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5-03-18张善蕊
□张善蕊
党的十八大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基本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而民办高校由于学生入学时整体分数不高,与公办高校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更严重。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难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方能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实践十八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与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新建议。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生在学校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如何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课堂教学除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视频多种方法以外,还采用学生课前十分钟演讲的教学模式。具体作法是:在上本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根据课程的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拟主题制作PPT,要求每组成员选一个主题,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页PPT,上台演讲自己制作的内容;演讲完毕教师请台下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如:课本涉及到爱国主义章节,有的小组学生就选“大学生如何理性爱国”、“中国梦”为主题;涉及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学生选“郭美美炫富事件”为主题;涉及法律内容学生可以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2014年的宪法日拟定主题等等。每组同学从选题开始到PPT制作及分工就要进行协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丰富了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演讲能力,提升自己,展现自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分工明确,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想。
二、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树立以课外实践为主的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本学期内对以下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自行选择至少一项进行,活动完毕写活动报告或提供图片资料:参加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义工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参加校园公益活动,如清扫校内公共场所和教室的卫生,进行植树、拔草等校园劳动;参观考察活动,到学校周边农村、工厂、社区考察访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课外主题演讲或竞赛活动,以所在学院的班团组织为单位,开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主题演讲或竞赛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开展有关调研活动,即依据课程一些重要的内容,设计成调研性课题(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由学生进行调研,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开展此项实践活动,并提供调研报告;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学生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形式,学生在一学期来都能按照要求认真完成,而且形式多样化,如:到“长乐特殊教育学校”帮扶、义务献血、勤工俭学、到敬老院帮扶以及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比赛等。学生通过实践体会颇多,他们认为既丰富课余生活,开阔眼界,丰富大学生活,劳逸结合,融入社会,同时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如何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民办院校学生个性张扬、“90后”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思想政治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的学生特点不同、课堂表现也不一致,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专业形成的效果也不同。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女生,上课认真,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而且积极配合;金融工程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上课需要更多的视频与讨论结合,学生自己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能采取提问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由于是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更加有针对性。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题活动就需要更大的灵活性,要不拘一格。他们大多数喜欢讨论式、给他们展现的时间要求更多,而且他们在实践这方面做得很好,很用心。通过不同的要求,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又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四、继承传统与恪守公德相结合,以理想信念、诚信公德教育为主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民办高校如何教育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道德可信度。有了大学生的诚信才会有整个社会的诚信和和谐发展。现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诚信公德教育要改变过去的说教式,上课可结合视频,如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系列教育片“当代大学生徐本禹、洪战辉的事迹”,清华大学厨师张立勇以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学生徐丽珍在温州名欧咖啡店拾获一个装有总计超过1,300万巨款的皮包,及时归还失主,并谢绝酬谢等等关于大学生最直接的事例,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角色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育人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角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完善学生道德人格的显著功能。心理训练是人格教育的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和良好的心理对于完成学业及将来的就业是极其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同学可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情感问题、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学习压力、经济困难、不适应大学生活、就业压力等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将如何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怎样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实际正确引导他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正确处理学业的竞争及各种竞赛和合作,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各类比赛,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提升,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六、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模式,充实育人内涵,拓展育人途径,改进育人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