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教育研究

2015-03-18李洪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技能大学生

□李洪霞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很多,但作为安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却鲜有涉及,关注点大都集中于安全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必要性等学术理论层面。然而近期频发的大学生失联事件却再次敲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警钟,加强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教育的研究已被摆在突出位置。

一、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校的文理学院各200 名女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分析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发放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回收率为100%。

二、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命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所谓生命教育,指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调查发现:37%的同学对自身的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和依赖心理,只有17%的同学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时会注意周围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生命安全意识缺乏。女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处于父母的全方位保护下,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潜在危险的判断能力严重不足。二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目前开设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比较少,只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中有所涉及,未成体系,未引起学生重视,忽视了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因而多数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较差。

(二)财产安全环境复杂,财物保护能力欠缺。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学生在设置QQ、银行卡密码时选择用生日或同样的密码;47%的学生外出游玩时会把身份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71%的学生偶尔把有贵重物品的背包放在食堂或图书馆进行占座;70%以上的学生都遇到过宿舍财产丢失,宿舍无人时有外人进入,被骗取中介费等状况。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女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尚未参加经济活动,多数大学生的财产安全观念尚未成型;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是完全向社会开放的,不良社会人员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是纯净的象牙塔,不会出现盗窃现象,正是这种矛盾提供了不安全环境滋生的土壤。

(三)宗教信仰鉴别模糊,科学观念尚未成型。调查数据表明:宗教信仰问题在高校女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小,94%的女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但涉及到宗教传播,学生持暧昧态度,73%的学生在遭遇传教时选择礼貌倾听,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存在着暧昧。

(四)恋爱观念基本正确,保护意识显著提高。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说是一件常说常新的话题。对恋爱中女生自我保护意识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基本正确,对于恋爱态度,只有10%的同学反对大学恋爱。而选择恋人的条件,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选择自身修养、气质品味或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喜欢自己。若男朋友提出无理要求,没有学生选择无条件服从,大部分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也有20%的同学选择坚决拒绝。

(五)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较高,少数学生安全观念不强。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强。在选购食品时72.3%的学生关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过期的食物79%的学生会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79.7%的学生会选择拨打120 求救,另不同程度的同学选择了其他的正确处理方式。与其他方面的调查结果对比,能明显看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接触到食品安全教育比较多,对食品常识和食品安全的了解比较多。

三、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前期调研,可以看出当今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和学生本人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个人信仰、社会规范、社会互动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个人信仰缺失,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整个社会变得冷淡,人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一)安全教育常态化,防范应急体系化。一是完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借助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未形成体系,学生思想上得不到重视,安全事故频发。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应规范化、制度化,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和实际演练相结合的课程设置,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参与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事故处理体系。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是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体系和制度。如:安全事故的定期排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事故定期排查可通过学生宿舍、教室学生干部等多途径展开,力争做到全覆盖。

(二)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改进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进入大学前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发展态势存在畸形。在进入大学前家长给予孩子全方位无微不至的保护,进入大学后却突然放手不管,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严重不适应,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跟踪式”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学习,还要教给孩子怎样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立足。改进家庭教育内容,一是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改变家长的利己主义教育,加强公益性利他教育。二是理性成才观教育。矫正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成为端“金饭碗”社会精英的观念,成才观过于功利化和荣誉化。三是榜样教育。很多家长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应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觉悟,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树立安全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大学生应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成为知法、守法、护法、明辨是非并具有安全防范能力的公民”。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的关键在个人,树立安全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在面对危险时做到应对自如。一是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安全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是与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矛盾和纠纷,不懂得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学校和周围环境,积极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二是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大学生要积极通过课堂、网络、实践等途径学习安全技能,提高自身防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改变。提高大学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大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陈春霞,李卫星,孙鹏程. 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0

[2]莫锦荣,大学生安全教育[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技能大学生
高级技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大学生之歌
拼技能,享丰收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画唇技能轻松
专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要从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