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03-18叶雄坤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领袖意见思政

叶雄坤

(福建农林大学学工部,福建福州350002)

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叶雄坤

(福建农林大学学工部,福建福州350002)

从微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议程设置”的主动引导功能,深入挖掘网络“意见领袖”的榜样引领作用三个环节是整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三个环节进行的尝试和探索,能够为微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微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管理;议程设置;意见领袖

“微媒体”是指社会信息化大发展和现代通讯技术大繁荣所带来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形式的一种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一种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和资源共享平台。[1]微媒体因其丰富多样和低廉易用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热衷和喜爱。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与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可以跨时空地向特定或者不特定目标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心情,共享自己的资源。[2]隐藏在微媒体时代的繁荣表象下,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如何借助微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6.32亿,而手机网民的数量为5.27亿,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上升到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传统计算机网民规模。而从年龄结构来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了2.77亿,占青少年总数的79.6%,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水平31.7个百分点。[3]以手机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微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给传统高校的思想传授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导权。因此,认真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

一、创新管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是指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分析影响和制约这一工作开展成效的各种因素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促进这些因素产生正面影响,发挥效能,保障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现引导目标的过程总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浓重时代特点,遵循一定时代规律,在一定社会影响因素下进行的,必须有一套适应发展要求,有针对性、有时效性、有持续性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最大化。

(一)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责部门。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各职能部门利用网络平台自行组织开展,具有明显的部门特色和局限性,虽能遍地开花,但也难免各自为政,很难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真正的育人成效。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快速、准确地对学生表达的诉求、关注的焦点、发表的言论、隐含的思想动态做出反应,就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负责针对网络中的思想政治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动员多方力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和引导。在工作内容和功能发挥上网络思政的专责部门要完成这样几项工作:

1.搭建有利平台

建立完善网络舆情收集、整理、反馈、引导工作常态化,同时建立网络紧急事件的反应机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掌握、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在网络世界掌握学生群体的话语权,获得学生支持和信赖,以服务为内涵,推动建立校园网络平台向有实效、受关注、可信赖的高用户良性平台发展。

2.统一信息发布渠道

“九龙治水”的工作格局,造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不便。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或其他网络公众平台,学生想要全面了解学校的信息就必须登入各个不同的网页,既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冗余浪费又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高校想要增强网络思政的时效性,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统一发布信息的渠道,将各个平台系统上的信息汇总到统一平台上来。

3.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目前,在大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建立有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既是信息发布的需要,有时也是危机公关的需要。特别是网络信息传播迅捷化的今天,网络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能否第一时间将信息通过权威媒体发布在网络中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在网络中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时段学生关注度高的、诉求强烈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减少网络舆情的扩大化。

4.开展网络思政研究

网络思政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关注。网络思政专责部门需要承担起专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继续探索和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科学化和时效性。

(二)策略支持机制

1.创新宣传机制

宣传机制的创新要符合“微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要注重“三个全面”的统筹发展,即全面推进宣传理念的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复合型宣传人才的培养,全面搭建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阵地。意识形态宣传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提升意识形态宣传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微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这三者是高度统一互相影响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宣传的效果。在创新宣传理念方面,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追求宽度和广度的适度拓展,我们需要保证宣传方式的以人为本,注重服务为先和积极引导,对于学生的不同诉求和意见要更具包容性,尊重其在校园建设的各个层面所提出的看法和主张。要紧紧依靠微媒体语境下的自主发声和舆情引导,以科学的手段化解矛盾,加强教育,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以活动培育校园网络文化

积极倡导和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校本文化培育空间。微媒体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其便利快捷,跨时空传导的特点,但也因为这样的特点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微媒体的过度依赖,在利用微媒介表达自我的过程中迷失在网络世界中,与现实世界脱节。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树理念,以活动带培养。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向上的活动吸引积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念。

3.衔接“三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空间)

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拓展红色微阵地。通过创新手段制作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并在微媒体中传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符合时代特点的传播方式向广大学生弘扬主旋律,引领广大青年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用“红色”信息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高地。注重第一、第二课堂与网络空间的有机结合,发挥网络空间的网络育人优势,即要将现实中第一、第二课堂的丰富成果通过微媒体进行宣传和弘扬,更要将网络空间作为第一、第二课堂的延伸,发掘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的补充和提升,在思想引领和学习生活两个阵地中都能掌握主动权。

