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出版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2015-03-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杜志远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出版业环节阶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杜志远

试析出版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杜志远

伴随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版行业变得越来越市场化。内部控制是出版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一种自我约束以及自我调节的方式,对出版行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健全我国出版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出版业内部控制的弊端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版行业 内部控制 不足与对策

出版行业的业务流程与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业以及生产制造行业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不同点在于出版行业的产品以期刊、电子出版物以及音像制品为主,此类产品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精神性消费品。这些产品的主要价值是对知识进行传播,文化的传承以及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一、出版行业的业务流程及施行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出版行业的业务流程

图书、电子出版物不论是在选题策划还是在出版发行过程中都存在较强的关联,如果在分析过程中从内部控制入手,出版业在操作过程中的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在编辑阶段包含: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加工以及最终发稿。总的来说,出版行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就是编辑阶段,编辑阶段在整个出版行业链条中起到这主导作用,可以说如果编辑阶段存在问题,那么出版也就无法在继续进行下去。

出版,出版阶段主要包含:设计图书、图书排版、校对内容等环节,这个阶段中的设计就是图书的开发。

印刷,印刷阶段主要包含:制版、印刷、装订等,这个阶段就是多次复制文稿,形成样品。

发行,发行阶段是经营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同时在发行阶段,出版行业也要为自身所出版的产物寻求读者的阶段,这个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出版社的经济效益。

(二)出版行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出版行业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保护财产以及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出版行业的发展能够得到促进。

近几年,我国的出版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出版行业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大中,出版数量也是日益增多,发行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同时销售渠道也变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出版企业在控制过程中应当针对业务特点以及业务中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工作得到落实,确保监督、反馈、决策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需要渗透在出版也的经营管理工程中,并在存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应当从资金投入开始,指导受到回报为止,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资成功,避免企业投资过程中蒙受损失。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出版行业加强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在出版行业中负责印刷、保管、发行的人员并没有依据岗位进行分离,在库存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出版、财务、存储等多个部门,种类繁多。实际操作中的核算手段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这也是出版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出版业的资金管理混乱,在核算上经常会导致信息失真,从而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出版业中不将相关的岗位人员进行分离,很有可能会导致出库过于随意,出库、入库信息被随意更改,随意处理盘盈盈亏等情况,从而将会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准确的对出版物的发行数量进行科学的监督,也将会出现账实不符问题。

(二)内部控制意识不全面

内部控制需要良好的内控意识支持,但从和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多数出版企业中的管理者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内控意识薄,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编辑、出版、销售是组成出版业务链的核心内容。出版社应当向购买书籍的版权或向知名作者约稿,然后再编辑作品、排版、印刷、宣传、发行,最后通过书店销售、订购等方式将读物送到读者手中。出版业终的管理层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通常只注重核心内容的发展,而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样将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残缺,甚至是不合理,导致企业不能随着业务发展以及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三)内外监督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出版企业的审计范围受限,内部设计机构也存在问题。少数出版企业虽然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设置的机构并不合理,分工也不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评价以及防护力量也会受到影响。内控制度实施上的不力导致部分内审机构缺乏严格的集体决策程序和授权管理,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不到位,授权模糊,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滥用职权、责权脱节等情况。

(四)组织机构不完善

出版业的行业的组织机构存在不完善的现象。我国的出版行业以中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人员有限,因此在人员职务的划分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内控制度与企业的规模也有着一定联系,规模大的企业无论在内部控制制度上还是组织机构设置与小企业相比都更加完善。

三、加强出版行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

出版企业应当努力健全自身的财务包过制度与民主协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应该科学的进行人员的安排,保证不出现重复设置和交叉任职的现象。在工作中对要适当的发挥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尽量保护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企业内部文化的控制与完善。出版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现代企业制度意识,自觉的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

(二)加强对出版行业的风险控制

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控制情况,出版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制度,从而加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风险的动态监控和追踪。相关人员需要时刻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产业的动态变化,从而对风险进行预判。同时,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应当建立适当的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现代出版企业完全可以同具有实力的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对风险进行抵御,加强对出版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出版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信息与沟通

出版企业应加大对信息与沟通建设上的投入,使收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相机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対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环节的管理效率,尽量降低每个程序终的风险,从而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企业的经营信息,为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决定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信息和沟通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两个重要元素,是企业机构能够合理运转的中枢系统。信息和沟通需要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出版社必须要完善企业信息与沟通制度,提高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能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企业应当创造一个相对宽的信息沟通环境,建立一个快速反馈机制,从而使企业的信息能够实现由上向下传递,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出版行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然而内部控制在出版行业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完善出版行业的内部控制,合理的对出版行业内的人员进行分配,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尽可能的实现出版行业内的可持续发展。

[1]赵雅玲,张晓璐.浅议出版行业内部控制不足与对策[J].内部控制,2013

[2]孟怡平.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举措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

[3]耿云江,李彬,曾安娜.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4]康苗.关于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改革探索,2014

10.16266/j.cnki.cn11-4098/f.2015.14.079

猜你喜欢

出版业环节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