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前心理状态对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2015-03-18□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技战术田径运动员

□张 峰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通过观看田径比赛及赛事录像、查阅文献、收集比赛资料、赛事评论等方法,对学院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11名田径运动员进行研究。

二、研究分析

通过带领学院田径运动员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训练,可以看到影响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不良的赛前心理状态。

1.赛前过度兴奋状态。运动员比赛前过度兴奋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赛前提前兴奋;一种则是赛前过度兴奋。运动员可能在赛前出现兴奋状态,即在正式比赛的前几天就开始兴奋,过早地进入了竞赛状态,从而使得自己的身体提前进入比赛状态,心理状态也达到了比赛时的最佳水平。而处于赛前过度兴奋的运动员则由于兴奋过度,往往会出现心跳急剧加速、呼吸短促、情绪不稳定,甚至伴有紧张、烦躁、不安等心理因素,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思维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失常,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平时应有的水平,甚至不如平时训练,致使比赛的失败。

2.赛前淡漠状态。比赛失常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运动员赛前情绪低落对比赛提不起积极性。赛前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的运动员通常表现为心情沉重、注意力集中不到比赛中去,对取得比赛胜利缺乏信心,甚至有弃权的想法。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运动员赛前盲目自信一般可以造成运动员对比赛对手的实力进行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使自己在比赛前盲目自信,骄傲自满,不认真对待训练,不能客观地分析比赛的情况,以致在比赛中注意力下降、态度懈怠,出现困难时,由于生理心理准备不足,不能迅速地应对,导致比赛的失败。

(二)训练及比赛经验不足。

1.训练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平时训练水平越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信心就越足。如果运动员参加了全年(包括冬训)的系统训练,身体机能、技战术等训练比较好,训练效果也很好,那其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信心十足,心理状态稳定。训练水平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

2.运动员赛场经验不足。运动员赛场经验不足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经验决定高职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控制情绪,克服困难,发挥正常水平。缺乏经验,不能准确地预料比赛中的种种情况,盲目忧虑或乐观,造成选手注意力分散,不能合理调控心理而影响运动员成绩。所以,经常参加比赛或模拟比赛是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控制能力的关键。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赛前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变化,影响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的发挥程度。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发挥训练水平的情况下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要具备身体训练优势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势。因此,要想让运动员充满信心、轻松比赛和积极投入训练、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就要及时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心理训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树立自信心训练。

1.明确比赛最终的任务是什么。只有让运动员明确参加比赛的最终任务是什么,才会加强比赛过程中的责任感,做好赛前的充分热身准备,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不畏惧比赛。因此赛前要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录像等方式充分了解有关比赛的情况,及时调整好自我平时训练计划和参加比赛的计划,做到“知己知彼”,分析对手与判断准确,以便做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比赛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从而取得比赛胜利。

2.激发运动员比赛前有良好的比赛动机。动机是以促进为前提的 动机也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活动的心理动力,是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核心,能够激发起运动员优秀的比赛动机,是运动员赛前心理做好准备的尤为重要的内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的种类是多种多样和十分复杂的,确立正确的比赛动机对运动员能够产生较为持久的促进作用,加强活动集体荣誉感,从而在比赛就能努力拼搏,争取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发挥自我的潜能努力去争取胜利。因此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有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比赛动机。

(二)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良好的信心是能够完美发挥自身能力和技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信心是相信自己美好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调节状态。树立良好的信心,能使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过程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坚定而顽强地进行拚搏和奋斗;如果没有良好的信心,就很难有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决心,甚至会导致自我心理活动过程产生紊乱的情绪,直接影响自我在比赛中技战术实力的发挥。在比赛中,造成运动员丧失信心的原因是很多的,如对比赛畏惧缺乏正确认识和自我的判断,身体和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比赛经验,在比赛中没有自信心取得胜利,或者对于以前的失利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形成或畏惧对手的心理等等。因此,要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培养一定胜利的信心。

(三)与强手过招。在平时训练或阶段性的成绩测试中,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高低,不考虑成绩和名次,只要求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越某一较强对手,培养高昂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优势。

(四)克服赛前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的方法。

1.运动员呼吸调节法。利用运动呼吸调节的方式,这是运动员比赛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加深呼吸使运动员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运动员的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气短,这时可以利用较为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可以达到放松紧张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增加高情绪高涨的状态。

2.想象成功再现。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都会有最好成绩的出现,回忆过去训练难忘的印象和完美比赛经历,想象当时赛前、赛中的情景,回忆当时自信的状态和愉快乐观的心态,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从内到外都增加了力量,变得极其自信、从容不迫。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回忆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难忘的、取得冠军的比赛的场景的印象,能大大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

(五)对自身的评估。在比赛前可以采用某一项简单的技术动作作为热身练习,让教练员评价这个动作。是否和平时训练时是一致的,从而检验你的紧张情绪和比赛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减轻并且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六)专门性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抵抗外界对自身的干扰。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心理调整法、自我放松法、集中注意力提升法、模拟比赛训练法等等,能消除运动员比赛前过度紧张心理情绪、全神贯注投入比赛、调整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四、结语

伴随不断提高的运动员训练技术水平,运动员彼此之间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因素差距在逐渐缩小,比赛的最后胜负,往往不仅仅决定于运动员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因素,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过往的各种实践表明,良好的心理因素已成为当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因此在田径项目比赛和运动员训练中,心理状态好坏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同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周强.谈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训练[J].体育研究与教育,1993

[2]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满庆寿.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技战术田径运动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