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2015-03-18长沙理工大学孔维祎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

长沙理工大学 孔维祎

中国货币政策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多不同,因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对于货币性质的功能性诉求与西方不同,因此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和理论支撑才能够帮助我国政治、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货币政策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民生和金融体制下进行实践,从而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发展协调性来影响现实经济运行、实现预期调控目标,最终令人民能够在完善的货币政策下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随着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下,经济的稳步增长令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有所实现,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和深化程度上还有待加强,目前需要在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将货币政策更好的进行完善,尤其是其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这样才能够加快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稳定物价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推行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国内物价的持续稳定,也就是保持一个较低的低通胀率,当然通胀率也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据之上,因为通胀率太高会导致民生问题,严重者会令政局动荡;而太低则会令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因此要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体系稳定了一个合理的空间之内,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的实施能够保证在符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来实现稳定的物价,一旦出现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再贴现率、银行准备金率并卖出其所持有的政府债券,反之则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买进政府债券,保证了通胀率不会出现较大的拨正,实现了稳定物价的目标。而货币政策的另一关注点体现在就业问题上,良好的货币政策推行下能够保证实现就业率的提高,一旦失业率提高那么中央银行就会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适度的买进政府债券,这和稳定物价方面的做法趋同,由此能够证明货币政策对于稳定物价和实现就业有着强有力的保证。

(二)经济增长和指标平衡

货币政策的推行能够保证经济的平稳和增长的速度,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基本诉求。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在某个阶段中都会出现不可控制的影响,有时会有较大程度的上下波动,因此一定要进行调整来实现经济的稳定调整,而货币政策的使用能够有效帮助缓解经济波动的压力,稳定经济增长,同时还能够实现一种均衡的发展。货币政策同样对于收支平衡有着一定的诉求,通常国家的收支可以经过市场机制作用进行调节,从而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之上,如果汇率机制比较完善则能够很好的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但是如果汇率机制有缺陷或者是出现漏洞,将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收支指标的平衡,从而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一般情况下国家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时候,需要结合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的平衡、经济体系的偏重等要素,因此对于经济目标的达成要求很高。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一)协调了产业政策

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占有的比重远远超过二、三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因此产业政策也随之在不断的出台和更新,而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两者均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因此两者之间的协同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正由于货币政策本身对于宏观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能够令产业政策更好的推行,同时帮助民族产业的复兴,进一步深化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以“稳增长”、“防风险”和“降杠杆”为基础进行了调整,在稳健的总体基调下偏向宽松,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适度;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种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模式,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最终实现了产业政策的优化,保持了宏观经济格局的整体稳定。

同时,因为近年来我国通胀率的不断上升,令产业政策的推行明显的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这个时候需要以产业政策为主,利用货币政策来推动一些比较薄弱的产业进行革新,这种支持不仅可以优化产业政策,还能够避免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波动。因此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发现,货币政策应该偏向中性为主,通过问题的发生来找到原因,在利用货币政策的功能来解决问题,从而以不变应万变的优化了产业政策。然而中国的产业结构仍有着很多不足和不合理之处,追求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本来是符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的,因此需要利用货币政策来实现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在操作上保持净投放,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调节工具来协同产业结构的综合调整,在货币政策体系下能够实现金融系统的优化,同时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适度流动性,有效调控系统性风险,通过公开市场工具调节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和期限结构,适度降低终端企业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成本,这些措施都有效的提高了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实现了经济均衡

中国目前运用货币政策的一些手段来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如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能力、融资的成本、信用能力以及部分重要业务行为进行操控。根据目前国内的基本经济数据能够了解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而选择采取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经济均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相应的行为,这些行为必然会对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这个步骤当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必须遵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而相应的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商业银行做出的这些调整,如增降贴现率等行为都必然会对市场上的融资、消费等举措均能够对经济指标造成重大影响,这也符合了实现货币政策经济均衡的初衷。

目前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定向调整,如果考虑到商业银行对政策的反馈,能够发现当前经济环境也会削弱降准对实际信贷投放的支持作用。因为目前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在以房地产为主的基础领域产业受到了一定冲击,同时消费水平和指数也有所下滑,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资本约束较为严格,存款形势依然偏紧,存贷比体制尚存等诸多制约因素令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推出调整存贷比的举措,对缓解银行存款压力、促进扩大信贷投放有直接的效果,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降准,为经济的整体发展注入活力。但若资本大规模流出、外汇占款增速明显放缓,为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也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以在存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大前提下,我国通过货币政策逐步有序地降低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相对合理水平,能最大程度优化存贷比的标准,有序地降低经济发展的难度和风险,同时有机的实现了总支出、总产出、物价、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均衡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经济的平稳发展,货币政策在其中的作用可谓是极为的重要,而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推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并在总体上起到了维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良好效果。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来看,货币政策从其特点来看是一种主观的政府干预和协调行为,因此不宜过多、频繁的使用,应当注重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同时因为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减少货币政策的过多干预,以免对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过多的影响。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看在未来一个阶段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货币政策受到短期的行政目标和政策的影响,同时利用在汇率调节机制来反应人民币的需求,从而提高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1]李世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08(07)

[2]路继业.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J].金融纵横,2008(05)

[3]黄影.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05)

[4]齐艺莹.郝俊赫.基于货币供需变动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06)

[5]崔虹虹.胡建光.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甘肃金融,2011(08)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