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3-18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张军伟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张军伟
一、引言
早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4%的指标,是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一个基础线。因此,经费投入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研究现状,田民政(2013)采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因素。胡瑞文、王红(2014)进行细致研究,揭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投入保障条件和经费投入的关系。徐瑾辉(2009)认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好与否在很大长度上取决于我国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是否充足。本文采用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更进一步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教育经费的作用。
三、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描述性分析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因素包括,教育经费、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总计、人口、居民消费价格以及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等。研究问题覆盖面全面,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及可行性建议。
(一)近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趋势
自2004年开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增长速度加快。由2004年的72425989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303647200万元,增幅为319%。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上升。
(二)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情况
将我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除以GDP,观察其所占GDP的比重是否到达4%。对于教育经费投入是否达到GDP的4%,还需作进一步考量。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3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量也随之增加。由2004年最初始的2.79%增长到2011年的3.93%,直到2012年才达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截止2013年达到4.3%。结合现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占该国GDP的比重都高于4%。例如2013年,美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7.3%,而我国只有4.30%。这表明,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计量经济学中修正Frisch法进行分析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加以修正。以及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作回归估计,得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教育经费的影响程度并得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选择
本文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进行计量分析,共选取以下变量。被解释变量Y是教育经费投入,X1为GDP,X2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总计,X3为人口,X4为居民消费价格,X5为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
(二)模型选择
在一元选择模型中,当Xi发生变化时,按照一定规律影响另一变量Yi,而Yi的变化并不影响Xi。亦即Xi的变化是Yi变化的原因,Xi与Yi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又因为模型中只有一个解释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又是线性关系,正符合此论文研究的问题。所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i进行分析。用Yi代表被解释变量,X表示解释变量,β为待定系数,μi为随机误差项。
表1 Y与X的相关关系
表2 Y与 X1,X2,X3,X4,X5最小二乘估计(OLS)
(三)回归结果分析
1、数据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对于X1;X;2X3;X4;X5是否对Yi存在相关关系,需做进一步的验证。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r来描述。我们借助EViews8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1的相关系数矩阵显示,Y和X1;X2;X3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接近于1,由此可以确定变量之间存在正向高度相关关系。Y和X4的相关系数为0.33,有理由认为Y和X4之间存在低度相关的关系。Y和X5的相关系数为-0.04,r<0,可知Y与X5存在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X1、X2、X3与Y之间存在正向高度相关关系,X4与Y之间存在低度相关关系,X5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修正Frisch法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较大,从而使参数的显著性t检验增加了接受零假设的可能性,而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借助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增加分析问题的准确性。我们借助EViews8软件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由表2可知: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是t值。给定显著水平α=0.05,回归系数估计值都没有显著性。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为F0.05(5,25)=2.60,故F=113.493>2.60,回归方程显著。分别计算X1;X2;X3;X4;X5的两两相关系数,得r12=0.943,r13=0.852,r14=0.422,r15=-0.174,r23=0.804,r24=0.517,r25=-0.188,r34=0.0329,r35=0.099,r45=-0.609可见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为了检验和处理多重共线性,采用修正Fisch法。首先,对Y分别关于X1;X2;X3;X4;X5作最小二乘回归,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和回归结果,易知GDPX1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所以选取第一个回归方程为基本回归方程。同理,依次加入X2,X4,X5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经分析可知,拟合优度R2和Rˉ2均有所增加,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所以在模型中X1;X2;X3;X4;X5都要保留。该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且符号正确,所以该模型是较好的回归方程。
五、结论及提高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
(一)结论
从拟合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得出,当GDP每增加1个单位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将增加0.07个单位;当人口数每增加1个单位时,对教育经费投入将增加0.08个单位;当平均在校生总数每增加1个单位时,教育经费的投入将增加0.01个单位。上述结论充分表明,在伴随着我国GDP增长的同时,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决不能忽视教育经费投入。
(二)提高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
1、强化教育经费投入法制建设
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并且,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所以“健全教育经费投入立法机制,规范立法程序,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法规的权威性”。
2、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创新
继续保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拨款的持续增加,同时改革现行财政对教育拨款办法。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筹办经费,依法保证学校对财政拨款、基建经费、学校贷款、社会投资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3、以市场方式分配使用教育经费
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方式上,为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可以直接采用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以提高公共教育系统的效率。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甚至盈利性组织介入教育领域,从而可以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减轻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
[1]雎国余,麻勇爱.中国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田民政.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N].西北大学工报.2014(5)
[3]徐瑾辉.我国教育经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
[4]陈华亭.中国教育筹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5]刘建发.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刘道兴.教育投入的革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