4.建立健全监督引导机制

加强微平台的内容建设,以积极向上的内容引领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要针对校园的微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监督引导机制,实时检测所传播内容的合法性,避免和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和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和发生,避免泛娱乐化的低俗信息对高校学生的不良渗透和影响。要制定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针对突发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及时介入,积极引导。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对社会热点有清晰理性的认识,在思想上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

(三)队伍建设机制

“微媒体”时代,高校要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途径,创新模式、优化结构、提高素养,按照时代发展的需求构建一支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中坚力量,以专职教师为导向,以学生干部为骨干,以党政机关干部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位一体”工作团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

1.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工作人员除了需要从事思政工作所必备的能力以外,还要掌握较强的网络媒体使用技能和专业处理技术。因此,在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就必须严格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全局中通盘考虑,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准入条件、程序、步骤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队伍的质量。

2.系统培训常态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随社会科技进步不断发展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可持续推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思想观念的培训。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是思政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因此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计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培训。要将这样的常态化培训纳入到新进人员的入职培训和工作考核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政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二是要针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媒体技术培训。当前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掌握微媒体技术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成效的好坏。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新媒体技术培训,与时俱进,紧跟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节奏。还要针对利用网络开展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行培训,提高网络沟通的技巧,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性强、沟通障碍低的网络生活中去。三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综合素养培训。当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交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育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政治素质和网络运用技术以外还要多方位学习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管理、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更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所以,针对这些综合素质的培训必不可少,高校要组织开展相关学习,提高他们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综合素养。

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思政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体系中,但是将考核结果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评优评先、提拔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的为数不多,甚至少数高校还没有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指标纳入相应的工作体系,这与时下网络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极不吻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在有效监督的同时加强科学化考核机制的建立,通过各种奖励激励机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待遇,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议程设置”的主动引导功能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4]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是针对要宣传和弘扬的主题,通过科学的议程设置来发挥主旨思想的引导作用,化被动为主动,达到虽然不能干预学生的自主思维,却能引导学生想什么的效果。在议程设置的过程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提前设置”、“贴近学生”和“协同响应”

(一)“提前设置”原则

一个议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教育效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才能显现,因此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有实践性和预见性,适度提前预热,才能更好地展现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各个传统节假日、纪念日和实事热点的时间节点,提前发布议程和主题预热,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网络引领活动。通过微媒体的广泛传播和酝酿影响学生主流思想,达到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发自创的优秀网络文化活动和资源,也需要进行提早的宣传和设置,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优秀文化传播,弘扬主旋律,接受正能量。

(二)“贴近学生”原则

所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的设置都必须恪守贴近学生的原则,这是一个议程能够存在和吸引学生参与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坚守“以生为本,服务优先”的主旨,才能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让学生信任,引学生参与。因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微媒体进行网络议程和主题设置的时候要严格筛选主题的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议程,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议程讨论,影响学生。在信息的处理中要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和传播方式的选择,对原始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做到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受众喜爱。另一方面,应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线上收集线下服务的模式收集整理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诉求,通过线下及时介入积极帮助,以达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努力拓展学生参与议程讨论的渠道和空间,以实际服务促进议程设置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参与议程讨论的实际成效,做到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可持续、受欢迎。

(三)“协同响应”原则

在进行议程设置、主题宣传的时候,除了基于微媒体的各种移动终端传播以外,也不能忽略传统宣传形式和协同配合使用,要使两者有机结合、彼此呼应,起到相互补充、相互拓展的效果。通过学校校园网站、报刊杂志、宣传栏、电子LED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培育具有校园文化气息和校本化感染力的特色栏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大学生人文主义关怀的相关内容和思想嵌入其中,注重展现在校园建设的各个层面所展现出来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文化育人、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在新媒体应用中,既要树立新兴媒体使用的思想意识,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要注重对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发挥微媒体的主体功效,还应融合校园论坛、易班网上互动社区等基于WEB端的传统网络平台,实现宣传教育的广覆盖、深挖掘、大成效。要坚持“生活即德育”的理念,增强学生“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开发,用学生的视角解决学生的问题,使教育变得有血有肉、入情入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所真心认同,自觉履行。[5]

