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

2015-03-18贾玉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申报

□贾玉梅

一、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院质量工程的其中一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对这项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奖励力度。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得到大力发展,为高等职业及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并将精品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师队伍、电子教案、课堂实录、作业设计、在线辅导等相关内容放在各自学校的主页上,免费向社会开放。内蒙古自治区从2007年以来至2014年自治区级精品课有近800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2014自治区级有18门,院级有60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资源信息的充分利用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课程的学习,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满足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几个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进行了走访和学习。在学习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当前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性认识不够全面,当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完善或解决,学院的精品课程也存在上述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实际应用情况,项目组分别对学院12级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和12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及问卷调查,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更深一步的看法。

二、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对两个专业展开问卷调查,以学院目前所有的精品课程为例,展开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收回99份。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两个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得知精品课程网站的途径是教师的介绍,期刊杂志为20%,搜索引擎为28%,这说明开发的精品课程还没有走出学校这个圈子,它的应用还只是集中在校园内,因此提高精品课程的应用范围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精品课程是认同的,对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是,网站内容呈现方式较单一,交互性不强和视频不全,课程课件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这几个方面看,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渴望有一些好的精品课程资源来指导他们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站的设计是满意的,只有少数学生觉得网站设计有问题,有的浏览速度慢,有的网页打不开,在线答疑不能保证连续性。学生的问题反映,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和维护的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最好平台。

三、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目的不明确。精品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应该是对课程设计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它的作用是为了把课程建设成网络共享资源,从而来提高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而不应该单纯为了追求“精品”的称谓。在申报过程中,有些课程只是在申报表中大做文章,每一项申报内容写的特别精彩,但是没有实际支撑材料。“精品”的精髓是体现在网络的制作和上网的课件,每一章教学内容的教案都做成课件,如果是专业课程最好做成动画,能让学生直接从网上来学习本门课程。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设计和建设,达到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

(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没有持续性。精品课程建设既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传统的教学不同。课程的网站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的延伸。好多精品课程在申报时,网站建设的很好,只是为了申报而采取的突击行为。申报完成后对网站的内容不进行更新。很多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上没有整体的计划性,把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区别对待。申报精品课程时突击课程的教学资料、电子教案、习题库等日常建设工作,等申报工作结束,所有课程建设包括网上资源停留在原来水平。真正的“精品”是把建设经验、资源的积累和提炼,变成对课程网站的开发、使用和优化上,把精品课程的建设当作日常课程改革的工作,成为一项持续性的的工作任务,为后来的微课、慕课的制作提供资源。

(三)精品课程网站利用效率较低。国家精品课程现在已经建设水平相当高,但是各学校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有些精品课程只是为“评”而建,构建的网站仅仅在申报和评审时使用,过后没有再对网站进行内容更新和维护,也没有对网站的访问人员及学生进行调查问津。有的课程是在十年前建设的,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新技术、新形势的要求,从教材的选择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课程网站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这样精品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可用率才能得到提高,能够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起到“精品”的真正作用,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课程师资队伍的构建不到位。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强大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团队由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要求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技能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等各项必须合理配合。有些精品课程建设缺乏“长期性”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团队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特别是具备不同知识、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兼职教师,在课程建设的队伍中的比例不满足精品课程的要求。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完成的,需要所有团队人员的协作精神,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为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并积累素材。

(五)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够共享。这就要求所有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一定资料齐全,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网上建有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达到这种要求的精品课程却很少。以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支撑网站的两次抽查结果的数据说明,有些网站访问出现故障率分别高达18%和14%。这两次抽查仅涉及访问的连通性单项指标,若增加对资源更新的检查,那么问题率肯定还会有所增长。从这一现象反映出网络的建设不但要看内容,还要注意改善网络条件,确保网络畅通,并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即使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也存在课程网站打不开现象。这样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所有资源不能达到有效共享。

四、结语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想让一门课程建设成既有高职特色又具有“精品”,需要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所以精品课程设计和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效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Z].中国教育部,2004-2-1

[3]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支撑网站联通情况的抽查报告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