊的审计心态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社会化是当今无人能够逃脱的宿命,社会生存需要技能,但社会经常没那么纯洁美妙,尤其是西方思想泛滥、充满竞争、自私自利的今天,社会已经无声无息洗把很多有害的东西灌输给了社会中生存的人,审计人也不例外。

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是建功立业、安身立命的杀手锏武器,也是文化本身赋予知识和技能的使命。相反,知识和技能如果用来竞争和作为赚钱的工具,既违背了文化本身的使命,自身也始终纠缠在“宿命”的烦恼里,不得解脱。

审计人的认识境界高就高在认识到了,充满欲望的人生永远得不到心灵的宁静,不会有精神的愉悦,更不会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生活的艺术是没有金钱欲望的艺术,学会享受生命是一种淡泊的心态,享受审计过程是审计人追求的审计心态。

审计人的心境提高了,审计智慧、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提升。如果心灵为自我和物欲蒙蔽,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

因此,淡泊的审计心态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生活,如何练成淡泊的审计心态成了审计人研究的课题。

三、淡泊的审计心态形成的重要途径

淡泊的心态是丰富的精神家园,注重精神享受,淡泊物质追求。怎样让荒芜、紧张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空间上扩大精神世界,获得心灵自由,又不至于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直是审计人孜孜追求的使命。

理想、抱负和信念是淡泊心态形成的重要前提。信念可以让人充满信心,明确奋斗方向,把握自己,能让精力和能量在正确的轨道上流动,推动自身不断完善自我,去实现人生价值,用智慧和能力来改变碌碌无为的命运,审计人生就成了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在抗日影视剧里,日本人和国民党人始终不明白,共产党到底给了什么好处,中共地下党人为什么那么卖命,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三不惜生命、四能轻松忍受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多年的审计工作让审计人明白,当心性达到清明的境界,所有鸡毛蒜皮的俗物琐事、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很难令人动心,自然没有物欲的牵累和蒙蔽,时间和精力就不会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和与己无关的人身上,任何艰难、困苦、贫穷和寂寞都可以愉悦地化解。

淡泊心态的重要途径是调心,调心的基础是学习,《大学》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治理学问和使用学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将向心外世界追逐的心思收拢回来,利用理想、抱负回观内心世界,逐渐形成心平气和、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

四、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天生其人必是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审计人的出生降临必定有其活着的使命。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审计武器,审计事业的坚定信念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审计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超然的审计心态就可以获得“宿命”之外的幸福。

审计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主要来自审计成就和审计感受,作为审计人,作者常常陷入深思、夜不能寐,审计人应该才能获得满意的审计成就和审计感受,这一系列问题在脑海萦绕,虽然不能深入分析,却期

待抛砖引玉,引起审计同仁们的共鸣,共同深入探讨,以期解决一系列相应的审计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是审计感受的基本前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着社会正能量。现实生活中,审计人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比较薪水的多少,职务的高低,房子的大小,儿女的差异,这是人性之外的社会比较。这样的比较容易让别人的模式来框定自己的人生,让本该新鲜而独特的生命失去了应有的张力。

审计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对社会、事业、家庭乃至自身的强烈责任感,否则碌碌无为,百无聊赖。太忙了嫌劳累,太闲了嫌无聊,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也没有价值可言,如此,人就和毫无智慧、意识的一般动物毫无差别。

审计人胸怀着抱负、理想和信念,有着足够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操守意志坚定如金刚;在成功面前不骄傲,在掌声中不迷向,在鲜花面前不陶醉,没有害怕世俗的嘲讽,没有畏惧别人眼中的所谓挣钱失败,没有随波逐流。

审计人用最智慧的处世方式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人性尊严,成为了公务员队伍里最可爱的人。

五、积极向上的审计文化是审计心态和审计价值观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棵小树苗要想成为参天大树,首先要争取充裕的阳光,一个人如果想成为国家栋梁,就要象大树一样寻找心中的光明,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淡泊的审计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如同大树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和环境,积极向上的审计文化就是审计人需要的肥沃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中国特色的审计,重点在中国特色上,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审计的特色。中国特色审计是引进和使用西方先进的审计方法、审计工具,但必须是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使其因地制宜,茁壮成长和发展的审计,因此,审计工作离不开中国本土文化,审计文化必须依赖中国传统文化来建设。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始终以寂寥而落寞的方式存在着,这是民族的不幸和国家的悲哀。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活得更好,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在当今太平盛世物质丰富的今天,后者尤为重要。

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是身心学问,关键在于领悟和实践应用,口头上的谈论毫无意义和价值。如果仅仅作为纯知识,即使将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倒背如流也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将知识理论融入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用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周围的人,将技能娴熟地用在审计生活、审计工作中成为一种自然习惯,才是它真正的作用。

只有应用于审计实践,才能从审计知识中获得认同感和亲切感,并使之转化为自觉的理性意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只有审计文化才能使审计人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和淡泊的审计心态,熟练掌握淡泊心态的审计人,可以明白事物的道理,正确辨别是非对错,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和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审计问题,在繁重的审计工作中可以享受“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乐趣,心灵自然在躁动浮华中自由飞翔,心情洒脱而舒畅,享受审计生活。

审计人应该从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丰富营养,让文化成为审计人成长的肥沃土壤,用积极阳光而淡泊的心态和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实现审计事业的抱负和理想。

猜你喜欢

淡泊境界心态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淡泊,在风骨之内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品“境界”
还是“看掐架”心态
慎独的境界
“人师”的境界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