三、以点带面:深入挖掘网络“意见领袖”的榜样引领作用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传播学中又称为舆论领袖、观点传递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意见领袖的定义不断扩大,网络意见领袖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6]相比于传统定义中的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有着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加自由的表达方式,其影响力更为深远,更易赢得青年群体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网络世界里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存在和发展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基于这样的网络社会现状,培育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对于提升微媒体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意见领袖的发现和培养,发挥主体作用,使意见领袖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进步思维,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的朋辈感召效应。相同的教育经历、生活环境、年龄层次使得这些人中的先进分子和意见领袖能够达到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不能达到的榜样引领效果。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平时工作中挖掘这类素质过硬、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必要的网络使用技巧的学生,培养其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在形成自有的意见领袖群体以后要注重对意见领袖加以引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敏感时期,可以利用“意见领袖”在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主动发声引导青年学生参与主题教育活动。

(二)加强意见领袖的引导教育,以正确方式表达诉求,以点带面做好舆论引导

无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易班”等微媒体应用中,“意见领袖”往往是一个年级、专业或者特定群体中的灵魂人物。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引领作用,使其以正面榜样的思想影响同学,使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他人,往往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但是,如果网络意见领袖无法立身为正的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要保证网络意见领袖立身为正,就要加强意见领袖的引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要注意观察这些人在平时生活中的思想言谈和行为举止,对于意见领袖们正面的积极的意见要多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网络行为加以弘扬,对于负面的消极的言行要及时制止、纠正,积极引导教育。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及时沟通,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要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长效沟通机制。实现网络意见领袖与思政教师、辅导员的良性互动和交流,使意见领袖能够成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与普通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微媒体的优势是有别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得意见领袖们与管理者之间、与普通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论坛、站内信、回帖等方式进行平等对话。通过这些意见领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群体的诉求和意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以便于优化管理服务师生。

(四)加强能力建设,迎合时代“口味”,争夺网络话语权

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多大的能量,传播覆盖面有多广泛,跟意见领袖对于信息的处理有着莫大的关系。能否将现有的“食材”加工烹饪成一桌符合当下年轻群体胃口的“好菜”尤为重要。因此,在挖掘和培养意见领袖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意见领袖能力的培养,这里既包括各种新媒体使用技巧的能力,也包括对内容本身方向进行甄别的能力,要能去伪存真,循循善诱,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深深嵌入娱乐化大时代的浪潮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在微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否掌握和熟练运用微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考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对形势的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对技术的革新有敏锐的嗅觉、对潮流的动向有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守正出新,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工作主线,为培养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1]郑瑜辉,陈林婕.试论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59.

[2]范晶晶.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J].青年记者,2013(23):1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5-06-01).http://www.cnnic.net.cn/ hlw fzyj/hlwxzbg/qsnbg/201506/P020150603434893070975.pdf.

[4]禹规娥.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5):135.

[5]高德毅.德育需要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13(2):4.

[6]陈巍巍.易班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学工广角,2011(26):171.

(责任编辑:李影丹)

On the Practice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M icro-media

YEXiong-kun
(Fujian Agriculture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Thispapersees from the perspectiveofm icro-media the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Theestablishmentand the improvementof itsmechanism give fullplay of theactiveguidance function on the“agenda setting”and find modelguidance of“opinion leaders”,which are said to be three links to the key partof the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fwe try and explore these three links,we can getsomeusefulinspirationsof college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m icro-media.

m icro-media;network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management;agendasetting;opinion leader

G6 4 1

A

1 0 0 8-7 4 2 7(2 0 1 5)0 5-0 0 1 7-0 5

2 015-07-21

叶雄坤(1 9 8 7-),男,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建农林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领袖意见思政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评“小创”,送好礼
思政课“需求侧”
没有反对意见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评“小创”,送好礼
领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