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2015-03-18汪聚伟
□汪聚伟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明综合症”呈现上升趋势,全民健身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我国目前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供给,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体育资源缺乏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中的体育设施及体育场馆大部分都分布在高等院校和大型社区中。齐备的运动场馆、丰富的运动项目、专业的体育人才与体育文化氛围能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来到高校,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高校体育资源划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体育资源。物质形态体育资源包括:自然体育资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经费资源等;非物质形态体育资源包括:体育信息、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组织资源。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由高校体育、社区体育所组成。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实现构建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目标。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能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以服务社区居民健身为宗旨,能有效解决社区居民进行健身的场地问题。
(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高校有丰富的体育人才资源,但是没能完全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教师素质高,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不论从专业水平和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有很强的能力。第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历,完全可以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二)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社会化。随着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去专业的运动场馆进行健身运动。社区居民进行合理、适当的体育消费,在增加社区居民和高校体育互动的同时,帮助居民建立了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高校健全、完善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满足社区居民健身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时间的安排、场地环境、科学指导、合理收费等因素,影响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发挥。
(三)高校体育专业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社区居民可以通过高校获取大量的各类体育信息。组织开展体育方面的专题讲座、报告会,进行体育健身理论的宣传教育,推广科学的、简便有效的体育健身方法。居民根据自身的情况,运用和掌握这些先进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养生的理念进行锻炼,促进社区居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运动。
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在科学的指导下,为全民健身提供理论与业务支持。高校由于自身的科研发展和教学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在理论方法研究、学科与人才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服务于社会,可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在相关产业例如健身用品等及技术开发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全民健身事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二)为全民健身运动培养优秀的体育健身指导员。体育健身指导员是全民健身工作的执行者、是全民健身工作中对收益人群意识、技术的指导者,是培养群众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方法及体育锻炼形式的组织者,对全民健身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与手段,与此同时仍需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为确保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如何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特别是体育类院校)与人才优势和教学优势,为全民健身事业培养优秀体育指导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全民健身的经济效益。高校体育资源在人员,设施和人文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得天独厚优势的高校体育资源,作用于全民健身活动,使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只有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环境,知识和价值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发展。体育场馆开放的管理,为社会提供有偿体育健身和娱乐服务,可以增加高校体育经费的收入,弥补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更新和维护费用。在保证正常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前提下,向公众开放,有偿服务的实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从而提供更完善的健身服务社会,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宣传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三、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一)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是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发展的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必要引导人们对健身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一是高校可利用专业的体育场馆,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采用网络宣传、开办学习班、设置健身专栏等形式为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的健身人群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予以提升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之中。二是大学拥有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包括大学生的专业体育知识,能从事专业运动技术指导,组织和管理的体育健身活动,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机会,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了最好的专业教练、辅导员,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建设。
(二)缓解全民健身运动中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现状。全面健身活动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就是,拥有充足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专项资金,专门建设了一批用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热情日益高涨,这些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全民健身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以改善大众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空闲时间向公众开放,以弥补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不仅可以提高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场馆维护和管理人员的补贴,使学校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之一。全民健身事业是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组织和落实的。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18 万人。但是我国的城镇人口需要24 万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现有体育教师约2 万人,这些体育教师均受过专业的体育教育,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水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掌握了较强的教育指导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大力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而最大限度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是全民健身运动高效、持久开展的保障。全民健身需要科学的指导,高校的科研、体育信息资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健身项目的指导、健身器材的开发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此外,充分利用高校的试验室和学生体质测试的相关仪器对群众的体质进行监测,从而可以掌握大量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一手的科研数据支撑,在促进高校体育科研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科学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健康投资已成为时尚。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由于体育资源的限制,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在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服务于社会,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适应高校体育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张笋等.高校体育资源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杨宝山,赵海军.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
[3]左健等.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推动社区群众健身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2014
[4]刘小平.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