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探究

2015-03-18黄海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红高粱生命力莫言

□黄海燕

在莫言所创作的小说中,莫言用充满人文气息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动物、树木,还是土地,都具有着生命意象。就像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着动物本能一样,动物也可以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另外,在莫言的作品中,红高粱、黄土地是重要的故事背景之一,黄土地上的红高粱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同时还与黄土地上的人们背负着共同的命运,由此可以看出,红高粱对于黄土地上的人们而言就是生命图腾。另外,在莫言的小说中,人所具有的意识是不断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人们不仅对自己进行审视,同时还对他人作出审视,并希望能够对自我、他人乃是大自然都作出改造。在努力实现改造的过程中,人所具有的原始生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这些共性与个性,共同构成了莫言小说中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

一、莫言小说中对原始生命力的书写

在对原始生命力做出书写的过程中,莫言通过对人的书写、对自然的书写体现出了原始生命力所具有的张力。在对人的书写中,原始生命里的展现前提是社会个体意识到了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性或者已经不远成为他人、宗教或者社会道德的附庸。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承认认识有血有肉的,并且是富有情感的。在此基础上,社会个体会对封建伦理道德做出反抗,并实现自身人性的回归。这一类人物在莫言的作品中十分常见,如《爆炸》中的妻子与父亲、《球形闪电》中的茧儿与姻烟、《草鞋窨子》里的五叔与六叔、《民间音乐》中的小瞎子、《金发婴儿》中的母亲、婴儿与妻子等。由此可见,莫言对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承受不幸的人们以及人们对生活和命运所作出的抗争来表现,在这种描写中,莫言使用嘲弄、扭曲的方式对存在与人们灵魂中的生存意志进行了展现,这种手法更加能够体现出生命所具有的珍贵性。另外,莫言在展现生命力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两种人物来完成,其中一类包括《红高粱家族》中的爷爷与奶奶以及罗汉、《老枪》中的奶奶、《丰乳肥臀》中的母亲等,这种人物形象的共性在于具有着野蛮且旺盛的生命力,他们的勇猛、豪放,都能够体现出生命力的旺盛与率真;另一类则如《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这类人的生命力已经逐渐消退甚至萎缩,缺乏生命力甚至生存能力,与他们的上辈人相比,他们的生命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种对比也表现出了莫言对原始生命力的赞扬和对生命力退化的担忧。

在对自然的描写中,读者可以发现,莫言笔下的自然事物十分朴实,如高粱地、棉花地等。虽然这些景色并不优美,但是却具有着特殊的意象。其中夕阳下的高粱地能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碱土荒原也能够体现出地域的粗犷与蛮荒,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莫言的作品描绘除了自由奔放的生活状态,而从莫言作品的构成来看,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是故事进展中重要的参与者。另外,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描绘了许多小动物,虽然这些动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但是却在莫言的小说中被表现的十分怪诞,甚至具有着与人类相同的命运。这种写作手法,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人类的生活状态。如《红高粱》中的黄鼠狼、《金发婴儿》中的大公鸡等动物,都让莫言的作品展现出了充沛的生命力。其中,狗这种动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如《生死疲劳》中具有人类智商的西门狗,《白沟秋千架》中十分善解人意的白狗等,虽然这些狗具有着不同的种类和心情,但是他们却具有着与人一样的情感,无论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还是果敢善良,都展现了人性以及人所具有的生命活力。总之,在莫言文学作品中,莫言利用很荒诞的写作手法塑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性的动物世界,所有的动物都拥有者自己的规则与本性并且不再是人类的附庸,通过这种描写,莫言揭示了自然界中众生平等与万物有灵的真理,并体现出了对万物生命力所进行的张扬和敬畏。

二、莫言小说中对生存与死亡的论述

生存与死亡是许多文学家都十分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文学作品中对生存与死亡的描述,通常是使用情节渲染的手段来强化文学作品主题所具有的感染性,并表达作者自身所具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虽然在普通大众看来,死亡是比较禁忌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艺术家而言,死亡却具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对生命的超越。在许多文学作家的弊端,死亡往往能够成为生命的延续,并且往往会通过描写死亡来对生命没有终结之前的道德缺失与情感缺失进行弥补。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莫言使用不同的描写方式从不同的视角来书写死亡,同时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莫言所表达的生命的沉重与死亡的超脱。山东作家张炜与莫言具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并且张炜所创作的《古船》与莫言的《红高粱》都是描写高粱地中的故事,但是在死亡的描述的手法方面却具有着明显差异。其中张炜更擅长通过死亡来体现出命运所具有的厚重感,而莫言则倾向于描写死亡的过程,并体现出死亡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残酷性。

