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5-03-18孙英华
□谢 辉 孙英华
在当前各高校积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新的历史环境和形势下,学生宿舍也开始面临着新的角色转变,大学生宿舍已成为思想行为教育的主阵地,以宿舍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探究以宿舍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于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宿舍当中,使大学生能够在宿舍中受到教育,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作用。
(二)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娱乐、交流的多功能场所,是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度过。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对于形成良好的宿舍小环境,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改善高校的宿舍管理,有利于在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宿舍育人功能认识和实施不到位。宿舍既是大学生的聚居地,也是他们学习知识,进行文体娱乐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更应该是课堂之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在大学生宿舍育人功能上认识不到位,导致宿舍建设着力点通常放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因此,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在大学生宿舍建设中,以宿舍为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普遍认可,导致缺乏统筹规划和共同实施。
(二)在大学生宿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少长期制度性建设。制度是在大学生宿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更是以宿舍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以开展和取得实效的保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在制度上对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体现在管理中往往指向一般性的管理实务,尤其是在制度内容方面,义务性、强制性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条款较少,使学生对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难以做到从心理认同,在行动上接受,这势必导致以宿舍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以学生为本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以宿舍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理念。以宿舍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按时完成,不注重学生在生活习惯、个人素质上的差异性,不注重引导主体参与性,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以宿舍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很难落到实处。
(四)大学生宿舍教育和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比较薄弱。大学生宿舍教育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总体来看,这支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与此同时,针对这支队伍的相关培训跟不上,已经成为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高度重视宿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重视、统一思想,才能在实践中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有效的行动。高校应改变对大学生宿舍单一功能的观念,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的同时,重视并积极开发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和新办法。
(二)全面完善在大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相关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全体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在大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相关制度。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相关制度设定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建议,尊重学生的隐私,制度不单纯具有工具性和管控性,更要有体现学生权利性、人性化的内容,真正使制度建设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达到影响参与者行为的目的。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下移工作重心,定期深入宿舍,及时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学生管理中常态化的问题更应该加强培训,比如人际关系协调等,对于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事态严重化。
(四)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学生干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充分调动起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示范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队伍。如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建立党员分派责任区,还可以将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考察、评优、评困和在宿舍的日常工作、表现结合起来,丰富和扩大党建工作网络,是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五)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宿舍文化活动,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书香宿舍评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宿舍征文大赛”,开展防火、防盗等安全讲座,开设公共关系学、青年素质、大学生恋爱问题等的系列讲座,根据每月不同的主题如建党、“两会”举办内容丰富的宣传板报并做好评比,以宿舍为单位组建宿舍学雷锋小组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工程。以宿舍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期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在重视宿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党团组织、学生干部的能动、示范和管理监督作用,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必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符唯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载体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2015
[2]唐旭.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校园宿舍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
[3]夏跃军,王成章,赵文志.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 电子制作,2014
[4]赵万庆.高校在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1
[5]孙光泽.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
[6]闵珍,杜静静.如何使大学生党员在宿舍阵地发挥主体作用[J].高职高教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