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ESP 研究与实践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的必要性探究
2015-03-18叶宇兰
□叶宇兰
ESP 课程发展至今,其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在中国外语界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的英语教学发展将是从基础英语教学演变为专门用途英语,也就是ESP,这将是21 世纪的主流,并认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职业技术学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ESP的概念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相关的特殊英语,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中能进行涉外交际进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各种类型,通常分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和社科英语三大类,因此研究国外E S P 教学研究与实践能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很好的指导。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ESP 就是指专门用途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外的ESP 理论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的出现是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学习英语的不同需求性而出现。至今,ESP 的研究在国外已取得全面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包括对语言的研究,对技能的研究,以及对需求分析,对课程设计,对教材编写,对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几方面。从20 世纪80年代起ESP 也开始受到国内外语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外语界对ESP 在课堂设计、教学法、教材建设和编纂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工具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国内ESP 教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英语教学,其主要是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最近一二十年英语教育发展为“语言+ 专业”的教学形式,ESP 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现实是ESP英语教学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还未形成系统,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开设了商务英语,但在教学上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没有形成ESP 所特有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国外对ESP 研究得出的理论,国内学术界提出自己的观点。国内对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研究近几年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与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对高职院校发展投入更多关注相关,但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研究还很薄弱,导致ESP 课教学效率低,ESP 课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大对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开设ESP 课程势在必行。但由于国内理论研究起步时间晚,在教学实践方面还有诸多的问题。一是对ESP 课程研究起步较晚,实践运用滞后;二是ESP 课程缺乏稳定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三是高职生源英语基础薄弱、EGP 教学时数难以保证;四是ESP 教学实践运用不够系统化和规范化。总体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对ESP 教学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而国外对ESP 的研究已达到较为成熟的程度,积累了大量经验,以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因此研究国外尤其是英美国家ESP 教学现状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在进行的以ESP 教学为方向的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些国家ESP 课程由专门的语言中心提供,专门为外国留学生服务。各国留学生在正式开始各自不同专业学习前会接受一段时间ESP 英语强化训练,以保证他们能比较自如地使用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以完成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如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就设有专门的语言中心(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Institute),为准备进入美国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快速习惯美国文化、掌握语言技能和学术研究技巧提供周到的辅导培训课程。除此以外,该大学还设有ESP 课程硕士学位,专门培养可从事ESP 教学的师资力量,并授予硕士学位,ESP 课程涉及商务、法律、健康服务等。通过对比研究英美国家ESP 教学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起到指导性作用。
商务英语,作为ESP 的一门分支学科,商务英语的兴起符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体现高职英语专业改革的精神,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内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后一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诸多因素,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很大的困难。一是商务英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较差同时缺乏正确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表现更是难以令人满意。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也不了解社会对其能力的要求如何,而把商务英语等同于普通英语教育,不注重培养专业方面的能力,比较偏重于英语四、六级等普通英语类考试,忽视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类英语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单证员证书等。三是商务英语是属于综合性课程,其包含了对听、说、读、写、译5 类基础技能的要求,同时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后者,而只注重学习语法、词汇和篇章的翻译,而忽略了对语言的应用。四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讲授+练习为主,商务英语课堂也往往如是。在课堂上老师是中心,学生被动地听,没有交流机会,因此“哑巴英语”盛行,更别论学生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而大多数英语教师以中文为主的授课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五是商务英语教学现在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多是拿来主义,没有结合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课后习题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锻炼与应用。六是目前商务英语教师水平较薄弱,部分是具备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背景的老师,大部分的专业是英语教育,还有少量经管商务类教师,但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有少量在国外学习、工作、留学过的老师。可见整体不符合ESP 师资水平要求,还有待提高。
三、结语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没有理论的指导,没有模式可以参考,很难去解决,因此研究并利用国外先进的ESP 教学理论,以国外高校ESP 教学模式为参考,将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整体职业英语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
[1]毕晶.从ESP 理论研究看我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
[2]田芬.基于ESP 理论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08
[3]程世禄.ESP 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