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对“我奶奶”的死亡作出了描写:“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梁地里,都冰雹般打在高梁梢头……她的缩得只如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从这里可以看到,莫言笔下的死亡并没有悲伤和恐惧,甚至体现出了对死亡的审美。这种死亡体验就像是穿越了生存与死亡之间的障碍而走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死亡体验则是罗汉大爷的死亡,罗汉大爷被凌迟处死,而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描写,死亡所具有的残酷性被展现出来。于大牙的死亡则具有着一定的悲情色彩,在死亡之际,于大牙唱起了:“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面对死亡,他表现出了对自己生活所在的土地的热爱,但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种担忧隐约能够传达出命运的残酷,并能够表达出死亡本身所蕴含的超脱与壮丽。

三、莫言小说中对苦难人生的超越

每个人的生命都终归会走到尽头,在时间有限的生命中,生活又会让人饱经磨难沧桑,这也是生命悲观性色彩的主要体现。人的一生需要经过逐渐的成长,在社会个体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个体也会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作出不断的重新审视,在此过程中,社会个体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未知与困惑,而悲剧的人生就产生于生存的困境与认知的觉醒之间。虽然莫言在小说的创作中认为社会个体的每段生命体验都是合理的,但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人们的生命中总会出现各种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形成与体现生命张力的重要因素。

在《白狗秋千架》中,这部作品的风格倾向于苦难文学,因为主人公的一生中总是在经历着苦难,幼时玩耍导致一只眼睛失明,结婚之后则承受着家庭暴力,生育之后孩子们又都具有先天缺陷。面度这些不幸,主人公身上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即承受苦难,因此面对苦难主人公没有选择抗争,而是选择了认命的生活态度。另外,在《生死疲劳》中,蓝脸身上并不具备传奇色彩,作为一个饱经磨难的社会底层人物,他承受着家庭和农村带来的压力,只因在公社生产的背景下,他不愿意交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坚守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因为如此,蓝脸这一人物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钉子户代表。但是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蓝脸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就在于处在喧哗的社会中,仍旧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这种面对苦难的精神是一种理性的、默默反抗的精神,虽然在他人看来,蓝脸所具有的坚持近乎于固执,并且具备着悲剧性特征,但是从蓝脸的视角来看,他不需要听命于人,不需要受制于人,而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事实上,这种生存态度在我国底层社会大众中是普遍存在的,现实生活的残酷总是让善良的人性显得十分脆弱,虽然善良的人性是可贵的,但是却无法对苦难和困境中的人们进行救赎。但是通过这种社会底层人物的塑造,莫言也表达出了超越苦难的态度,即超越苦难需要认同困难,并在苦难中保持抗争的力量。在莫言的作品中,许多任务形象都在探寻着走出苦难的路径,并在面临社会苦难的过程中做出了顽强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形式包括余占鳌式的感性与轰轰烈烈,也包括蓝脸式的理性与默默抵抗,无论是何种生存态度,都体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与不服输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表现出了对社会道德、生命有限性的超越,同时也表现出了面对苦难命运过程中的不屈与对苦难的超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中具有着丰富的生命意识内涵,并且这种意识是莫言小说新作品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对这种意识的表达体现出了莫言作为一位文学家对社会生存所作出的反思与洞察,同时也彰显出了莫言小说作品的创作特征,传达出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合理性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做出的肯定。这种生命意识主要是通过对原始生命力的书写、对生存与死亡的论述、对苦难人生的超越来进行展现,而通过对莫言小说作品生命意识的研究,则能够让读者更好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并对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丰富内涵作出进一步的理解。

[1]陆玉娥.论莫言《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J].作家,2013

[2]刘迎秋. 齐鲁民间文化精神对山东新时期小说的影响[J].管子学刊,2013

[3]丛新强,孙书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评[J].东岳论丛,2013

[4]程艳芳.《丰乳肥臀》折射出的新启蒙意识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5]戴璐.探究小说世界中的意象审美——重读莫言的《檀香刑》[J].名作欣赏,2012

猜你喜欢

红高粱生命力莫言
莫言与“红高粱作家群”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莫言不言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