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防范操作风险

2015-03-18陕西信合未央信用联社罗铎宁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信用联社作案信用社

陕西信合未央信用联社 罗铎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用社在我国的农村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目前仅次于信贷风险的操作风险问题,在信用社的管理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操作风险概述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不完善的内部程序或其它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统称为银行业的三大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了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商业行为、交割与流程管理、系统错误和经营中断、员工行为管理、资产破坏七大类型。

二、我国信用联社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出现频率持续走高

随着信用社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越来越繁杂的业务流程导致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发生。

(二)相关案件涉及金额巨大

纵观近年发生的一些案件,已经出现了涉案金额上亿的案件,而且此类案件在每年发生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三)信贷业务中出现操作风险的频率高

信贷业务是信用联社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业务,这就很容易导致操作风险在信贷业务中的高频出现。我国的信用社业务较为传统,在信贷业务上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一些大金额的损失案件往往都发生于信贷部门。

(四)多为内部作案

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制不够完善,许多熟悉了信用社业务流程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利用法律上的一些漏洞来作案,近几年发生的案件中,许多都是内部人员作案,或者是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作案。利用跟法律打“擦边球”的手段作案。信用社的内部人员手里有客户资料,并且知道信用社的商业机密,为其作案提供了便利。

(五)高科技手段作案频频出现

信息时代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风险,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入侵银行系统,并盗取密码,越来越先进的窃密手段导致电子银行的高风险性。这对我国信用社的业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信用社操作系统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科技作案的可能性。

三、我国信用社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的概念很早就被引入到了我国的银行业发展中,但信用联社的风险观念针对的还是传统的稽核监督,而且实施力度也不够,原因就是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操作风险认识上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误读,从而限制了操作风险在管理上的实践。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制约,业务的发展会引起操作风险的增长,加之权利和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一味地追求业务发展就会导致业务部门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权限,岗位之间的界定不清,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三)方法和技术滞后

我国的信用社长期以来都是沿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把操作规范作为程序运作的参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都是框架性的文件,缺乏定量分析,在识别风险、量度风险、监测风险等方面缺乏客观性。我国银行目前基本都采用了金融工程和数理统计等先进手段,相比之下,信用社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导致操作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缺失,对以往的案件和损失数据比较欠缺,不能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来发展业务。

(四)操作员工素质较低

目前信用社的许多营业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或者培训制度流于形式,造成有的营业柜员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就上岗,业务能力不足,而且风险教育匮乏,再加上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信用联社的员工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

四、信用社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风险意识培养

操作风险存在于信用社业务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担负着控制操作风险的责任,因此,风险意识的培养应该针对金融机构所有从业人员。首先,要让所有信用联社工作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尤其是信用社的管理人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全面认识操作风险的前提下,带动所有员工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适当组织员工参加操作风险相关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中都存在着操作风险,这也是每天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要在加强所有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的基础上,加速健全风险控制体系。

(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让事物更好地发展,针对信用社目前的操作风险管理,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划分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实行监测和控制。加快推动对操作风险管理体质的改革,建立以防范为主的风险体制,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有机协调和有效控制。其次,要完善法人管理结构,实现股东对于管理层的监督管理。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形成自上而下的风控体系,做到对风险的层层防范并做好对风险的评估工作,要能正确认识其产品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后,要加强培养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现有的员工进行考察、核实,确保操作员工的专业性和高素质,提高信用联社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在操作风险防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信用社要结合自身的需要,适当加大信息建设投资,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防范操作风险的手段。首先要开发出业务系统软件,通过应用业务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对操作流程的智能化,避免人工输入时可能出现的失误。其次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合理使用,有的员工可能受传统操作观念的影响较深,还是习惯于人工操作完成业务的办理,这样就降低了计算机在业务办理中的使用率。针对此问题,银行监管部门要用计算机系统对各分行业务进行远程监控,便于异常数据的处理并能及时发现风险。当然,电子信息系统也有自身的弊端。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可能会由于一些外在原因而出现系统故障,为了防止数据的丢失,各行要建立备份中心,做好对数据的备份工作,同时也需要保留一些重要的纸质文件,以防计算机系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

(四)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

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操作风险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理解操作风险的涵义,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防范操作风险的基本,也是操作风险控制的核心,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首先要对现有的人事控制机构进行改革,废除原有的分配制度,按照实际需要选拔人才,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对每位应聘者进行考察,不但要考察职业技能知识,对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也要进行考察。制度是业务开展的基本保障,在信用社的管理中要强调制度,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考核,用制度来促进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员工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激情,让员工树立对机构的忠实度,促进信用社的团队精神建设,防范操作风险的出现。

五、结束语

在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信用社的发展也要随之改革创新,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观念和方法,信息时代的来临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银行业都已经实现了操作系统智能化。然而,操作风险是银行业业务流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其管理方法,追求管理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操作风险的出现频率,更好地控制操作风险。

[1]张振红,王玉红.农村信用社如何防范操作风险[J].管理观察,2011,(17):165

[2]王梅.健全事后监督防线积极防范农信社操作风险[J].时代金融(中旬),2013,(9):242-242,244

[3]刘志红.如何防范农村信用社柜台业务的操作风险[J].中国农村金融,2011,(19):80-80

[4]徐茂德.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J].财经界,2012,(4):145-145

[5]李云峰.农村信用社综合柜员操作风险浅析[J].经济视角,2011,(20):168,12

猜你喜欢

信用联社作案信用社
窃贼是如何作案的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广州越秀区入室盗窃案件发展趋势及打防策略研究
完美“作案”
一房二拍哪个有效
隐匿的作案痕迹
柏乡县政协举办银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